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解锁更多有趣内容!
韩剧《暴风圈》最近彻底火了,但不是因为好看,是因为抵制的国家越来越多。
一开始是中国观众不满,后来越南、伊拉克也加入了,现在这事儿已经闹成了国际舆论战。
追了前3集,当时还觉得剧情挺正常,没看出啥问题。

结果第四集一更新,全智贤一开口就懵了,这台词也太离谱了!
抬高韩国就算了,咋还踩其他国家?
《暴风圈》前 3 集能吸引全球观众,说白了就是节奏和演员阵容撑着。
全智贤毕竟是有代表作的人,大家对她期待值本来就高。

第四集像是换了个编剧,全智贤饰演的角色突然开始说些奇怪的话。
一会儿说中国是 “好战的国家”,还编了个 “中美大战一触即发,最后韩国出来调解” 的剧情,合着韩国成了 “世界拯救者”?

我当时看到这段就觉得不对劲,文化作品里抬高自己国家没问题,但也不能瞎编啊。
更过分的是对伊拉克的描述,剧里直接把伊拉克说成 “没开化的恐怖主义国家”。
这两年伊拉克明明在恢复发展,当地媒体都出来痛斥了,说 “这跟我们现在的情况完全不符”。

老实讲,编剧是不是没做过功课?随便编个形象就往剧里塞,也不考虑人家国家观众的感受。
还有越南战争那段,我真的看吐了。
剧里说韩国派了 5 万军人帮越南赶走美国人,还把韩国士兵塑造成英雄。

越南历史上明明记着 1967 年的 “陈平大屠杀”,当时 9000 多人遇害,而且韩国士兵当年是帮美国打越南的。
人家学者直接拿出证据反驳 ,这哪儿是改编,这是纯纯的歪曲历史啊!
编剧丁瑞庆和导演金熙元之前的作品都挺靠谱的。

《分手的决心》《爱的迫降》都还不错,怎么这次合作就出了这么个问题?
按理说他们在业界算有口碑的人,不该犯这种低级错误。
要么是为了迎合某种情绪故意这么编,要么就是对其他国家的历史和现状完全不了解,不管是哪种,都挺不负责任的。

三国观众集体反击
中国观众是最先抵制的,毕竟全智贤在国内粉丝多,大家对她期待高,失望也更大。
一开始是网友在评论区吐槽,后来发现剧里的问题不止一处,抵制的声音就越来越大。
全智贤的团队没出来回应,反而先把 ins 评论区关了。
如此看来,他们好像没把观众的不满当回事?

这边中国观众还在讨论的时候,越南观众已经开始拿出实锤了。
越南网友直接发起了抵制话题,还晒出 “陈平大屠杀” 的历史资料,告诉大家剧里说的都是假的。
有大学生甚至组织了抗议活动,烧了《暴风圈》的海报,喊着 “历史不能改”。
越南观众这股较真的劲儿我挺佩服的,毕竟历史是事实,不是用来编剧情的工具。

伊拉克那边的反应也很直接。当地专门介绍韩国娱乐新闻的网站先站出来,说 “我们强烈反对这部剧,它一直在侮辱伊拉克”。
之后伊拉克通信部还说要审查内容,要求下架这部剧。
更有意思的是,伊拉克能源部还暗示,可能会重新评估和韩国企业的石油合作 。

这就不是单纯的文化抵制了,已经影响到商业合作了。
本来想,这么多国家抵制,制作方或者全智贤总得出来说句什么吧?
结果全智贤本人一直保持沉默,她 ins 首页还挂着《暴风圈》的海报。

她团队就只关了评论区,其他啥也没做。
很显然,他们可能觉得这事儿过阵子就会平息,但没想到抵制的范围越来越广,连韩国本土的一些媒体都报道了。
全智贤丢了2 亿收入,韩国网民还在护短
全智贤这次是真的亏大了。

她在中国有三个大代言,LV、伯爵、海蓝之谜,事件一爆发,这些品牌全撤了她的宣传内容。
有业内人说,这直接让她损失了超 2 亿人民币。
更严重的是,中国市场本来是她全球商业收入的大头,现在这么一闹,怕是很难再回来了。

我觉得最可惜的是,全智贤之前在国内的口碑一直不错,很多人是看她的剧长大的。
这次因为一部剧把积累多年的好感败光,真的不值。
就算制作方不让她说话,至少也该有个态度,沉默只会让观众更失望。
这边全智贤损失惨重,韩国网民那边却出现了 “反击” 的声音。

有人在网上说 “《暴风圈》没在中国大陆上映,内地观众看的是盗版,没资格批评”,还有人说 “这是民族情绪宣泄”。
说实话,这种说法我真的不能理解。
盗版不对,但剧里的问题和是不是盗版没关系啊 。
就算是正版,编了假历史、说了不当言论,观众照样有权利不满。

韩联社和《朝鲜日报》都报道了中国抵制的新闻,全智贤和团队肯定知道这事儿,但还是没回应。
反而韩国一些保守媒体还帮着说话,说 “抵制是民族主义情绪”。
搞不清他们是没看到剧里的问题,还是故意装看不见。

毫无疑问,这种 “护短” 的态度只会让其他国家的观众更反感。
现在的情况是,中越伊三国观众还在抵制,韩国网民却在帮全智贤辩解,两边的舆论完全对立。
《暴风圈》本来想靠全球播放冲一波热度,结果变成了 “国际争议剧”。
说实话,这事儿给所有文化作品提了个醒。

全球化播放不是随便编剧情的理由,不尊重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迟早会栽跟头。
全智贤到现在还没开口,不知道她是在等风头过去,还是真的不在意中国市场。
从目前的情况看,就算她之后回应,损失的口碑和收入也很难补回来了。

文化作品是用来沟通的,不是用来制造矛盾的。
这一点,《暴风圈》的制作方和演员们,怕是到现在都没搞明白。
其实不止这部剧,之前也有过一些文化作品因为不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引发争议。
像《暴风圈》这样,一下子得罪三个国家,还闹成国际舆论战的,真的不多见。

如此看来,制作方在创作的时候,真的该多做些功课,多考虑不同国家观众的感受。
不然就算演员阵容再强,剧情再热闹,也只会落得个被抵制的下场。
全智贤的商业损失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她在观众心里的形象已经打了折扣。
很多之前喜欢她的人,现在都表示 “不会再追她的剧了”。

说实话,演员选剧本真的很重要,一步错可能就会影响好几年的发展。
全智贤这次要是能早点出来回应,态度诚恳点,说不定情况还能好点,但她一直沉默,这就让观众的不满越来越多。
韩国网民的 “反击” 也挺有意思,他们好像没意识到剧里的问题,反而把矛头指向观众。

这种时候,更应该做的是正视问题,而不是找借口。
毕竟历史事实摆在那里,不是靠几句 “玻璃心” 就能掩盖的。
越南观众拿出的 “陈平大屠杀” 证据,伊拉克媒体的痛斥,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凭空捏造的。
现在《暴风圈》的评分在韩国本土也跌了不少,从一开始的高分跌到4。

这说明就算是韩国观众,也有不买账的。
说实话,这事儿最后可能会以制作方沉默、全智贤损失市场收场,但留给文化圈的教训是真的深刻。
不尊重,就没有市场,瞎改编,迟早会翻车。

不管是演员还是制作方,都该明白,文化作品的影响力是双向的。
好的作品能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好的作品只会制造矛盾。
《暴风圈》本来有机会成为一部全球受欢迎的剧,结果因为编剧的 “离谱操作”,变成了争议焦点。
这事儿真的挺可惜的,也挺值得反思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