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终于大结局,憋屈到最后一秒。查到最后洪亮发现全家都是狼,万海也死得莫名其妙,还因为烂尾上了热搜。

导演发微博承认不足,说演员选择失误正在反省中,这是在说谁呢?

剧烂尾编剧导演锅更大,但刚开播时张译演的检察官就不是 所有人 买账, 有 观众 说 张译怎么又来查案,有点腻了。

《 狂飙》 才 播出 2 年 , 按理说 “ 安欣” 这个 角色 红利期 还 没过 ,怎么演员就被说腻了 ?

为什么有些演员演了好角色就像拿了“免死金牌”,能被观众反复宽容,但有些人就没那么幸运?

好角色=演员免死金牌?

所谓“免死金牌”,说的是演员在不踩红线的前提下,不管角色和剧多烂,甚至演员本人多不思进取,但想起他演过的某个角色,观众还是会宽容。

遭遇负面和争议时,对个人事业影响也没那么大,能够“免死”。

这种“免死金牌”效应有时是角色太好光环强,有时是戳中集体记忆,具有情怀杀。

张译在《狂飙》中演的安欣,从青年警察到白发刑警,十年追凶一无所有,也要把高启强抓捕归案。

但他的“正义信仰”成为符号,只顾追凶连家都不回,被过度神化,缺少复杂性,离人太远,很难给观众留下长期回味空间。

而张译这几年出圈的角色不是警察,就是检察官。一直混法制圈,很难突破,同质化角色让人审美疲劳,以致红利期短。

张译自己也察觉到了,今年4月拿华表奖时,他说“这些年集中上映了一批作品,太密了”,“很担心自己烦自己”,希望能停下来,扎根生活。

同是中生代,张译为同质化角色宣布暂时息影,沙溢却有了“免死金牌”。

《武林外传》的白展堂,让他从“不入流”的情景喜剧演员跃升为主流正剧/喜剧演员,这波红利货真价实吃了20年。

沙溢在白展堂之后没演什么出圈主角,镶边绿叶更多,反而在综艺圈风生水起,一会去“奔跑”,一会说“你好”。

这几年减肥后观众缘更好,偶尔在综艺上笑得太开心,还是被人说“像老白”。


和追凶孤勇者安欣相比,白展堂接地气得多。

他日常胆小但关键时刻会挺身而出,明明是盗圣却甘愿躺平当小跑堂,心愿是涨工钱,偶尔摸鱼偷懒,爱好嗑瓜子,有几个没正经但真心的朋友和因为自卑而不敢说出口的爱人,几乎每个点都能戳中观众。

情景喜剧陪伴感和超长尾效应,是不少人日常饭搭子,每隔一阵还能收到他的表情包,角色真实感相辅相成。

沙溢本人和白展堂适配度高,开口自带幽默感,在真人秀里更有发挥空间,仿佛老白本人魂穿节目现场,理所当然被喜欢。

白展堂是沙溢的起点,但沙溢让白展堂成了永恒。

年轻小生也有人拿下“免死金牌”,是张晚意演的陈延年。

陈延年有人物原型,是陈独秀长子,《觉醒年代》刻画了他从学生运动领袖成长为革命斗士。

剧里他英勇就义前“宁死不跪”也是真事,整场戏氛围渲染得很好,镜头在他沾满鲜血的双脚和眼神坚韧的表情中来回切换,看得人心里一直揪着。

战损版回眸一笑也成了演技教科书,前几天是陈延年牺牲98年纪念日,还有人拿出来回味。


张晚意与角色是相互成就,他后来升番在《父辈的荣耀》里演男主,导演说就是因为陈延年才选中他。

一般正剧演员很难转流量,但张晚意也演上了古偶。他的古偶男主初体验是《长相思》的玱玹,为了“帝王霸业”放弃爱情,全程阴暗爬行,并不讨喜,他也硬是靠“正剧演技”盘活了。


最近张晚意的作品也重复,从《柳舟记》“淮阳王崔行舟”,到《似锦》“七皇子郁锦”,都没跳出“玱玹”模板,但还是有人说,因为陈延年永远对他有滤镜。

陈延年的红利能让张晚意吃一阵子,但31岁的张晚意未来路还很长,这块“免死金牌”能用多久,用到什么时候,也真不好说。

“免死金牌”能用多少年?

内娱也有手握“免死金牌”但把自己玩没了的例子,比如张翰。《一起来看流星雨》曾让他一炮而红,成为初代顶流,也是初代霸总。

虽然这部剧给观众带来“美特斯邦威级别的震撼”,但毕竟创造了收视神话,也为张翰争取不少资源。

他也因此摘不掉“霸总”帽子,从《剩女的代价》中皇海盛世集团继承人,到《杉杉来了》风腾公司总裁,张翰对这类角色总乐此不疲。

这中间他曾试图转型,2017年《战狼2》中的硬汉观感不错。坏就坏在他最终还是逃不过对“霸总”的痴迷,兜兜转转又走回这条钢丝上。

2021年的《若你安好便是晴天》,张翰又演总经理,已经让人难以忍受了。

果真就在下一年,《东八区的先生们》播出,这部剧是油到路过的苍蝇都会脚滑。

而张翰不但以38岁的年纪出演高中生,演个工程师也是挥之不去的霸总味儿,播出几集后被紧急叫停。

这部剧之后张翰几乎彻底沉寂,连微博都停更了,直到今年才又有动静。

“慕容云海”这块“免死金牌”让张翰蹦跶了十来年,但他还是“死于”演员的不思进取和自以为是。

张翰没有意识到的是,当年慕容云海的走红和时代特性有关,上一个传播时代是电视上播什么我们就只能看什么,舆论反馈不是特别直接和公开。

到了舆论去中心化的时代,裸泳的人就出现了。

胡歌是张翰的对照组,同样年少成名,因为《仙剑奇侠传》的李逍遥一炮而红,之后坐稳古装第一小生,连续演了《天外飞仙》《仙剑奇侠传3》,都是童年回忆级。

胡歌是彻底打破同质化标签,闯入其他赛道并成功的演员。

当曾经同组的85花还演古偶,他凭谍战剧《伪装者》和权谋剧《琅琊榜》转型,能在主旋律《县委大院》里演书记,又因为《繁花》小宝总拿了白玉兰视帝,在大银幕也有动静。

胡歌不是没有争议,2017年留学三个月就回国,2018年力挺好友“东亚劲夫”,前阵子管“楠丁格尔”叫“先生”又让大家回忆起他某些过时言论,连微博都掉粉了。

但不久前,胡歌还是进组搭档杨紫的“动物保护剧”《生命树》,可见这些争议对他事业影响并不大。

“李逍遥”这块“免死金牌”的使用期限长达二十年,还能让胡歌免于争议言论带来的负面影响。

两者比较,会发现“免死金牌”的使用期限,全在演员个人。

胡歌与张翰正相反,愿意扎根演技,突破自身局限,经营演员个人价值,才能在短期经得起口碑争议人设崩塌”。

免死金牌真的存在吗?

好角色带来的“免死金牌效应”,对观众来说很主观。演员是人不是人民币,有人喜欢自然有人讨厌,没有谁会被永远宽容。

内娱没有谁能只凭一个角色顺风顺水一直走花路,互联网时代风声也紧,有点风吹草动总逃不过网友们放大镜。

六小龄童演孙悟空都快成文化符号了,还是会因为“卖片”被质疑,又永远有人会因为齐天大圣而留有余地。

所以,“免死金牌”真的存在吗?

“免死金牌”的核心是观众对演员的宽容度,争议和负面最能考验这一点。

而观众反应很微妙,男演员总比女演员更容易被原谅。

前面说手握“免死金牌”的例子,我就发现能提到的女演员少,影视行业总归以男性为主导,剧本大都男本位,真正有光环让人回味无穷的女性角色本来就不多。

那些手拿免死金牌的女演员,遇到大风大浪,没见谁真的“免死”。

同是《仙剑奇侠传》剧组,胡歌的争议被人选择性遗忘,而刘亦菲参加提名晚宴却缺席白玉兰奖似乎很难被原谅。

私德问题更是紧张,李小璐演完《奋斗》风头一时无两,但“做头发”后至今复出无望。

而陈赫被曝出轨后只道了个歉就迅速投入工作,好男人曾小贤的人设算彻底崩塌,《爱情公寓》还是拍到第五季,现在风声渐渐平息,也会发微博和现任妻子秀恩爱了。

就算有“免死金牌”又如何,难逃现在舆论环境。

孙俪手握“甄嬛”这块金字招牌,平时低调种花带娃练瑜伽,前阵子也播了两部新剧,但今年最大的新闻竟然是被曝全家移民?

逼得娘娘借由结婚纪念日说要跟邓超“在上海慢慢变老”,风波才渐渐平息。

所以免死金牌其实不存在,是时代、环境和演员甚至资本给观众造就了“幻觉”。

当滤镜的泡沫破灭,观众对演员因角色带来的集体好感度会随着时间被消磨,会因为争议和负面被忘却。

真正能够“免死”的,永远是演员的实力和修养,以及相应获得的自身价值。

E姐结语:

能遇上好角色是演员的幸运,但有时候免死金牌也未必是优势,它也是一把双刃剑。

就像张译这类演技扎实的戏骨,也会担心角色同质化被贴标签,好角色对演员固然有很大加成,但因为角色被固化而赛道变窄,反而未必是好事。

现在影视行业下行,能选择的剧本本来就少,市场本位的创作风气又意味着同质化的作品较多,演员转型只会越来越困难。

免死金牌不是终点,应该是演员的起点。因为好角色被大家记住后,更应该不断提升自己,拓宽演技边界,下一个好角色出现时有能力接住,才是真正的立足之本。

这一点张译确实做出了好的表率,因为除了某些天赋型选手,更多演员的表演技巧,都来自扎根真实的生活,以及过程中对于世界和人群的洞察。

当流量和荣誉纷纷涌来,选择前进很重要,懂得如何后退,更重要。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觉得演员能有“免死金牌”吗?

来评论区说说吧~

木兰花谢,鸳鸯蝶飞:雪妮唐佳半世纪传奇爱情的最后一幕

过气流量“失业阵线联盟”:胡一天们的再就业难题

-今天头条の主笔-

你的小仙女E姐,站在新起点上的本可爱

值日生:菜籽 美术:树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