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荷兰方面抢夺中国安世半导体的风波持续发酵,却很快发现形势急转直下,随着中方迅速亮出反制措施,安世半导体中国区于10月19日正式发布公开信,果断与荷兰总部“切割”,宣布独立运营,并郑重承诺保障员工权益和供应链稳定。

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中国企业的硬气,也让荷兰方面措手不及,与此同时,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不得不紧急约见中方高层,提出希望协商解决因中方反制措施导致的芯片断供危机。

安世中国区硬刚荷兰,绝不执行命令,荷兰约见中方,提出一个请求

安世中国区的公开信,实际上是一记重拳,信中明确三大立场:

第一,员工有权拒绝任何未经中国法定代表人同意的外部指令,包括荷兰总部的命令;第二,工资和福利由中国区独立发放,彻底保障运营自主权;第三,公司将为员工应对外部压力提供全方位支持。

此前荷兰总部曾试图通过切断中国区系统权限、停发薪酬来施压,但安世中国依托本土强大的封装产能和客户网络——占全球70%的产能,迅速切换到独立运营模式稳住了局面。

安世中国区硬刚荷兰,绝不执行命令,荷兰约见中方,提出一个请求

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于10月初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禁止中国工厂向外出口关键芯片,并升级稀土物项管制,规定只要境外产品含中国稀土超过0.1%,就要纳入管制范围。

安世中国区的强硬表态与中方的出口管制形成合力,荷兰方面终于坐不住了,紧急寻求与中方高层会谈。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公开表示,已向中方提出解除出口禁令的请求,希望能够通过谈判解决危机。

安世中国区硬刚荷兰,绝不执行命令,荷兰约见中方,提出一个请求

这一请求的出现,实际上意味着荷兰在这场博弈中不得不做出妥协,荷兰原本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掌控安世全球控制权,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股权、罢免管理层等措施,试图将安世纳入本国掌控。

过去这种做法或许能起到威慑作用,但这次荷兰的如意算盘很快落空。

从荷兰的视角来看,他们虽然控制了安世总部、冻结了资产、更换了CEO,似乎在表面上取得了胜利。

安世中国区硬刚荷兰,绝不执行命令,荷兰约见中方,提出一个请求

但现实是安世的真正产能和供应链命脉都掌握在中国手中,总部不过是管理架构,芯片生产和全球出货主要依赖中国工厂,换句话说,荷兰拿到的是“壳”,而中国掌握着“肉”。

更关键的是,这种以“国家安全”为借口介入企业资产控制的做法,在欧洲内部也引发了不安。

欧洲多国企业担心,未来自己的海外投资也可能遭遇类似风险,政策层面开始重新审视“安全”与“投资保护”的平衡,荷兰的强硬行为反而让欧洲内部对单边行政干预产生了疑虑。

安世中国区硬刚荷兰,绝不执行命令,荷兰约见中方,提出一个请求

中国方面则并未主动激化矛盾,而是以实际掌控的产业能力为依托,逐步实施反制。

安世中国区的独立声明、出口限制政策的出台、稀土管制规则的调整,形成了一套有节奏、针对性的回应,每一步都紧扣实际利益,展现出理性而坚定的态度。

目前荷兰面临的选择已经非常明确:如果想恢复正常的供应链运转,就必须在管理权问题上作出让步;如果继续强推单方面的控制方案,不仅难以执行,还会引发更大范围的信任危机。

安世中国区硬刚荷兰,绝不执行命令,荷兰约见中方,提出一个请求

荷兰的谈判请求,表面上是应对车企压力,实际上是低估了中国反制决心和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力。

若荷兰仅寻求“临时解禁”而不归还管理权,中方难以让步,关键在于荷兰是否愿意撤销资产冻结和CEO撤职令,或接受第三方调解机制,真正归还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

安世中国的“硬刚”,不仅展现了中资企业在地缘政治压力下的生存智慧,也让世界看清了全球供应链的现实结构。

安世中国区硬刚荷兰,绝不执行命令,荷兰约见中方,提出一个请求

未来能否避免类似冲突,关键不在于谁声音更大,而在于是否尊重规则,是否看清产业链的实际主导权。

安世半导体的争夺为全球产业分工敲响了警钟:在今天的国际格局下,真正有话语权的,是谁能把产品做出来、交得出去、让客户用得上,而这正是中国的底气所在,也是中国企业面对全球风云变幻时最坚实的支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