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威胁将对欧盟汽车关税从区区2.5%猛然提升至25%时,布鲁塞尔被迫做出艰难抉择。谈判桌上,欧盟最终让步,承诺对美国汽车实行零关税,而美国则“慷慨”地宣布将欧盟汽车关税降至15%。然而,这份仓促达成的协议,从诞生之初就布满了裂痕。

特朗普宣布下调关税后,欧盟向中国靠拢,冯德莱恩对华态度变了

协议墨迹未干,裂痕已然显现。核心的联合声明至今难产,双方在“非关税壁垒”的定义上僵持不下。美国将欧盟旨在规范科技巨头的《数字服务法》视为贸易障碍,欧盟则寸步不让,坚称主权立法不容谈判。更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协议约定的15%统一关税并未在8月7日如期实施,德国车企面对的仍是27.5%的高额关税壁垒。欧委会发言人无奈承认,这项降税承诺被捆绑在悬而未决的联合声明上,成了镜花水月。

奔驰、宝马、大众等德国汽车巨头首当其冲。上半年营收利润普遍下滑,高昂关税带来的成本重压下,行业预估年度现金流蒸发可能高达百亿欧元。协议其他承诺更像空中楼阁:欧盟承诺三年内向美采购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然而去年实际进口额尚不足800亿美元,而美国年度能源出口总额亦仅3300余亿,供需鸿沟深不见底。同样,那60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承诺被欧盟官员迅速澄清为企业意愿,官方无法担保——去年实际投资额仅622亿欧元的目标与之相距甚远。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直言不讳,感叹这一系列承诺“远非现实”。

特朗普宣布下调关税后,欧盟向中国靠拢,冯德莱恩对华态度变了

冯德莱恩的悄然转身:纽约的信号

巨大的压力与幻灭感,迫使欧盟重新审视其全球站位。9月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中方的高层会晤释放出耐人寻味的信号。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硬指责中国所谓“支持俄罗斯战争经济”的她,此番言辞显著温和。

最具战略意义的表态,是她婉拒了特朗普要求欧盟跟随美国向中国、印度加征关税的压力。她明确表示,“欧盟将自主决定其关税政策”——这被视为欧盟在贸易领域寻求战略自主、不愿亦步亦趋跟随美国的清晰宣言。

特朗普宣布下调关税后,欧盟向中国靠拢,冯德莱恩对华态度变了

在敏感的乌克兰问题上,冯德莱恩不再施压中国“站队”或谴责俄罗斯,转而期望中方运用其影响力推动俄罗斯重回谈判桌。这与美国立场拉开了微妙距离。

在气候议题上,冯德莱恩更是与特朗普的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特朗普在联合国质疑绿色能源、称气候行动为“骗局”并批评中国风电设备出口时,冯德莱恩却积极肯定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努力与示范作用,表达了深化双边气候合作、共促绿色转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意愿。她还表示希望拓展双方在贸易投资、环境保护、发展援助等多领域的务实合作。


特朗普宣布下调关税后,欧盟向中国靠拢,冯德莱恩对华态度变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冯德莱恩此番姿态调整绝非孤立事件。其深层动力源自多重压力:

美国压力的反噬: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协议执行的反复无常、以及在联合国要求欧盟追随其对华加税,都让欧盟深感其利益被漠视,过度依赖美国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内部撕裂的警醒:以法国为代表的成员国对欧盟在关税协议中“屈服”于美国表达了强烈不满,指责此举严重损害欧盟的战略自主。内部压力要求领导层展现更独立的外交手腕。

务实利益的驱动:庞大的中国市场、在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上不可或缺的中国角色,迫使欧盟在对抗之外寻求更理性的合作路径。

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的阴影:特朗普在联合国对乌克兰立场飘忽不定,进一步加深了欧盟对美国政策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忧虑。

特朗普宣布下调关税后,欧盟向中国靠拢,冯德莱恩对华态度变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冯德莱恩释放的积极信号为处于低谷的中欧关系注入了新的可能性。然而,这仅仅是第一步的姿态调整。欧盟能否真正顶住美国的持续压力,将口头承诺转化为具体领域的实际行动,仍有待时间检验。

关键在于欧盟能否在贸易(如市场准入的壁垒)、技术(如5G、半导体等领域规则)、投资审查等敏感议题上展现真正的灵活性,并抵抗美国的干预。同时,欧盟内部在对华战略上的分歧依然显著,“去风险”的共识之下,如何把握合作与防范风险衡点,仍考验着各成员国的智慧。

特朗普宣布下调关税后,欧盟向中国靠拢,冯德莱恩对华态度变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今世界,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冯德莱恩的微妙转身揭示了欧盟在战略困境中的重新定位——在被迫卷入大国角力之际,欧盟被迫重新校准自身定位,寻求减少对单一强权的依赖,探索一条更符合自身利益、更具韧性的中间道路。这场关税风波不仅冲击了美欧贸易,更如一面棱镜,折射出在地缘政治动荡中寻找战略平衡的复杂性与必然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