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大家对歼-20S携带无人僚机作战的期待还没落地,欧洲“Bulgarian Military”就展示了更加惊人的一幕——一架疑似运-8/9的中型平台,与一架带有明显隐身设计的无人机齐飞。预示着在美国提出“协同作战飞机(CCA)”概念整整九年后,中国已经走到了前面。
▲欧洲的无人机发展是真的很慢
在2016年,美军针对F-35超高水准的自动化水平,以及网格化作战定位,决心研发与其配套作战的低成本无人机,以执行情报侦查、电子战和武装打击等任务——本质上就是利用无人机的低成本,来替代昂贵的F-35完成高风险任务。面对美军初步规划装备1000架CCA,后期可达上万架,总采购费用上百亿美元的巨额项目,几家军火公司蜂拥而至,推出了MQ-28A、XQ-58A和“弃兵”等诸多无人机,涉及了美军规划的各个作战领域。
▲美军为F-35规划的CCA作战场景
为了满足高空、隐身、长航时和一定机动性的要求,这些无人机普遍搭载中等涵道比的中小推力发动机,布局也颇有相似之处。按照当时美国空军规划的前景,CCA将由C-17A或者C-130使用特制载具运输,进入战区后再以空投的方式放飞,通过指挥系统与F-35或者其他有人驾驶战斗机配合——专用性很强的CCA,可以大幅强化F-35的单项性能,以避免风险并增强战斗力。比如说当F-35准备攻击地空导弹阵地时,可以由搭载先进传感器的CCA先行探索,在收到电磁信号后,再派遣挂载制导武器的CCA进行攻击。
▲美国航空工业确实推出了不少无人机
在这种模式中,高度信息化的F-35和CCA,与以前预警机指挥混编战机的模式高度相似,只是以前被指挥的战斗机,现在变成了指挥者,真正做到了“堪比预警机”。不过,美国空军很快意识到,F-35的单座布局很难改成双座(座舱紧邻F-35B的升力风扇,F-35A/C则改造成了燃油舱),意味着飞行员必须在驾驶战斗机的同时,操作无人机,难度超级大。因此,美国空军不得不削减配合作战的CCA数量,目前计划是只控制一两架CCA,以减轻飞行员负担。
▲F-35B的升力风扇曾被视为奇迹,现在却非常尴尬
然而,歼-20和歼-35并不存在这种限制,前者甚至在2021年之前,就已经提出发展双座型号的计划。于是,就像当年美军提出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规划,却促成霹雳-15的问世一样,歼-20S与无人僚机联合作战的发展速度、技术上限,都远远超过F-35与CCA。这次由欧洲网站报道的一幕看似离谱,实则是无人僚机服役前必需的测试——哪怕以歼-20S的航电水平和双座布局,贸然与无人僚机升空作战的风险也比较高。相比之下,运-8/9高新平台搭载的电子设备更完善,舱内操作空间也充足,用来测试再合适不过。
▲国内以运-8/9为平台,发展了很多高新作战单位
此外,虽然美军一直规划的都是低成本无人机,国内也借鉴了这些经验,但并没有完全照抄,而是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像以攻击-11、“神雕”无人预警机为代表的高价值、高操作难度装备,就是国内在操作环境更加完善的情况下,所准备的高水准无人机。相比于美国空军依然在纠结的“低成本”,这才是真正将“无人僚机”发展到极致——未来歼-20S的作战模式,很有可能是率领包括预警机、加油机、侦察机和轰炸机等无人平台,组成以歼-20S为核心的作战编队,按照需求执行各种任务。
▲无人加油机是个非常值得期待的领域
而这种高度理想化的场景,对后座飞行员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要在狭小的座舱内,偶尔承受数G过载的情况下,指挥多架无人机作战,甚至是完成空中加油,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当然,以现有科技水平,歼-20S其实很难实现这一步,先天就搭载两名飞行员,并且是并列布局的歼-36,才是中航工业心目中真正的目标机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