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赴山海》中,肖明明原本是个脑洞大开的网文作者,谁料阴差阳错之下,意外穿书、变身主角。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肖明明摇身一变,成为了浣花剑派的三少爷萧秋水。

系统发布主线任务,一年当上武林盟主。穿书后的萧秋水,在回去上班和主线任务之间,被迫接受了后者。
装备无处捡,技能全没点。和我们印象中的爽文不同,穿越后的萧秋水完全是天崩一样的开局。他内力平平、轻功全无,一年之中加冕武林盟主,难度堪比登天。
在剧中,萧秋水最强力的辅助是他的母亲孙慧珊。在萧秋水的故事里,总有萧母的影子。从他出场开始,母亲总是神兵天降、送上助攻。
自从萧秋水觊觎少掌门的位子开始,母亲便彻底放下了端水的念头,全力以赴地帮助小儿子。萧秋水比武挑战的机会是母亲求来的,在兄弟对战之间她又顾不上体面、暗中开小灶,给小儿子传授了自己的厚颜三式。

一边是大儿子萧易人,一边是小儿子萧秋水——换作是一般的父母,绝对会不偏不倚、努力端水。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令人意外的是,在这场比武中,萧母始终都是站在小儿子这一边的——萧秋水的机会,是她给的;萧秋水的招式,是她教的。明明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萧母为什么要明里暗里、拉一踩一呢?
从表面上看,孙慧珊的做法虽然看似不公,但却有其内在的逻辑。在比武开始之前,她曾经对小儿子这样说道,“娘是很了解你大哥的,虽然平常通情达理,可是却是极好面子的,我知道你有鬼点子,可是也得小心,别到时候我的小儿子被大儿子打伤了,让我到哪儿哭去。”

这一场事关少掌门人选的比武,固然是兄弟之间的较量,但刀剑无眼,难免会出现受伤挂彩的情况。在两兄弟之间,萧秋水底子薄、武功差,孙慧珊作为母亲,自然不愿意看到儿子受伤,所以这才会对他倍加关怀。
不过,孙慧珊的偏心,并非只是在比武时才显现。从全剧开始的那一刻起,在三个儿子之中,她最疼爱的就是萧秋水。
古人云,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在多子女的家庭中,最小的孩子往往会受到父母的偏爱,孙慧珊的做法,并不是孤立的个案。
在古代的皇室,立嫡以长是颠扑不破的定论。在家天下的日子里,储君承担着继承皇位的重任,因此,立长不立贤才能杜绝诸子相争、确保权力平稳过渡。

但是,在普通的百姓家中,小儿子往往更容易获得父母的青睐。在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幼子守灶、继承家业是多年来的传统。
在浣花萧家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就能看到疼幺儿的影子。萧秋水作为全家年龄最小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受到了父母和兄长们的关爱。同时,由于年龄最小,在父母的中老年时光里,陪伴在身边的往往是幼子。在萧家,萧秋水由于年龄优势,更能给母亲提供情感需求和情绪价值,所以自然会受到母亲的偏爱。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末位效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后到达的信息在做决策时赋予了最大的权重。在萧母的眼中,萧秋水是自己最小的孩子,因此会把更多的精力和目光投射在了萧秋水的身上。

不过,幼子守灶也好,末位效应也罢,都不是萧母偏爱小儿子的根本原因。在剧中,孙慧珊之所以会对萧秋水厚爱一分、高看一眼,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给儿子传授厚颜三式时,萧母曾说过,“想当年,你娘靠着这三招,跟别人打不赢,那也能全身而退,要不是你爹当年非要当什么正道大侠,不让我用这个武功,说不定今天都发扬光大了。”
萧母的这段话,透露出两层意思——一是她也有一个快意恩仇的侠客梦:二是她不鄙视旁门左道的功夫。
孙慧珊的这两项特质,恰恰与儿子萧秋水完美一致。

萧秋水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从他的好兄弟唐柔等人的口中窥得一二。萧秋水虽然资质一般、武功平平,却始终有一颗行侠仗义的心。即使面对强敌,他也是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和儿子一样,萧母也曾年轻过,也做过侠客梦。只是,她想过行侠仗义,却限于武功低微;她想用旁门左道的功夫,却又慑于舆论的压力。
最终,在嫁给了萧西楼之后,她渐渐地远离了江湖梦,开始了结婚成家、相夫教子的日子。
无独有偶,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喜欢自己“成为不了的人”。瞻前顾后的人喜欢斩钉截铁的人,不懂拒绝的人喜欢直率坦诚的人,思想保守的人喜欢开拓激进的人——所有这些反差的背后,都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补偿心理在作祟。

当我们看到另一个人活出了我们渴望的特质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萧母喜欢萧秋水,正是因为自己有一个未竞的侠客梦。她也想仗剑行走、快意恩仇,但是在现实面前,她不得不选择了妥协。萧秋水的出现,让萧母看到了年轻时想做却不敢做的自己。
萧秋水既是萧母理想自我的投射,更是母亲江湖梦的化身。萧母被儿子的侠义精神所感染,因此才会对萧秋水青眼有加。
在武侠的世界里,武是手段,侠是内核。如此看来,纵然萧秋水武功稀松平常,但他仍无愧于大侠二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