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台北故宫的东珠,在清朝皇宫,可是比宝格丽的高级定制珠宝还金贵
43184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今天来介绍一下台北故宫里那些让现代富豪都望尘莫及的宝贝——东珠!
比如说这是嘉庆皇帝的东珠朝珠,是由 108 颗直径达到一公分的东珠串起来的
台北故宫的东珠,真的不少。
在清朝那会,这东西可比当下宝格丽的高级定制珠宝珍贵多啦
可如今呢,却变成了博物馆里的“老物件”,很多失去了光泽…
先说说这东珠是啥来头。
简单来说就是东北那嘎达野生的淡水珍珠,跟现在人工养殖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人家是纯天然无公害,全靠老天爷赏饭吃。
在清朝那会儿,东珠就是行走的"身份证"。皇帝老儿戴15颗,太子爷14颗,差一颗都不行!
普通大臣要是敢偷偷戴,搞不好脑袋都要搬家。比现在背个假包被抓包严重多了!
清金镶东珠朝冠顶,这一看就是皇帝用的
这是金累丝皇后朝冠的配件
当然啦,有些地方做科普的时候说只有皇帝、太后、皇后、太子能使用东珠。
其实不是这样的,妃子也能用,只不过都有相应的标准罢了。
这是皇贵妃的冬朝冠
比如这顶嵌东珠金凤冠,据说主人就是汉族妃子。
这是网友拍到的细节图
和画像里的有点像,凤冠华服还保留着明朝的元素,比较华丽
但清朝的满族皇后穿的就是纯正的满服。
也比如这金镶东珠猫睛石嫔妃朝冠顶
她的主人就是乾隆的舒妃
为啥这么金贵?三个字:太难搞!
一颗鲛人泪,万千珠奴血
采珠人得在大冬天,顶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砸开冰面往江里跳。很多人下去就再没上来,活着的也落下一身病根。
再加上产量少得可怜,后来连产珠的河蚌都绝种了。现在要是能搞到一颗真货,估计能在北京换套学区房!
可惜啊,再牛的珍珠也经不起时间的摧残。
现在台北故宫里的东珠,早就没了当年的风采,一个个灰头土脸的,跟蒙了层灰似的。
这是为啥呢?
说白了珍珠就是不好保存,只要时间一长,水分跑光了,碳酸钙也分解了,再加上氧化作用,就跟人老了长皱纹一个道理。
这就是传说中的人老珠黄。
这是令妃的金点翠嵌东珠菊花钿花,上面的东珠还是蛮大滴
不过虽然颜值不在线,人家的身价可是一点没掉!
比如我刚刚发的乾隆爷的令妃戴过的那个金点翠嵌东珠菊花钿花,还有皇帝专用的东珠朝冠顶,现在都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
北京故宫里面也有不少好物件,就像乾隆的《金嵌珍珠弥勒立像》,上面镶嵌着 180 多颗东珠呢。
其实珍贵的不是东珠本身,而是它背后所代表的皇权。对于帝王来说,他们珍视和使用东珠,就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尊崇,东珠就是最能彰显皇权的宝贝。
东珠的辉煌,那都是用命堆出来的。
小东珠
清朝那会儿有专门的"采珠人",冬天得先灌几口烈酒壮胆,然后往冰窟窿里跳。很多人直接就交代在江里了。
民间有句老话:"宁可上山抓海东青,也不下河捞东珠"。为啥?因为抓鸟还能活命,捞珠基本就是送死!
现在的东珠已经是绝版文物,有钱也买不到
清皇帝夏朝冠金佛
由于过度捕捞加上环境污染,产东珠的河蚌早就绝种了。现在市面上所谓的"东珠",不是假货就是古董。
台北故宫里的这些东珠,虽然没了往日的光彩,但成了活生生的历史见证。
它们见证过康乾盛世,也经历过王朝覆灭,现在静静地躺在展柜里,等着我们去读懂它们的故事。
下次去台北故宫,别光顾着拍"翠玉白菜",也去看看这些曾经的"顶流奢侈品"——虽然不闪了,但它们的故事,比珍珠本身更耀眼!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