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家,古往今来最重视的就是孝道,像每年的4月、7月都有重要的祭祀节日。在这一天,长辈们会带着晚辈去祭祀逝去的祖先。一家人在坟前,借着青烟来传达对逝者的追思。
对于大家族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逝去的亲人也就越来越多,那么在祭祀的时候,究竟该先祭拜父辈的坟,还是先祭拜爷爷、太爷等祖辈的坟?
你可别小看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祭拜的先后顺序也承载着我国几千年的孝道文化,更反映出人们对长幼有序的深刻理解。
想要了解祭拜祖先的先后顺序,我们还得从古代说起。大家都知道,早在周朝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形成了严格的辈分顺序,这也是《周礼》中记录的内容之一。
在古代,人们认为祖坟的排序应该是父亲在上,子女在下。不知道大家参观过陕西的西周墓地遗址吗?这块墓地是古代贵族的墓地,墓地中埋葬的逝者正是按照父上子下的原则排列的。
其实,不仅《周礼》中相关的记载,在《论语》中同样有。孔子提倡的儒家思想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可见,古人对家族中的辈分排序是非常重视的。
因此古人上坟一般是先给太爷上,再给爷爷上,最后再给父亲上,如果违背了这种顺序,那么德行也是有问题的。
不过,对于民间老百姓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懂这些老规律。于是,他们就制定了自己的上坟顺序,也就是按照“亲疏远近”的原则。
在我们老家,老人们去上坟,会告诉家中的晚辈,要先去祭拜老坟,然后再去祭拜新坟"。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感到疑惑,老坟新坟看的是坟墓的时间吗?
其实不是,这里的 "老坟" 主要是说爷爷以上的坟,而"新坟" 则是父亲叔伯的坟。
今年清明节的时候,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回来上坟了。
等他们走后,村里的老人们就聚在村口的大磨盘附近聊天,说着谁家的孩子祭祖懂规矩,谁家孩子又上错了顺序。
听家里的老人说,村里张家的老大今年做生意特别顺,赚了不少钱,开着一辆价值30万的车回村祭祖。
张家老大媳妇认为老公今年赚钱了,都是过世的公公保佑的,于是买了很多纸钱,还买了纸扎的别墅和汽车,来到公公坟前祭拜。
本来这样做无可厚非,可是张大哥却认为媳妇祭拜顺序错了,应该先给爷爷烧纸,再去给父亲。
张家老大媳妇不乐意了,嘀咕说着:“我又没见过你那过世的爷爷,我不去,我就祭拜公公。”
张家老大两口祭祖这事没多久就传到了村里的老一辈人耳中,有的老人说:“现在的年轻人,虽然读的书多,可一点也不懂规律。”
可见,上坟祭祖还是要遵循辈分,这样才合情合理。
其实,除了先上谁的坟外,上坟的规矩还有很多,小编也再给大家说一说。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规矩,大家可以看看,自己老家有没有类似的规矩。
首先就是贡品的摆放,讲究可是很多的。
一般来说,上坟的时候要带一些肉类、糕点,还有水果等东西。
其中肉要摆放在两遍,而甜甜的糕点要放在中间。
在我们老家,还要拿出一些糕点撒在坟墓周围,代表着给附近的“邻居”。
另外,肉类的摆放要注意方向,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鱼得头朝祖宗,这叫‘有头有尾’,尾巴对着坟,是咒先人没出路。
还有酒水,古人家庭条件并不好,通常都是把水装进酒壶中,假装是酒。而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准备的都是好酒。在祭祀逝者的时候,我们可以将酒洒在坟前,代表着向逝者敬酒。
然后就是烧纸,以前老人们总说,人死了之后就要到另一个世界了,在那里花的钱都是后人给烧来的。
于是祖祖辈辈都遵循着上坟烧纸的规矩。一般来说,清明、中元以及过年期间,都是要去坟前烧纸的。
在去之前,最好看看天气预报,避免遇到下雨天,这样会影响烧纸。
在烧纸前,需要在坟前清理下杂草,随后在坟前画个圈,这个圈要留着口,并且开口要朝坟墓的方向。
烧纸的时候还要边烧边念叨,这样才能把对逝者的思念寄托出去。可是随着时代变迁,烧纸的习俗也在慢慢改变。
由于现在环境污染太严重了,很多地方开始提倡送鲜花。不论是烧纸还是送鲜花,变得只是形式,而那份对先人的敬畏之心始终没变。
最后就是上坟离开,这也是有很多讲究和规矩的。
一是在离开的时候,看看纸钱是否都已经烧光了,火种是不是熄灭了。尤其是村里,坟墓大多在荒郊野外,这里树木花草也比较多,如果火种没有熄灭,可是会引发山林大火的。
二是贡品,像水果之类的食物,如果没有被污染,人们通常会带回家。老人说这些食物受到了逝者的庇佑,吃了是有福气的。
三是离开的时候不要回头,按照民间的说法,回头可能会让逝者牵挂不舍,甚至会发生不吉利的事情。回去的路最后是选择来的路,要避免走阴暗的地方。
到家后,也不要立即进门,可以拍拍身上的灰尘,还有讲究的人,会点燃艾草熏一熏,去除晦气,以求平安。
虽然这些规矩听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但却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总结
说了这么多关于上坟的讲究,相信大家对传统文化中祭祀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的长辈无论见过没见过,亲近不亲近,都是我们的长辈,在祭祀的日子里,我们也要去坟前看看他们,寄托我们对他们的尊敬与思念。
至于探望的顺序,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决定,你认为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