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从日美关税博弈看日本朝野政党表现
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2025年7月,日本政坛因美国对日加征25%关税的决策陷入激烈争论。自民党高举“国家利益不可退让”的旗帜,力图以强硬姿态巩固执政根基;立民党则以“首相领导力缺失”为矛,直指石破茂政府的外交短板。这场围绕关税的博弈,不仅折射出日本在美日同盟框架下的战略困境,更暴露了日本政治生态中“安全依赖”与“经济主权”的深层矛盾。
笔者注意到,面对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日本自民党以“农业保护”为切入点,构建起“强硬不妥协”的政治叙事。农相小泉进次郎在街头演讲中强调“即使是同盟国,对无法让步的部分也不能退让”,把农业问题升华为国家经济主权的象征。这个策略背后,是日本农业对美出口的现实困境:美国和牛进口关税已让日本品牌面临50%以上的成本激增,鹿儿岛县黄尾鱼养殖户更因关税压力被迫调整物流与饲料配比。日本自民党试图通过“团结牌”将农民选票与执政合法性绑定,同时以“同盟不可退让”的表述,将矛盾外部化,缓解国内对政府应对不力的批评。
但是,日本的这种“强硬”更多停留在口号层面。石破茂政府虽在参院选举中呼吁“国内团结”,但实际谈判进展有限。美国暂缓关税至8月1日的决定,并未换取日方实质性让步,反而暴露出日本在美日贸易逆差中的弱势地位。自民党的“强硬”,实为在安全依赖与经济主权之间走钢丝的无奈之举。
日本立民党党首野田佳彦的批评直指要害:“首相应有所行动,在首脑之间展开讨论。”这一论调契合在野党“监督政府”的角色定位,更点出石破茂外交策略的致命弱点。截至2025年7月,石破茂尚未与特朗普进行正式会谈,仅在G7峰会等场合有非正式接触。对比中美日内瓦会谈中“48小时密集磋商”的效率,日本首相的外交主动性显然不足。
日本立民党的“问责”并非空穴来风。美国对日加征关税的决策,本质上是将日本视为普通贸易伙伴,而非特殊盟友。这种“同盟降级”的态势,与石破茂政府“安全盟友”的自我定位形成反差。立民党通过强调“首脑对话”的必要性,既转移了公众对“经济主权丧失”的焦虑,也暗示了自民党在平衡安全与经济上的无能。
应该看到,日美关税博弈的深层矛盾,在于同盟框架与经济利益的冲突。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打破了战后日本通过“经济献金”维系安全同盟的传统模式。日本2024年对美汽车出口占其汽车总产量的28%,但美国却以“贸易逆差”为由施压日本开放大米市场。这种“安全依赖”与“经济主权”的失衡,迫使日本在关税问题上陷入两难:若妥协,将损害农业选民基础;若强硬,可能激化美日矛盾。
石破茂政府的困境,折射出日本战略定位的模糊性。一方面,日本试图通过“投资替代关税”的策略,以在美国创造就业来换取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美国却将日本视为“普通贸易伙伴”,施以单边关税。这种“同盟异化”的态势,要求日本重新审视其在外交中的角色定位。
面对日美关税博弈的僵局,日本需在短期利益与长期战略间寻找平衡。一方面,应推动首脑级对话,将关税问题纳入美日同盟的总体框架下协商,避免经济问题安全化;另一方面,需加速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减少对美单一市场的依赖。此外,日本还可借鉴中国在稀土管制中的“非对称战略”,以技术资源为筹码,增强在国际经济博弈中的话语权。
日美关税博弈的背后,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秩序重构的缩影。对于日本而言,如何在维护美日同盟的同时,捍卫自身经济主权,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核心命题。这场博弈的结果,不仅关乎日本农民的生计,更将决定日本在国际格局中的战略定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