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与美的道路上,减肥一直是热门话题。从运动健身到节食代餐,从减肥药到减肥手术,人们不断尝试各种减肥方法。近年来,中医穴位埋线减肥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不少减肥人士的新选择。本文将深入探讨埋线减肥的发展源流、操作方法、不同肥胖分型及对应穴位、注意事项等内容,为您揭开埋线减肥的神秘面纱。


埋线减肥爆火出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篇文章这里!

一、埋线减肥的发展源流


中医穴位埋线减肥是在传统针灸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利用针刺、艾灸等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机能,治疗肥胖相关病症的记载。如 “四时之变,寒暑之胜,虚实之应,同气相召,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等理论,为埋线减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机能奠定了基础。


汉代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详细描述了穴位疗法,为埋线减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持。


现代的埋线技术则是在上世纪 60 年代,由老中医们将外科缝合线改良为可吸收线,从而将传统的针灸效果升级为可以长期发挥作用的埋线。


埋线减肥爆火出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篇文章这里!

二、埋线减肥的具体操作方法


1. 术前准备 :患者需先进行身体检查,确认身体状况良好,无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等禁忌症。同时,医师要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证,根据不同的肥胖类型和体质等选择适当的穴位。准备好埋线专用器具,如埋线针、可吸收的蛋白线、一次性手套、碘伏等。

2. 消毒 :严格对埋线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通常先用碘伏消毒,再用酒精脱碘,以防止感染。同时,医师要戴好无菌手套。

3. 埋线 :患者根据埋线部位采取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俯卧位等,充分暴露穴位。医生用镊子夹取一段长约 1-2 厘米的可吸收蛋白线,放置在特制的埋线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的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蛋白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一般一次埋线会选取 6-10 个穴位,整个操作过程大约持续 15-30 分钟。

4. 术后护理 :埋线完成后,在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患者 24 小时内要保持埋线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短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蛋白线移位或引起局部不适。通常蛋白线会在体内逐渐被吸收,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可持续 7-15 天左右,因此一般每 7-15 天进行一次埋线治疗,一个疗程通常需要进行 3-5 次治疗。


埋线减肥爆火出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篇文章这里!

三、不同类型的肥胖分型


1. 脾虚湿阻型

- 表现 :常表现为倦怠乏力、肌肉松弛,虽然胃口不好,食不下咽,但还是照样肥胖。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便溏、疲乏、下肢肿等症状。如《医学正传》中记载 “盖脾主四肢,脾虚则身重,四肢肌肉不收,而为人肥胖矣”,其病机在于脾虚失运,水湿内停,聚湿成痰,泛溢周身。

- 案例 :小李,25 岁,公司白领,长期久坐,运动量少,饮食不规律,常感疲乏无力,大便溏泄。经中医诊断为脾虚湿阻型肥胖,BMI 指数为 28.5。


2. 胃肠实热型

- 表现 :此类患者多有口臭、便秘、尿黄,肌肉结实,且食量大,容易饥饿。其病机是由于胃肠积热,消谷善饥,津液被灼,不能濡养肌肤,从而导致肥胖,《景岳全书・杂证谟・痰饮》云 “若饮食厚味,膏梁肥甘, excessive groups,过于蕴热者,必致消泣脂液而为痰为热。”

- 案例 :小张,30 岁,程序员,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喜欢吃辛辣、油腻食物,长期便秘,口臭明显,体重逐渐增加,BMI 指数为 29.2。


3. 肝郁气滞型

- 表现 :常见于平素工作压力较大、长期情绪不佳或精神受刺激后出现肥胖的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闭经、口苦咽干、多饮等症状。是由于肝郁气滞,横逆犯脾,脾气郁结,不能输津,聚液生痰,痰阻气机,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输布失常,脂膏聚积而成肥胖。

- 案例 :小王,28 岁,教师,工作压力大,情绪容易焦虑,近一年来体重明显增加,同时伴有月经不调、口苦等症状,经诊断为肝郁气滞型肥胖,BMI 指数为 27.8。


埋线减肥爆火出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篇文章这里!

4. 脾肾两虚型

- 表现 :患者多汗、倦怠嗜睡、腰膝酸软无力、下肢水肿或是全身水肿,俗称 “喝凉水也会长肉”。其病机为脾肾阳虚,脾失健运,肾失温煦,水湿泛滥,脂膏堆积而致肥胖,《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 “脾肾阳虚,不能制水,水停中焦,聚而成痰,积而成饮。”

- 案例 :老李,50 岁,退休人员,平素活动量少,体质较差,常感疲乏嗜睡,腰膝酸软,下肢容易水肿,体重逐年增加,BMI 指数为 30.5。


5. 冲任失调型

- 表现 :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臀部胖如水肿。多因冲任二脉失调,气血亏虚,不能化生精微,痰湿内生,脂膏堆积而成肥胖。

- 案例 :小赵,35 岁,公司经理,长期工作压力大,月经不调多年,近来发现臀部脂肪堆积明显,体重增加,经诊断为冲任失调型肥胖,BMI 指数为 28.1。


6. 血瘀型

- 表现 :常见于车祸或挫伤后开始的肥胖。多因外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新血不生,肌肤失养,脂膏堆积而致肥胖。

- 案例 :小孙,40 岁,因多年前一场车祸导致腿部受伤,之后发现体重逐渐增加,且受伤部位脂肪堆积明显,经诊断为血瘀型肥胖,BMI 指数为 29.7。


埋线减肥爆火出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篇文章这里!

四、不同症型的埋线穴位及针刺方法


1. 脾虚湿阻型

- 主穴 :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公孙、中脘、水分、气海、关元、丰隆、支沟。

- 配穴 :若伴有便溏,加天枢、大肠俞;疲乏明显,加关元、气海;下肢肿,加阴陵泉。

- 针刺方法 :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 30 分钟,起针后埋线。对于脾俞、胃俞等背俞穴,可向脊柱方向斜刺;足三里、三阴交等下肢穴位,可直刺。埋线时,根据患者胖瘦情况,选择适当长度的蛋白线,一般埋入线段长度为 0.5-1.5 厘米。


2. 胃肠实热型

- 主穴 :胃俞、内庭、曲池、中脘、上巨虚、下巨虚。

- 配穴 :便干便秘,加天枢、大肠俞;口臭,加内庭、公孙;食欲强,加气海。

- 针刺方法 :可采用泻法,留针 20-30 分钟。胃俞穴向脊柱方向斜刺;曲池穴直刺;内庭穴浅刺,刺激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疼痛。埋线时,可适当增加曲池、足三里等穴位的埋线量,以增强清热通腑的作用。


埋线减肥爆火出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篇文章这里!

3. 肝郁气滞型

- 主穴 :肝俞、太冲、期门、支沟、三阴交、阳陵泉。

- 配穴 :月经不调,加血海、地机;闭经,加三阴交、足三里;口苦咽干,加胆俞、公孙;多饮,加胃俞、脾俞。

- 针刺方法 :以疏肝理气的针刺手法为主,留针 30 分钟左右。肝俞穴向脊柱方向斜刺;期门穴沿肋间隙斜刺;支沟穴直刺。埋线时,可在肝俞、太冲等穴位进行埋线,以疏肝解郁,调理气机。


4. 脾肾两虚型

- 主穴 :关元、命门、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太溪。

- 配穴 :下肢肿,加阴陵泉;下利清谷,加中脘(灸)。

- 针刺方法 :采用补法,留针 30 分钟。关元、命门等腹部穴位可斜刺或平刺;肾俞穴向脊柱方向斜刺;太溪穴直刺。埋线时,可在关元、命门、肾俞等穴位进行埋线,以温补脾肾,扶阳固本。


5. 冲任失调型

- 主穴 :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子宫、次髎。

- 配穴 :月经量少,加血海、地机;月经不调,加肝俞、脾俞。

- 针刺方法 :根据虚实情况,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留针 30 分钟。关元、气海等穴位可斜刺或平刺;三阴交直刺;子宫穴向脊柱方向斜刺。埋线时,可在关元、子宫等穴位进行埋线,以调理冲任,平衡气血。


6. 血瘀型

- 主穴 :膈俞、血海、三阴交、丰隆、阿是穴。

- 配穴 :疼痛明显,加阿是穴(痛点);有外伤史,加委中、昆仑。

- 针刺方法 :采用活血化瘀的针刺手法,留针 20-30 分钟。膈俞穴向脊柱方向斜刺;血海穴直刺;三阴交直刺。埋线时,可在膈俞、血海等穴位进行埋线,以活血化瘀,消脂减肥。


五、穴位应用详解


1. 中脘 :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 4 寸。为胃之募穴,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属任脉。具有调理脾胃、和中焦、降逆止呕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脘痛、腹胀、食欲不振等脾胃疾病,通过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减少痰湿内生,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在埋线减肥中,常用于各种类型的肥胖,尤其是脾虚湿阻型和胃肠实热型肥胖。如《针灸大成》中记载:“胃脘痛,中脘主之。” 说明中脘穴对于调节胃部功能有重要作用。

2. 天枢 :位于脐旁 2 寸,足阳明胃经之募穴,大肠之会穴。具有调理肠胃、理气血、消积化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腹泻、腹痛、腹胀等肠道疾病,通过调节肠道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肠道排泄,减少脂肪堆积。在多种肥胖症的埋线治疗中都常被选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大肠病者,肠中切痛,按之则坚,然痛止,天枢主之。” 体现了天枢穴在治疗肠道疾病方面的价值。

3. 足三里 :位于犊鼻下 3 寸,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健脾胃、祛湿邪、调气血、增正气的作用,为古今历代医家和患者推崇的 “长寿穴”。通过刺激足三里,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减少对食物中脂肪和糖分的吸收,是减肥埋线中的常用穴位之一。《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记载:“三里,胃之合,在膝下。” 强调了足三里与胃的密切联系。

埋线减肥爆火出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篇文章这里!

4. 丰隆 :位于外踝上 8 寸,条口外 1.5 寸,距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具有祛痰化湿、和胃降逆、调和脾胃、通调水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盛痰多、肥胖、腹胀、便秘等病症,通过化痰湿、利水消肿,达到减肥的目的,在脾虚痰湿型肥胖的治疗中应用较多。《针灸集成》中记载:“痰涎潮盛,呕逆喘急,丰隆主之。” 说明丰隆穴在化痰湿方面的独特功效。

5. 三阴交 :位于小腿内侧,距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际,足太阴脾经之交会穴。具有疏肝健脾、益肾利水、调和气血、通利水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肝郁气滞、肾虚及气血失调引起的肥胖、水肿、闭经等病症,是减肥埋线中的常用穴位之一,对于调节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针灸大成》中记载:“三阴交,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也。” 体现了其在调节三阴经气血方面的重要地位。

埋线减肥爆火出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篇文章这里!

6. 关元 :位于脐下 3 寸处,前正中线上,为任脉之要穴。具有培元固本、益气补血、温肾健脾、养心安神、调和阴阳之功。人体元气之根本都与此穴位息息相关,通过调节元气,增强脏腑功能,提高机体代谢能力,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在脾肾两虚型肥胖的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关元,三焦所注,为三焦之气,足太阴、少阴、阳明、冲脉之会。” 说明关元穴是诸脉交会之所,对人体的气血津液调节有重要作用。


六、埋线减肥的现代医学研究


现代研究发现,埋线刺激穴位能够调节神经 - 内分泌系统,影响人体的代谢过程。它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减少对食物中脂肪和糖分的吸收;还能调节胰岛素、甲状腺素等激素的分泌,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消耗更多能量,进而实现体重下降。


一项研究显示,经过埋线减肥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同时血清胰岛素水平也有所下降,表明埋线减肥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脂肪分解和能量代谢相关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脂肪分解和利用,达到减肥的目的。


埋线减肥爆火出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篇文章这里!

七、名医经验分享


1. 孙云翔(州中医医院针灸二科副主任) :“肥胖的发生,多与脾胃功能失调、痰湿内蕴和气血不畅等因素有关。埋线减肥选取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天枢等,分别与脾胃、肠道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将蛋白线植入这些穴位后,蛋白线会对穴位产生持久刺激,如同持续针灸一般,激发经络之气,调节脏腑功能,使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促进痰湿的代谢,加速脂肪分解与消耗,从而达到减肥目的。”

2. 叶晓庆医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中医传统疗法中心肥胖调养诊室) :在治疗佳玲的案例中,通过 7 个月穴位埋线,结合针灸、中药治疗后,佳玲成功减掉了 37.2kg(74.4 斤),身体各项指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叶医生强调,穴位埋线减肥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也需要配合清淡饮食和适量运动,才能取得最佳的减肥效果。

3. 宋荣强(滨医附院中医专家) :“穴位埋线后,人体常见的反应有食欲降低、排便通畅等。埋线减肥的核心目的不是减肥,而是调整身体平衡、激发身体活力、促进代谢,减肥只是附带作用。有胃肠道症状、身体乏力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接受穴位埋线治疗受益最大。”


埋线减肥爆火出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篇文章这里!

八、埋线前后的注意事项


1. 埋线前 :患者需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和紧张情绪;进食清淡,避免过饱或过度饥饿;选择合适的姿势,使穴位部位充分暴露,方便医生操作;如实向医生反映自己的身体状况、过敏史、疾病史等。

2. 埋线后 :埋线部位在 24 小时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短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蛋白线移位或引起局部不适;注意观察埋线部位的皮肤情况,如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的治疗和复查,以确保减肥效果的巩固和维持。


埋线减肥爆火出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篇文章这里!

埋线减肥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的减肥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适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埋线减肥并非适合所有人群,也并非一劳永逸的减肥手段。在考虑进行埋线减肥之前,建议您先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体质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实现科学、健康的减肥目标。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