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沉默5天后,中方果断发起反制,对韩国继续征税,李在明已作出选择
4522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据中国网援引商务部网站消息,近日,商务部公布对原产于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不锈钢钢坯和不锈钢热轧板/卷所适用反倾销措施的期终复审裁定,自2025年7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尼的进口不锈钢钢坯和不锈钢热轧板/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
李在明(资料图)
中方此次反制,是经过审查、评估、合法合规的长期布局。早在2019年,中国就已启动对这些国家不锈钢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并开始征税。本次只是经过评估后的延长。这也是对自身产业的一种自然的保护措施。尤其是在中韩之间,钢铁、化工、化肥、电子零部件等产业摩擦已非一日。韩国此前已经对多种中国产品征税:热轧钢板、碳素钢板、二亚硫酸钠等。6月26日,韩国政府正式敲定,对自中国进口的不锈钢厚板征收21.62%的反倾销税,征收期为五年,理由是中国钢材倾销,冲击本国市场。
韩国为啥要这么干呢?原因很简单,他们觉得中国钢材卖得太便宜了,挤占了韩国本地企业的生存空间。根据韩国钢铁协会的数据,2024年中国对韩国的不锈钢出口量占了韩国市场的40%,这个比例比其他国家高出一大截。韩国国内的钢铁企业抱怨说,中国钢材价格低得离谱,他们根本没法竞争,利润被压得喘不过气,有些小厂子甚至都快倒闭了。韩国政府一合计,觉得不能坐视不管,就祭出了反倾销税这个大招,打算保护本国产业。
李在明(资料图)
中韩此次交锋的焦点不锈钢产品,承载着远超贸易数据的战略价值。作为制造业的基础材料,不锈钢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造船、基建等核心产业的竞争力。中国在延长反倾销税时特别保留 “价格承诺” 机制,允许韩国浦项制铁通过价格自律换取免征税待遇,这既是对产业链韧性的保护,也为技术合作留下窗口。韩国则通过五年征税期巩固本土钢铁企业转型时间,试图在新能源船舶用钢等高端领域建立新优势。这场关税战的背后,是两国对产业链话语权的激烈争夺。
韩国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对中国加税?这事表面看是保护本国钢企市场,但再往后退一步看,美国的影子就清晰了。3月至5月美国和韩国多轮闭门谈判,美方提出一个“交换条件”:如果韩国不对中国钢铁产品提高关税,美国就要恢复25%对韩出口汽车的关税。这不是威胁,而是“老政策再激活”。早在2020年,美国就曾提出对韩汽车加税,只是后来暂缓。这次再提出来,韩国汽车行业顿时紧张。最终韩国选择对中国钢铁加税,以换取美国“暂不动手”。
李在明(资料图)
李在明自上任以来,就不断强调“经济优先”。他不像前任尹锡悦那么热衷“价值外交”,也没特别亲美。对中国他更是谨慎。毕竟中国可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占比23%,说难听点,“吃饭的碗”还在中国这儿。但他也不是没压力,就在韩国宣布加税前几天,美国贸易代表还敲打韩国:不提高钢铁防御?那我就对你汽车下手。左右为难,李在明没得选,只能找平衡。于是他做了一个“有动作但留后路”的选择:加税是加税,但不封死合作空间;语言上留余地,行动上有限度。这不是软弱,而是现实。
韩国经济现在已经不太好了。2025年韩国GDP增长预期只有0.8%,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国内消费不振,出口也不行。李在明为了稳住经济,批准了超过30万亿韩元的额外预算,支持半导体和AI产业。尽管中韩现在有点小摩擦,但双方都知道彼此的重要性。中国反制了,但留了余地;韩国商务部也表示希望"继续对话与合作"。未来如果李在明能坚持"国家利益优先",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中韩关系还是能回到正轨的。但如果他继续摇摆不定,说一套做一套,那中韩关系就难以真正好起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