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东盟外长会议现场,中日两国外长抽出了45分钟,专门坐下来聊了聊。时间掐得准,气氛却一点不轻松,日本外相岩屋毅上来就直奔主题,把日方积压的诉求一股脑儿摆上桌面,王毅外长的回应则更犀利。
先来看日本的要求,其第一条就开门见山:要求中国加快稀土和磁铁出口许可审批程序。日本外相岩屋毅在会谈中表示,现在日本企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希望中方“务必加快出口审批”。话说得很重,但我们早就指明了解决路径——按规矩来。毕竟,只要日本企业遵守中方的稀土出口管理规定,按照程序申请,中国该批就批,绝不会人为卡壳。
更何况,稀土出口管制是中国正当的经济主权,符合世贸组织规则,针对的是敏感物资和高技术领域,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类似做法。日本以“企业困难”为由想要中国开特例,那我们自然没有接受的道理。
接下来,日本又抛出第二个要求,涉及东海争议。岩屋毅“强烈关切”所谓东海紧张局势,重点提到钓鱼岛周边的“中国军机接近日本自卫队飞机”“中国航母活动范围扩大”“海警船直升机进入日本领空”等一系列事件,还指责中国“单方面开发东海资源”,要求中方“采取应对措施”。
这一点更是无稽之谈,中国海空军在东海的正常巡航、海警执行主权管辖,是正当合法的行为。更何况,钓鱼岛本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方如果说“领空被侵犯”,那是他们单方面主张,国际社会从未承认。而且,外交部早就有明确立场:中方会继续坚决捍卫领土主权,任何日方“强烈关切”都不改变现实。
第三个要求更直指敏感点,日本公开提出“反对以武力或胁迫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还特地提到中国大陆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演训,说这些不利于地区稳定。这一通操作听上去还是那一套“美式”话术,可问题是,台海纯属中国内政,日本搬出所谓的“国际社会利益”当借口,背后算盘打得响——无非想拉美国撑腰,在亚太搞阵营对抗。
对此,王毅外长对日本反将一军,强调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就台湾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日方必须严格履行、言行一致,维护好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有分析认为,“严格履行、言行一致”这八个字,这话明显是提醒日本不要说一套做一套。
长期以来,日本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并不稳定,虽然嘴上说坚持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但暗地里却频繁在台海问题上附和美方,拉帮结派。王毅外长这次直接把政治文件摆出来,强调“必须严格履行”,不光是驳回了日本的第三个要求,更是一次正面反击,让日方无话可说。
回看日方提出的三个要求,几乎覆盖了中日之间的三个敏感点:经贸摩擦、领土争议、台湾问题。中方的回应也很有层次,能谈的就谈,该怼的就怼,寸土不让。从整个会谈过程来看,中方既表现出外交诚意,也坚守底线。王毅外长强调,中国对日政策保持“稳定性和延续性”,也欢迎日方继续改善关系,但一切的前提是——你得守规矩。日本如果想通过提要求、施压来换取中国让步,那这次的结果已经说明了一切:没用。
而对于日本来说,这45分钟会谈也不是白谈的。起码他们知道了,想通过施压、造势改变中国立场,已经走不通了,尤其在台湾和东海问题上,中方连模糊空间都不给,这种硬碰硬的表态,很清楚地划出了一条底线,谁越线,谁就别想有合作。
当然,日方也不是完全没意识到问题,岩屋毅会后表态称,日方“将认真对待历史,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也说日中关系“近来取得一系列积极进展”。但这些表态是否能落地,还要看后续行动。如果嘴上说得好听,转头又和美国一起炒作“台海安全”“印太军事合作”,那王毅外长这次划的红线,到时候还得拿出来再提醒一次。
总之, 这场中日外长会谈,是一场有分歧、有交锋、有底线的外交博弈。针对日本的要求,中方再次明确了底线,尤其在台湾问题上,把话说得很透,毫不含糊。未来中日关系要不要走稳,要不要合作,日本还得掂量清楚:是继续扯皮,还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这45分钟,谈得很值,也谈得很清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