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一个参议员张口就要中国赔偿3960亿比索,折合人民币差不多500多亿。说是因为中国在南海搞破坏,影响了他们的海洋生态。
中国这边也不含糊,不到24小时就拿出了菲律宾船只在仁爱礁挑事的录像证据,这反击速度够快的。
看来这场南海风波又要掀起新的波澜,到底谁在说谎,谁又在玩什么把戏?
这次跳出来闹腾的是菲律宾参议员洪迪薇,这个人平时在国内政坛上存在感不算太强。
这次她可算找到了刷存在感的好机会,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中国。
说什么中国在南海的活动破坏了海洋生态,每年给菲律宾造成330亿比索的损失,要求中国一次性赔偿3960亿比索。
这个数字确实挺惊人的,相当于菲律宾GDP的两成多。
洪迪薇打的什么算盘呢?
一来可以在国内政坛上博得关注,毕竟敢和中国叫板,在某些菲律宾民众眼里还挺有胆量的。
二来也算是给自己积累了政治资本,为将来的政治生涯做铺垫。
菲律宾司法部长还在一旁帮腔,声称这次诉讼是"为了全人类"。
这话说得倒是挺大气,可真实动机恐怕没这么高尚。
马科斯政府一直把南海议题当作转移国内矛盾的工具,每当国内治理出现问题,就拿南海说事儿,这招在菲律宾政坛上屡试不爽。
洪迪薇这套说辞在法理上根本站不住脚。
她口中的那些"争议海域",比如牛轭礁、仙宾礁,根本就不是什么争议领土,而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在自己家的地盘上搞建设,怎么就成了"非法活动"了?这逻辑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更搞笑的是,菲律宾这边一边指责别人破坏环境,一边却对自己家的破坏行为视而不见。
那艘"马德雷山"号军舰在仁爱礁非法"坐滩"都26年了,26年来对当地的珊瑚礁造成了多大破坏?这个账菲律宾怎么不算一算?
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说到底就是想给自己的非法行为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把自己包装成环保卫士,把别人描绘成生态破坏者,这种黑白颠倒的手法,实在是太低级了。
菲律宾军舰“马德雷山”号非法“坐滩”仁爱礁长达26年
面对菲律宾的无理取闹,中国这边可没惯着他们。
洪迪薇刚放完狠话,不到24小时,中国海警就公布了菲律宾船只在仁爱礁挑衅的录像证据。
这个反应速度,这个证据链的完整性,充分说明中国对南海局势掌握得一清二楚。
录像里清清楚楚地显示了菲律宾船只的挑衅行为,事实胜于雄辩。
谁是真正的挑衅者,谁在南海搞破坏,一目了然。
中国用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回击了菲律宾的无理指控。
这种快准狠的反击方式,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绝不会妥协退让,任何试图在南海兴风作浪的行为都会得到坚决回击。
证据确凿,事实清楚,想要碰瓷讹诈,门儿都没有。
中国海警登铁线礁巡查取证
这场闹剧背后的政治算计其实挺明显的。
菲律宾这边一来想转移国内民众对政府治理能力的关注,毕竟拿外部威胁说事儿,比解决国内的贫困、腐败问题要容易得多。
二来也算是给西方国家一个配合的姿态,迎合他们炒作"南海环保问题"的需要。
马科斯政府深知,单纯靠菲律宾自己的实力,在南海问题上是占不到什么便宜的。
既然如此,不如借助外部势力的支持,通过制造舆论话题来给中国施压。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会获得一些政治收益,长远来看却是损人不利己。
菲律宾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把南海变成了"法律战场",破坏了中菲之间原本就脆弱的互信基础。
原本两国在海洋环保、渔业合作等方面还有一些共识,现在被这么一搞,合作前景变得更加渺茫。
菲律宾这种碰瓷式的操作挺无聊的。
真要关心环保,就应该先把自己家门口收拾干净,别让那艘破军舰继续在人家礁盘上躺尸。
动不动就拿环保当挡箭牌,实际上却在干着破坏环境的勾当,这种虚伪的做法实在让人不齿。
南海本来可以成为地区合作的桥梁,各国完全可以在环保、渔业、航运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菲律宾这种政治碰瓷的做法,只会让南海局势更加复杂化,对谁都没好处。
希望菲律宾方面能够回归理性,少搞这些哗众取宠的政治秀,多做一些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实事。
毕竟,真正的环保需要的是实际行动,而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

信息来源:
中国外交部官方网站 - 外交部发言人记者会实录
新华社国际新闻 - 南海局势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国际版 - 中菲关系与南海问题分析
菲律宾《马尼拉公报》 - 菲方官方立场报道
路透社亚太新闻 - 南海争端国际报道
中国海警局官网 - 执法行动公开信息
《南华早报》 - 亚太地区政治分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