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我在你们眼里就那么难嫁吗?”

这是一位网友的吐槽,今年六月初,大龄单身的她在家人的安排下进行了一场相亲。

因为对于这场相亲没有抱什么期望,所以事前她也没有对对方了解多少,只当是见个面多交个朋友。

"快绝经了 , 娶你是给你养老吗 ? "36岁女高管相亲被中专男拒绝后崩溃

可一到了相亲的餐厅,坐下说了两句话,网友的情绪就崩溃了。

她是硕士学历,虽然没有什么学历歧视的观念在,但总归是想找个认知和眼界都差不多的;

没想到一问才知,对方只有中专学历,十来岁就出来打工了。

网友在外企工作,一个月两万五的工资,而对方和朋友合伙开了一个洗车行,一个月只有四五千。

对比后唯一一个能称得上优势的只有年龄,对方今年32岁,比她小了四岁。

"快绝经了 , 娶你是给你养老吗 ? "36岁女高管相亲被中专男拒绝后崩溃

可没想到,她说出自己的年龄后,对方竟然毫不客气地说:36岁都快绝经了,我娶你是给你养老吗?”

网友回家后又伤心又委屈,可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她将这场失败的相亲讲给父母听,父母听过之后居然说:

人家说的也没错呀,你都快四十了,眼光不要那么高。”

大龄单身剩女在相亲市场上,就这么被人看不起吗?

异化的生育价值

或许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在相亲市场中,男性看重的是女性的生育价值,而女性看重的是男性的物质条件。

假如女性有物质条件却没有生育价值,那么在某些男性眼中看来,就是“喧宾夺主”,毫无用处。

这样异化的生育价值,在最近引得无数网友激烈讨论的这件事上得到了完全体现:

"快绝经了 , 娶你是给你养老吗 ? "36岁女高管相亲被中专男拒绝后崩溃

6月18日,美国佐治亚州的女子阿德里安娜在去世之后,又“死去”了一次

这个说法看起来令人感觉荒谬,可它居然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这位31岁的年轻护士因为医疗事故突发颅内血栓,送医后救治不及被宣布脑死亡。

阿德里安娜当时已经怀孕9周,因为该地区有着“堕胎禁令”,即怀孕6周后便禁止堕胎;

于是,这个实际上已经去世的女子,浑身都被插满了管子,维持胎儿的呼吸和营养。

"快绝经了 , 娶你是给你养老吗 ? "36岁女高管相亲被中专男拒绝后崩溃

母体变成了容器,她失去了一个作为人该有的尊严。

这个胎儿因为先天条件不足,有可能会失明、有可能会残疾、甚至不知道出生后是否能够存活;

而法律要求下的以维持母体生命体征的天价费用,还需要这家人自己来承担。

如今,胎儿终于从母体中被“挖”了出来,不是因为它足月需要出生,而是因为阿德里安娜的身躯已经开始腐烂。

好像“生下一个孩子”成为了这位女性的唯一价值,不论她是活着还是死亡。

"快绝经了 , 娶你是给你养老吗 ? "36岁女高管相亲被中专男拒绝后崩溃

我们无法否认的是,生育潜力确实是女性一项无可辩驳的优势,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

但是,这并不是我们给任何一个女性扣上“没有生育价值就等于没有价值”的帽子;

即使她们经济独立、人格健全、处事成熟、事业高升,却仍然被简化为“生育价值至高”。

这不是单一性别的价值观窄化,也不是浪漫随着年龄的消亡,而是社会思想的退步和传统观念的卷土重来。

相对剥夺感

在当今社会中,陈旧的思想观念以及抱有这样思想观念的人们,正在和全新的价值观进行碰撞。

不论是大龄单身青年、还是适婚年龄人群、亦或是已婚已育的人们,都会陷入各种各样的“比较风波”。

一位决定丁克的女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本和男友约好了未来只结婚不生育,但是结婚之后,她才发现事情远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快绝经了 , 娶你是给你养老吗 ? "36岁女高管相亲被中专男拒绝后崩溃

男方父母这边暗中催生,她自己的父母明着催生,只要来了一门亲戚就会问她什么时候要孩子;

仿佛不生孩子就低人一等,人生只剩下生孩子这一件大事。

最后,连老公也开始明里暗里劝她生一个,而她也终究打破了自己的决定,开始和老公一起备孕。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相对剥夺感”,也就是个体感知到的自己处境不如他人,或者他人所拥有的东西自身未能拥有

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会产生强烈的焦虑和不满,产生顺从或者反抗行为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相对剥夺感是一种主观体验;

只要内心不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值得焦虑和愧疚的事,那么你就能够脱离他人对你隐形的期望和桎梏。

发展是终其一生的课题

那么,我们要如何从这种“比较风波”中全身而退呢?

在生活中,一些攻击可能无处不在,就像那些过了30的女性,“剩女”二字会不断冲击她们的价值观;

甚至于在公共场合女性一旦发脾气,就会被嘲笑是“更年期”、“嫁不出去”、“被男人甩了”。

"快绝经了 , 娶你是给你养老吗 ? "36岁女高管相亲被中专男拒绝后崩溃

很多人为了离开这样的污名,就会选择随波逐流,找个合适的人匆匆结婚。

但这并不是我们人生道路的最优解。

心理学中的毕生发展理论体系中,Rothbaum等人将个体在生命不同阶段进行的控制策略分为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

初级控制指的是改变环境、改变周围对自己的制约

次级控制调整自我,改变认知,行为指向个体自身

一些大龄单身青年在逼近适婚适育的年龄时,可能过度聚焦了初级控制行为;

他们不断相亲、和父母闹矛盾、怨恨自己的失败、愧疚于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快绝经了 , 娶你是给你养老吗 ? "36岁女高管相亲被中专男拒绝后崩溃

但其实,我们真正该做到的是次级控制,重新定义人生“成功”的概念,接纳多元化的生活风格,更加关注自己生活的意义感,而不是他人的期望。

如果我们无法摆脱诸如“生育价值的绑架”、“不结婚是自私对不起父母”等等困境;

那就会陷入越焦虑越着急、越着急越凑合的发展走向中,最终可能迎接一段失败的婚姻。

任何一个群体在生活中的困境、在婚姻市场上的困境,代表的都是背后一场集体认知偏差。

或许我们真正应该看见的是他们身上拥有的智慧、情感和创造力,而不是用狭窄眼光看到的单一价值和扭曲的偏见。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快绝经了 , 娶你是给你养老吗 ? "36岁女高管相亲被中专男拒绝后崩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