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越来越关注饮食健康,可对 “健康食品” 的认知却常走极端。
配料表有看不懂的化学名词就觉得这些 “怪东西” 肯定有害。
那些超市能合法卖的食品都差不多,爱吃就吃,完全不把健康风险当回事。
可了解过后才会发现,事实和这些想法天差地别。
加工肉制品:披着美味外衣的一类致癌物
火腿、香肠、培根、腌肉这些加工肉制品,不少人都爱当零食或下酒菜。
但很少有人知道,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把加工肉制品列为 1 类致癌物 —— 这意味着有充分证据证明它会增加人类患癌风险。
就说街边常见的烤肠,一根重量大概 50 到 70 克,逛街、旅游时买一根解馋很方便。
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2015 年的报告明确说,每天吃 50 克加工肉制品,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增加 18%。
烤肠之所以有风险,一是腌制、烟熏时会产生 N - 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二是它通常高油高盐,长期吃对身体负担极大。
我身边有个朋友,之前每天都要吃两三根烤肠,觉得方便又好吃。
没过多久,他体重涨了不少,血压也开始偏高,去医院检查时,医生直接指出他吃太多加工肉制品的习惯,让他赶紧控制。
从那以后,他才把烤肠从 “日常食品” 改成了 “偶尔解馋的零食”。
这些 “健康食品”,其实藏着隐形风险
除了加工肉制品,还有些看似天然的食物,也可能悄悄伤害健康。
比如很多人觉得 “天然无添加” 的 100% 纯果汁,不少家长还会用它代替水果给孩子喝。
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建议,不能用果汁代替鲜果。
因为榨汁时,水果里的膳食纤维和部分维生素会被去掉,剩下的基本都是糖;
没有纤维延缓吸收,这些糖会快速升高血糖,长期喝会加重胰腺负担,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一杯果汁往往要用到三四个水果,喝的时候没什么饱腹感,却会不知不觉摄入远超吃一个水果的热量和糖。
还有些人觉得 “清淡养胃” 的白米粥配咸菜,其实也有问题。
精白米熬的粥,本质就是一碗浓糖水,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喝下去血糖会快速飙升;
而咸菜是典型的 “藏盐大户”,钠含量特别高。
吃这一餐,除了让血糖升高、钠摄入超标,几乎得不到什么优质营养。
看营养成分表,才是选食品的关键
很多人买食品只看配料表,觉得配料 “干净” 就安全,其实更该关注的是营养成分表。
配料表只能告诉你 “食品里加了什么”,而营养成分表能告诉你 “营养元素含量多少”“吃了对每日膳食有什么影响”,信息价值高得多。
买包装食品时,重点看这几项就行:
一是钠,主要来自盐,成人每天建议摄入不超过 2 克(相当于 5 克食盐),超标会增加高血压风险;
二是碳水化合物,尤其要注意添加糖(比如白砂糖、果葡糖浆),WHO 建议成人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 10%,最好低于 5%;
三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吃多了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反式脂肪更是要尽量避免。
营养成分表里的 “NRV 值” 也很重要,它代表 “每单位食品能提供每日所需营养素的百分比”,也可以理解成 “消耗每日推荐量的百分比”。
比如某食品钠的 NRV 值是 100%,意思是吃这么多,当天的钠摄入就已经达标,再吃别的就会超标。
一款知名巧克力威化,配料表有植物起酥油、麦芽糊精和多种添加剂,很多人觉得 “不健康”。
但看营养成分表会发现,它每份 10.1 克,脂肪、碳水的 NRV 都没超过 6%,钠的 NRV 还不到 1%,偶尔吃两三根,对身体负担很小。
可另一款主打 “零添加” 的辣条,配料表只有小麦粉、大豆油、食盐等常见食材,看着很 “干净”。
可营养成分表显示,它每 100 克含 2160 毫克钠,NRV 值高达 108%,一袋 200 克的辣条,吃半袋就会让当天的钠摄入超标。
所以只看配料表选食品很容易踩坑,学会看营养成分表,才能真正认清食品的真面目。
选食品的正确逻辑
买预包装食品,先选正规超市或平台的正规产品,别买来源不明的便宜货;
然后重点看营养成分表,判断营养结构是否均衡,而不是纠结配料表有没有 “看不懂的成分”—— 除非有过敏、文化习俗或个人偏好的禁忌,否则普通人不用过分在意配料表。
日常吃饭还是要多吃新鲜食物,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做到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谷薯类、蔬菜水果、肉蛋奶、豆类这些才是餐桌主角。
至于深加工食品,偶尔吃一次解解馋没问题,但千万别当成日常主食或常吃的菜。
其实选食品不用太极端,不用看到添加剂就恐慌,也不用觉得 “超市能卖就随便吃”。
只要学会看营养成分表,理性选择,就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守住健康。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下次买食品时,记得多看看营养成分表。
对“配料表干净”的狂热崇拜,是一场巨大的反智陷阱
2025-09-30 14:33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配料表越短=食品越健康?两码事!
2025-05-12 09:33:42来源:北京青年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