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笑死!韩国网友问:韩国什么时候放弃了本土名字,转而加入了汉字
58580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这波文化撕裂真的把韩国人整不会了。
首尔市民这几天又被身份证上的汉字名整破防了,新生儿父母在户籍所对着578个限定汉字抓耳挠腮,年轻人上网怒喷传统命名规则是历史包袱。
表面上是取名用不用汉字的争论,实际捅破了韩国最痛的伤疤——六百年来在文化主权和实用需求间的反复横跳。
当年世宗大王搞出训民正音,本质就是场文字平权运动。
科举时代用汉字卡平民晋升通道,结果谚文推广后精英阶层反手就把新文字打成"妇女文盲专用字"。这种文化分裂基因现在依然发作:法律文书必须标注汉字,总统府官网却把汉字词全换成韩文造词。最魔幻的是三星电子去年新员工培训,居然要恶补1500个姓名常用汉字,否则连同事全名都认不全。
语言学家扒过数据,现用韩语词汇65%混着汉字词根。光"社会"这个词,写成汉字사회能看懂,纯韩文分解成사和회就成密码本了。名字玩纯韩文更要命,"민호"可能是民浩、珉昊、旼澔等二十多种汉字组合,考试院经常收错录取通知书。去年釜山就出过乌龙,三个金敏浩考生被同一所大学重复录取,最后查档案发现汉字名全不同。
隔壁日本早把这套玩明白了。人家身份证不用汉字名,但《人名用汉字表》从1945年185字扩到现在的2999字,甚至专门为新生儿造出"苺""咲"这种和制汉字。既保住文化符号识别度,又不让百姓取名抓瞎。越南更狠,直接废了汉字上百年,结果现在修复古迹得请中国专家来认碑文,历史老师讲胡志明全名得切换中文发音。
文化厅那帮人其实偷偷在试水。济州岛搞过纯韩文姓名试验区,结果当地人给孩子取名全往海女、玄武岩这类具象词扎堆,重名率反而比用汉字时高三倍。仁川机场去年试点无汉字路标,欧美游客问路直接懵圈——Gangnam和江南在他们眼里根本是两个地方。
说白了,汉字在韩国早不是外来符号,而是基因里的文化操作系统。那些喊着要彻底切割的,真该看看日本人怎么把汉字玩成文化输出利器。与其在命名规则上搞左右互搏,不如学学隔壁把汉字考试列入公务员必修课。毕竟文化自信不是靠删代码,而是能把传统系统迭代出2.0版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