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宣布签署向印度出口30架苏-57E隐身战机协议,一时间,国际局势因这一笔大单产生波澜。

回顾苏-57的发展轨迹,这型第五代多用途隐身战机由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研发,首次试飞在2010年1月29日完成。到2024年底,俄罗斯空军现役苏-57总数约32架,而此次直接售印的数量,几乎等同于自用规模。公开资料显示,苏-57每架造价约为5000万美元,30架意味着总价值至少15亿美元以上。不同于以往传统“只卖货”模式,这次俄罗斯将核心雷达控制接口、AL-41F1S发动机热端技术以及部分装配权限一同打包转让,并允许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在纳西克工厂实现本地组装,国产化率目标设定在40%至60%区间。这种几乎是“半手把手带徒弟”的合作方式,让观察家们将其定义为近年来军贸领域的重大案例。

印度的意图并不复杂。按空军计划,第一批交付机型会搭载国产GaN阵列雷达与阿斯特拉超视距空射导弹,实现本地化适应兼容。而“印度制造”相关规划文件早已明确,到2030年前要提升高端军事装备自主率。苏-57E引进正成为印度AMCA(先进中型战斗机)国产五代机绕不开的“中转站”。2027年前,印度有望全部接收30架,并借此积累关键设计经验,这对于该国突破五代机技术瓶颈意义深远。

交易引发连锁反应的不止南亚本地区。7月8日,巴基斯坦空军总参谋长紧急访问北京,与中国就潜在地区安全压力展开磋商。在制空力量对比方面,目前巴基斯坦装备主力为JF-17 Block 3与二手F-16,两者属于三代半阵营,与五代隐身机存在明显代差。假如印度完成部署,无论在西部边境还是未来中印争议领空,空中局势都将被改写。美国国务院在例行发布会上也罕见表态,提醒印度必须权衡装备更新可能对南亚战略平衡的影响。

具体分析操作路径,普京政府选择向印度大规模输出五代机,不只是为缓解国内经济压力获取外汇。自2022年俄乌冲突后,俄罗斯面临多重西方经济制裁,外贸收入下滑,军工出口变成维持高新装备项目和拉拢非西方重要伙伴的现实选项。印度凭借庞大市场体量和军购需求,天然具备成为优选对象的条件。由2025年协议文本公布内容看,此次合作还包括联合研制深化、人员培训、本地维护和生命周期管理等全套方案,尽显“结盟”意味。

面对变局,中国智库组织连夜研判。自2017年以来,中印边境局势多次升温。歼-20已经在西部战区规模部署,截至2024年型机保有量约为200架,第三代及以上主力战机超过400架。当前中国空军在边境区域掌握一定优势,但印度如成功取得30架苏-57E,协同自身国产升级,很有希望缩小技术代差甚至局部形成数量与远程打击新威慑。尤其是未来五至十年,如果AMCA项目依托苏-57E平台成功“升维”,五代机格局的长期动态将被显著改变。

至于俄罗斯此举是否会影响中俄关系?公认事实是,两国虽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但在高端军售领域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历史上,多型俄制装备先卖周边邻国,后再向中国开放出口或授权生产。苏-35战机就是前期先供印尼,2015年后才签订对华供货合同。双边实际协作更多依赖战略默契,而现实利益驱动下,普京政府不得不加快对外扩展出口市场,以求稳住自家军工体系运行。

实际上,一旦地区主流空军开始密集进入五代机时代,传统三代半及以下机队的生存空间将继续被压缩。对于巴基斯坦而言,仅靠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Block 3带来的性能提升,并不能根本逆转空天劣势。可以预计,中巴未来更紧密军事科技协作将成为大概率趋势。借助中国航空工业的迅猛崛起,歼-31、无侦-7等新锐无人与有人/无人航空作战平台,有望补齐相应短板。局势变化提醒各方,单靠进口武器难以维系长期安全,打造自主创新能力才是确保未来主动权的根本。

综合各路信源,印度拿下苏-57E订单实质是全球高端军贸格局与科技力量竞争的新起点。普京这一笔看似“雪中送炭”,却极大推动了南亚军事技术进步,也对周边形成了新一轮战略博弈激活。在快速迭代的东亚、西南亚空气力量发展背景下,各国间的防务平衡与自主创新节奏,将决定区域未来的天空归属。

用户如期待了解后续印度国产五代机AMCA进展、中印边境空中部署新动向和中巴应对策略,建议持续关注近期各国防务部门与权威智库动态通报。这场以苏-57E为引线点燃的南亚空中竞赛,或许才刚刚擂响开场锣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