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阅文短剧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微短剧成绩单。数据显示,阅文短剧这半年共推出《好孕甜妻被钻石老公宠上天》《原来你也一直深爱我》《抱歉我拿的是女主剧本》《都市龙威》等数十部作品,大部分都成为业内认证的“爆款”。在行业平均爆款率20%的背景下,其整体爆款率超60%。

近日,红星新闻独家对话阅文短剧总制片人毕啾啾、主编星痕以及从网文作家转型编剧的公子衍、微扬、百香蜜,梳理阅文短剧的创作方法论。

两大优势:IP+作者转型编剧

2025年开年,阅文短剧出品的《好孕甜妻被钻石老公宠上天》(简称《好孕甜妻》)打响头炮,这部由白金作家公子衍原创并监制的微短剧,上线7天总流水破5000万,全网播放量超30亿,更在海外市场登上月榜TOP1。据WETRUE短剧热度半年榜显示,这部微短剧以超过4800万的热度值成为上半年热度榜第一。

此外,改编自阅文大神作家百香蜜同名原著、百香蜜亲自操刀的《抱歉我拿的是女主剧本》全网播放量超1亿。上半年阅文推出的数十部作品中,《原来你也一直深爱我》《母凭子贵后被老板全家宠上天》(简称《母凭子贵》)《都市龙威》《鸿天帝尊》等均位列头部短剧平台周榜前列,形成覆盖甜宠、玄幻、都市等多元题材的爆款矩阵。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些爆款微短剧,大多数都是根据阅文自有IP所改编。事实上,微短剧从发展至今,离不开网文加持,不管是《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还是《鸿天帝尊》《好一个乖乖女》,这些剧集都改编自网文。从讲故事的方式、内容逻辑上,微短剧和网文同宗同源,天然适配。

在阅文短剧众多合作编剧中,有不少是头部网文作家转型而来。如公子衍、微扬、百香蜜等,他们本身就是爆款网文作家,擅长卡点、悬念的设置,转型微短剧编剧有天然的优势。百香蜜就认为,每个网络作家都是潜在的爆剧微短剧编剧,“我们更善于去思考、去完善,去苛求更精彩的故事,因为这是刻进网文作家DNA里的东西,当这种习惯带进微短剧的时候,那么势必会加速内容精品化。”微扬则认为,网文作家能更快找到故事核心,更快速适应市场的改变,大大提高了剧集的产能。

阅文短剧总制片人毕啾啾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阅文短剧最核心的竞争力,离不开这些成熟的创作者和阅文丰富的IP储备,不用盲目追赶市场上所谓的热门题材,只需专注挖掘IP库的内容。

这些网文适合短剧改编

到底哪些IP适合微短剧改编?毕啾啾介绍,首先是做自己擅长的。阅文是做网文起家,玄幻又是网文的“顶流”,所以初期入场微短剧就选择了“啃”玄幻题材。毕啾啾回忆,比如最初改编的《万道龙皇》,这是牧童听竹创作的一部网文。改编上线后,72小时内流水超千万,成为当时爆款。

阅文短剧主编星痕提到,选择IP除了看其是否有高影响力之外,还要看故事的设定是否适合微短剧的叙事方式。比如《万道龙皇》原作就是比较硬核的传统玄幻,但是主角逆袭的爽感和故事的快节奏,契合微短剧受众喜好,“可能适合下沉用户或者说一些年龄偏大的用户,他们是比较喜欢这种逆袭带来的爽感。”

除了给用户提供情绪价值之外,还会优先选择主线清晰且悬念、反转比较干净的作品。网文的付费逻辑和微短剧一样,需要通过不断用悬念卡点和“爽点”吸引用户,但又不能过犹不及。从几百万字的小说改编成几万字的微短剧剧本,网文作家操刀剧本改编,有天生的优势。

对于悬念、卡点的设置,公子衍的看法是,随着微短剧的发展,好像很多创作者都走进了一个盲区——悬念留得过长,可能到三四十集都还没把那层窗户纸捅破。这就导致观众觉得自己被戏弄,也产生审美疲劳,看到十多集就弃剧。对此,公子衍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期待感。在她看来,精品化微短剧一定要给观众期待感。她以《母凭子贵》举例,比如剧集中有父子认亲的环节,前面部分观众期待的是萌宝和霸总的父子相认,那在三十集左右就让父子相认,不要拖得太长。而在那一刻,男女主之间又有了新的矛盾产生——女主可能觉得男主没有那么喜欢她,“这里就有一个新的期待,观众会期待男主宠妻。”

公子衍坦言,当下不管是网文还是微短剧,都存在题材同质化的问题,创新题材是一方面,但也要善于在老题材中做出不一样的东西。她举例称,萌宝题材已经被拍了很多,但《母凭子贵》和《好孕甜妻》依然能成为爆款,秘诀就是“新瓶装老酒”。在大多数的创作中,萌宝和父亲相认都是到中后期才会出现,比如孩子始终躲在背后。但她在创作中却把认亲“前置化”,即孩子第一集就被他的父亲以及家人发现,然后开始各种寻找。既拉满了观众的期待,也做到了微创新,“看上去是一个新颖的设定,但内核还是传统的题材。”

从爽感到情感情怀的升级

回顾2025年微短剧的上半年,内容升级与题材多样成为行业共识。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中指出,与2023年前后流行的“爽感”“冲突”“反转”叙事不同,微短剧正在经历从“表达情绪”到“表达情感”再到“表达情怀”的创作升级。

“男频题材不再局限于逆袭重生,女频也不仅仅是言情萌宝,多了很多亲情类的题材,大家更愿意去讲述故事。”毕啾啾认为,今年行业最大的变化是题材更具多样性,曾经主导市场的“高反转+爽感叠加”的叙事模式正在退潮,“微短剧发展了三四年的时间,用户在成长,创作者也在成长,势必是需要更精细化更完整的内容。用户满足情绪价值的同时,也希望从头到尾看到一个好的故事,包括从人物的成长中产生共鸣。”

星痕提到,当下微短剧剧本的创作中,会对人物有更细腻的刻画,不仅仅是去写人物,在剧情上也要贴合这个人物,他们说的每一句台词需反复打磨,要符合人物和所处的环境,把现实感、完整性等各方面做得更扎实。即使是过去脸谱化的反派,都尽量让他们做到不刻板。比如《叮!我的首富老公已上线》中的女二号因“坏得有原因”引发观众同情。这种立体化的人物设计让内容更具现实质感。

不过,公子衍也提到,微短剧的提档升级,不能顾此失彼,爽点肯定不能丢,“我上了一天班干了一天活,然后晚上看个短剧,还要受教育,看到哭得不行。观众可能看一两部这种剧还可以,但是看多了也受不了,大家还是想寻求一些快乐,情绪价值还是比较重要。”

长短互补 互相都不能被取代

当下影视行业,“长短之争”成为热议话题。甚至有人悲观地感叹:长剧要完了。不过,不管是毕啾啾、星痕还是公子衍,都认为微短剧和长剧“非对抗,而是互补”。毕啾啾认为,长短剧是“不同叙事载体的互补”,长剧适合构建庞大世界观与复杂人物关系,微短剧则擅长以快节奏抓住用户注意力。

公子衍注意到,在创作上,长短之间在相互融合学习,“长剧正在学习微短剧的节奏,而微短剧也在吸收长剧的制作精细化经验”。星痕提到,自己在创作中会刻意借鉴长剧的人物塑造方法,为男女主角设计更立体的成长线;同时,长剧的工业化制作流程也被引入微短剧,如更专业的分镜设计、更考究的场景搭建。这种双向学习推动短剧从“快餐内容”向“精品内容”升级,也为IP价值的最大化开发提供了可能。

公子衍创作的部分短剧

对于已经出现的长剧IP进行微短剧的改编风向,毕啾啾则有不同的看法。“长剧IP改编为微短剧,创新点在哪里?生命力在哪里?跟长剧相比,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到底是单纯的复制,还是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不一样的叙事节奏?我觉得这个可能是要关注的地方。”在她看来,影视化的改编一定是给原IP更大的加持和赋能。比如原IP有非常庞大的世界观,放在微短剧的内容框架下,可能整个故事就不会有很好的表达。

“一切的根本还是基于作品。”毕啾啾认为,“演员因好作品被认识,IP因好改编被赋能。穿越时间周期的,永远是扎实的故事本身。”在方法论成熟、工业化加速的当下,短剧的下一步,是以IP为引擎,在“精耕细作”中探索短剧内容的更多可能性。微短剧与长剧的边界或许日渐模糊,但对“好故事”的追求,始终是内容世界的通行货币。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实习生 李憬怡 编辑 袁诗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