《以法之名》这结局一播完,我第一反应不是骂烂尾,而是翻出日历确认了一下今天是不是“愚人节”。你别说,还真不是,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编剧手里有一把好牌,非要自己撕烂了打。

整部剧36集,你一路追着,观众不是没熬,是愣生生盯着这些线索、这些角色一路看下来。

结果到头了,导演说,“来,咱收个尾吧”,然后就给了这么个尴尬的烂摊子:好人死一堆,坏人活蹦乱跳,线索对不上,逻辑拼不齐,观众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先说万海之死,编剧你真就认定“有牺牲才有分量”这句老掉牙的鸡汤必须安排上了是吧?从第一集这个角色就铺着来的,是最初的冤屈,是主线的起点,结果好嘛,眼瞅真相都翻上来了,人死了。死在哪?死在快翻案的前一刻,死在监狱里。

关键不是他死得“惨”,而是死得“不该死”。

你专案组都已经认定他冤枉了,那他还蹲在普通监狱干嘛?还给人家安排个护士来毒他?你编剧如果真的想讽刺“保护伞的黑手深入骨髓”,那你起码得把专案组写得更精明点吧?

结果你这逻辑漏洞大得像陈胜龙的金项链,晃得人头疼。

而且最离谱的,是郑雅萍已经察觉了监狱里有内鬼了,结果她还是没转移万海。这是有心眼没执行力,还是被剧本安排降智?

你让观众怎么接受?明明这个局破得好好的,非要强插一个“悲情炸点”,这不叫深刻,这叫牵强。

再说秦峰之死,这段我真想扣剧本脑袋问一句:你是在“致敬牺牲”,还是在摆烂?

一个军人出身、经历过13年前低头耻辱的男人,终于鼓起勇气重回正道,结果最后死在主角的一次“没脑子操作”上。洪亮接了陈胜龙的电话就冲进去了,连个战术安排都没有?警察局是你家后院啊?你就这智商还当男一号?

秦峰不是不能死,但你得给他死得有价值、有战术、有反转,结果你安排他替一个被追杀还要裸奔送人头的主角挡刀,说白了就是“你主角有光环,我给你铺垫”。

观众不是圣母,看见牺牲就眼眶泛红。我们心疼秦峰,是因为他不是工具人,是他从“低头”到“挺直腰板”的弧光是真实的,结果你编剧咔嚓一下把人写没了,好人一个接一个地送走,李人骏、兰景茗这些钻营的倒全活得潇洒,你是不是对善良这词有什么误解?

而且洪亮,一路被追杀,熊磊是刀枪不入的疯狗啊,结果连他一根汗毛都没碰着。你不是拍扫黑剧的,你是拍超能力逃脱剧的?

专案组的存在感,真的就一个字:尴尬。

整部剧要不是张译、蒋欣硬撑着,这组人感觉像某个微信群,每次都有消息提醒但永远不说重点。案件破得靠主角自己跑,录音得洪亮去拼命拿,证据还得跟黑恶交易换……请问你们是专案组,还是道具组?

你把主角光环开太满了,其他人的智商就必须被压低。这叫“编剧的懒惰病”:我不想把案情写得太复杂,那就直接给主角全部Buff,其他角色当陪跑。观众看的不是英雄爽剧,是现实主义刑侦剧,别搞错方向了。

至于反派降智那一段,我只能说:编剧,你的敌人不是熊磊,是你自己。

程子健,前一集还油头粉面配合黑势力,结果未婚妻探望一下,他就哭着投案了?爱情让人发光,我信,但也不是一看对象就交代走私路线图啊!

还有禹天成,你都知道大厦将倾了,还在会所泡茶等抓?你是黑帮头子还是静修高僧?江旭东这老狐狸一路隐忍,结果什么都没干,最后一集表情都懒得变一下。

最让我忍不了的,是“兰景茗这根线彻底断了”。

你从一开始就吊观众胃口,说她是“最深的伞”。结果呢?最后一句台词:她只是“工作失误”。你编剧是怕观众失望,还是怕角色告你诽谤?当初生日宴你怎么写的?会所你怎么拍的?观众脑子可不是摆设。

柳韵也是,贪功冒进,间接害死矿工,最后是个“撤职了事”,你搁现实这是够判了吧?但编剧说,这位只是“有点失策”,还是“好干部”。

这都不是观众不能接受“复杂人性”,而是你剧本自己没胆量揭穿“真问题”。

最后那几分钟的“闪回”,更是把观众气笑了。你要说前几集怕观众记不住,偶尔闪一下,情有可原。但你这是每集都“补课式闪回”,几分钟几分钟地来,是真担心大家智商没开机吗?这不是剧情推动,这是“水时长”的公开招式,导演真觉得观众傻吗?

导演傅东育说他收到了大家的反馈,我觉得好,愿意听是好事。可我真希望下一次不是“事后反省”,而是“事前扎实”。

这剧,真的不差——节奏、演技、主题、选角,前中期都抓得住人。但你结尾烂成这样,是“收尾没力”,不是“观众太苛刻”。

真心一句,别再高开低走了,观众的耐心是用真情实感换来的,不是你剧本里随便安排一刀我们就买账的。

不怕你写黑,只求你写真。不怕你写牺牲,但别再牺牲我们这群追剧人最基本的逻辑和尊重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