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扫毒风暴》最新的剧情中,师父邓建立走了,他独自扛下了所有,护得了卢少骅的周全。

邓建立与卢少骅,本就是彼此相熟、师徒情深。在无意间发现徒弟制毒后,为了给老伴凑齐换肾的手术费,也为了自身的成就感,邓建立主动加入制毒小分队,成为了卢少骅的技术总监。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师徒两人原本计划着放开手脚、大干一票,从此金盆洗手、洗白上岸。谁料,从这场交易的萌芽阶段开始,林强峰就盯上了赵双喜。

最终,在交易当天,赵双喜被杀、(冰)毒被抢;如果不是侄子天赐的意外丧命,卢少骅早已经成了阶下囚。

逃过一劫的卢少骅,最终还是等来了警方的问询。此时的林强峰,虽然手中缺乏实锤的证据,但是他从原材料入手,分分钟就追溯到了化工厂,并且在三不管地区发现了遗留的冰(毒)。

林强峰,步步紧逼;卢少骅,命悬一线。眼看着徒弟就要暴露,邓建立主动站出来扛雷,把自己的命化作挡箭牌,为卢少骅洗脱了嫌疑。

师父顶罪,人死案销。原以为故事会就此暂时告一段落,然而林强峰像是嗜血的鲨鱼一样,依然不抛弃、不放弃。

在邓建立死后,林强峰曾对禁毒的同事们说过这样一段话,“卢少骅跟邓建立的师徒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个肾源二十多万。二十多万的冰(毒),这用麻黄素不到一公斤,每天挪一点,几个月就攒够了。为什么用这么多的麻黄素,做价值三百万的冰(毒)呢?卢少骅在外面欠二百万的款。我的意思是该抓的抓。卢少骅,该盯的也得盯啊。”

明明邓建立已经背起了锅、扛下了雷,林强峰为什么还要对卢少骅紧追不放呢?

答案很简单,林强峰发现了盲点。假如邓建立制毒只是为了给老婆凑齐换肾的费用,他自然可以借鉴吃自助餐的智慧,采用少拿多取、蚂蚁搬家的办法。如此一来,少量挪用、积少成多,也能做出一公斤的冰(毒)。

这办法如同薅羊毛,只要不紧着一只羊来薅,必然是神不知、鬼不觉,几乎没有暴露的风险。

然而,邓建立却制造了十公斤的(冰)毒。这样大的麻黄素用量,必然是纸里包不住火。所以,即使警方不查,化工厂迟早也会发现。

十公斤的冰,价值三百万。好巧不巧的是,此时的卢少骅正欠着合作伙伴的二百多万元。从冰(毒)的卖价和师徒两人的财务状况来看,卢少骅的嫌疑立马直线上升。

只是,作为一名缉毒警,林强峰对卢少骅的怀疑,绝不只是深厚的师徒感情和糟糕的财务现状这么简单。

如果我们细数西港市半个月发生的一切,所有关于(冰)毒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中,几乎都有卢少骅依稀可见的影子。

西港首次发现冰(毒),是在卢少骅兄弟报关入境的洋酒中;在涉嫌运毒的阿胜被杀后,第一个发现案情并报警的恰巧也是卢少骅。你看,从(冰)毒进入西港警方视线的那一秒开始,卢少骅就一同进入了林强峰的视线。

在赵双喜交易(冰)毒的过程中,卢少骅依然脱不了干系。就在交易前几天,他连续两次到了赵双喜的理发店;在交易的当天,最终起获冰(毒)的地方,距离卢少骅家不远。

在三不管的制毒窝点暴露后,卢少骅的嫌疑更是陡然上升。制毒的地点,属于卢少骅所在的化工厂的废弃厂房、边缘地带,这好像是巧合;制毒的时间,偏偏是在卢少骅值夜班的半个月里,这也是巧合;制毒的人员,恰巧邓建立是卢少骅情同父子的师父,这还能是巧合?

越梳理,越清晰——以林强峰的智商,自然会发现,卢少骅在制毒中一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如包拯说的那样,一个巧合可能是巧合,但是许多个巧合合在一起就不是巧合了。

不过,让林强峰真正起疑的,是卢少骅发小王辉说的一段话。“他上初中的时候,他就是学校的化学尖子,还到省里市里参加过比赛,拿过奖呢。”

按照王辉的说法,卢少骅是一个罕见的化学天才。凑巧的是,警方缴获的冰(毒)经过鉴定,纯度已经超过了85%。用警局领导的话说,如此高纯度的冰(毒)全国罕见。

罕见的纯度,自然需要罕见的天才。因此,当化学尖子卢少骅与高纯度的冰(毒)两个条件摆在一起,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王辉的这段话,让林强峰彻底把目光锁定在了卢少骅的身上。毕竟,冰(毒)易得,天才难求。

林强峰与卢少骅,双方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