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三天后访华,中方这次并未给她发出邀请函,到底是什么原因欧盟心里有数。
外交部正式官宣,经中欧双方商定,欧盟两主席科斯塔、冯德莱恩将于本周访华,与中方领导人会见,并与中方政府首脑共同主持第二十五次中欧峰会。
这里用的措辞很微妙,是“双方商定”,而非“应中方邀请”,这多少说明,冯德莱恩等人访华,更多带有“例行公事”的意味,但要说在外交层面释放什么积极信号,就不太符合中欧关系当下的实际。
【欧盟两主席将访华,但并非是以邀请的形式】
另外,两年前,冯德莱恩访问中国的时候,我们用的也是“商定”,那时候正值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欧盟对外的口径是,冯德莱恩和马克龙“联合访华”,不过冯德莱恩并没有蹭上法国总统的专机,而是自己搭商业航班前来,两人得到的待遇也是天差地别。
同年在北京召开的中欧峰会,我们这边在官宣时,用的还是“商定”。
如今新一轮中欧峰会召开在即,我们又看见了同样的措辞。
其实不用专门去推敲通告中的字眼,欧盟领导层最近这几个月的言行,早就大大冲淡了本轮中欧峰会的积极意义,实在不值得我们专门对他们发出邀请函。
作为名义上的“欧盟元首”,科斯塔倒是比较低调,只在上任之初与中方通过话,释放了一定的积极信号。
【这是双方商定好的行程,更多是“例行公事”】
冯德莱恩就不一样了,她是欧盟对华鹰派的代表性人物,峰会前夕,她的消极言论一个接一个,一会在外交场合渲染对立,拿经贸问题借题发挥,一会又放话要对中欧关系“再平衡”。
这种强硬姿态,与欧盟在国际格局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显得格格不入。很难不让人怀疑,冯德莱恩的底气究竟来自何方,身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她对欧洲利益是否存在一个清醒的认知,还是说一切凭着意识形态偏见行事。
对此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也知道如何基于欧盟那边的消极言行,对中欧峰会进行适当的预期管理,并视情况调整安排。
欧洲如今想要找到出路,唯一的办法就是脚踏实地地与中国开展对话、合作,而不是抱着死板的“三重定位”不放,一味地示强。
【两年前,冯德莱恩搭乘商业航班来华】
可能只有欧盟领导层还不明白,他们手里已经拿不出任何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不仅如此,中欧在其他层级的对话也是磕磕绊绊。即便面临美国关税压力,欧盟仍然在中欧经贸争端中固执己见,炮制议题,寄希望于中国单方面作出让步。以至于外界一再降低对中欧峰会的预期。
更有消息说,原本中欧峰会应该持续两天,最后压缩到只剩一天,在北京谈完后,我们就送客。
这恰恰是欧盟咎由自取。中欧之间的战略沟通本没必要如此困难,奈何他们一直在犯首鼠两端的毛病。现在的欧盟,哪里有资格对中国摆谱,都要被美国吃干抹净了,还在不断地炒作涉华议题。
【此前王毅外长访欧,与欧盟领导层会见】
顺带一提,中欧峰会一直遵循着东道主轮换的惯例,中国主办峰会后,下一次就到欧盟,从而保持稳定的高层互动频率。
本来今年该是欧盟主办这次峰会,他们一开始也做好了相应的规划,打算趁着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邀请中方对欧洲进行访问,并升级峰会规格。
但在中国的坚持下,欧盟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转而开始筹备起冯德莱恩等人的访华行程。
这是因为我们比欧盟更明白,今年的中欧峰会,要想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定的成果,那就只能让中国自己来办,这样中欧多少还有理性对话的空间。
如果还是让欧盟来当这个东道主,冯德莱恩等人,估计也就是盲目地追求中欧建交五十周年的象征性意义,嘴上说要就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保持沟通,实际上却在单方面地抛出他们那边的关切,要求我们这边采取措施,这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冯德莱恩近期持续释放消极言论】
综合来看,与欧盟这个整体打交道,效率已经远不如前,不如与各个成员国点对点的接触,从而达到“分而治之”“以点破面”的效果。
欧盟必须明白,要是抓不住中欧峰会这个战略契机,改善自己的外部环境,而不是打着“再平衡”的幌子,持续放大中欧之间的争端,难道对中国示强,就能解决欧盟面临的各种疑难杂症,让他们在与美国打交道时有更多议价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欧盟现在认识到这点的话,还为时未晚。如果不能,中国也没有义务,去为欧盟指出一条明路。无论中欧峰会开得怎么样,我们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欧盟那边会怎么想、怎么做,并没有关注的价值。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