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人认知里,71 岁的生活该是 “含饴弄孙、居家养老”,但上海老太张瀛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 —— 她没有婚姻,没有子女,61 岁时卖掉上海市中心 90 多平米的房子,花光积蓄改造成房车,独自开启全国旅居生活。如今 9 年过去,她的足迹遍布西北戈壁、青藏高原、南国丛林,有人骂她 “任性自私”,更多人却赞她 “活成了很多人不敢活的样子”。这个看似 “离经叛道” 的老人,用每一公里的旅途,改写了人们对 “晚年” 的固有想象。
一、打破常规的前半生:从辍学少女到保险冠军,每一步都不按 “模板” 走
1954 年,张瀛出生在上海一条老弄堂里,狭窄的巷子、斑驳的砖墙,是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命运的第一个转折在小学五年级到来 —— 因家庭变故,她不得不辍学,早早承担起生活的重量。但张瀛没向命运低头,白天帮家里干活,晚上就借着弄堂里的路灯,自学课本知识,从小学课程到初中内容,一点点补回来。
这份 “不认命” 的韧劲,成了她人生的底色。1977 年恢复高考,她抓住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挑灯夜读数月,最终考上师范中专,重新站回讲台,成了一名乡村教师。站上讲台的她,依旧没停下学习的脚步 ——30 岁那年,她自费报考华东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开启 “白天上课、晚上读书” 的双面生活:白天要给学生讲课、批改作业,晚上坐两个小时公交去市区上课,下课回到家往往已是深夜,却还要坚持做习题到凌晨。这样的日子持续了 5 年,她最终顺利拿到本科文凭,成了同事眼中 “最拼的老师”。
1991 年,37 岁的张瀛又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 —— 辞去稳定的教师工作,投身经商。几经辗转,42 岁时她进入保险行业,从零开始学习保险知识,跑遍上海的大街小巷找客户:冬天顶着寒风去写字楼拜访,夏天冒着酷暑去社区宣传,客户拒绝她,她就调整方案再上门,凭着这份执着,她的业绩一路飙升,连续多年拿下 “保险销售冠军”,且保持 “零投诉” 记录。
51 岁那年,当身边同事陆续退休,计划着跳广场舞、带孙子时,张瀛却把目光投向了 “驾照”—— 她想开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考驾照的过程并不顺利,科目二她连续挂了两次,教练劝她 “这么大年纪别折腾了,开车多危险”,身边朋友也说 “在家养老多好,何必遭这份罪”。但张瀛没放弃,她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时到练车场,对着点位反复练习,记不住的步骤就写在小本子上,随时拿出来看。2014 年,61 岁的她终于顺利拿到驾照,那一刻,她拿着驾照笑了很久:“这下,能去更远的地方了。”
二、卖房自驾:61 岁的 “破釜沉舟”,把房子变成 “在路上” 的勇气
拿到驾照后,张瀛的下一个决定,更让亲友震惊 —— 卖掉上海市中心 90 多平米的房子。那套房子位于上海核心区域,交通便利,市值不菲,是她打拼多年的 “底气”。有人劝她 “房子是根,卖了就没退路了”,也有人说 “你没结婚没孩子,留着房子养老多踏实”,但张瀛态度坚决:“房子只是工具,不是归宿。我要走得远一点,不需要那么多墙围着我。”
她很快联系中介,顺利卖掉房子,拿着卖房款去青岛买了一辆二手商务车,又花光剩余积蓄,请人把车子改造成房车:后座改成可折叠的床铺,车顶加装储物架,车内隔出小厨房和储物区,还特意装了太阳能板,解决路上的用电问题。改造完成那天,她围着房车转了好几圈,摸了摸方向盘,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终于可以出发了。”
2014 年底,61 岁的张瀛驾驶着改装房车,从上海出发,开启了她的旅居生活。最初的日子,她还不太习惯:白天开车找风景,晚上就在服务区或停车场驻车,自己做饭、拍视频记录;遇到不熟悉的路线,就靠导航一点点摸索;为了节省开支,她很少住酒店,大多时候就睡在房车里。但她乐在其中,镜头里的她,穿着简单的冲锋衣,头发扎成马尾,脸上带着笑容,对着镜头说:“今天到了杭州,看到了西湖,比课本里写的还美。”
9 年时间里,她的路线越走越远:春天去云南看油菜花,夏天去青海湖看候鸟,秋天去新疆看胡杨,冬天去海南避寒。她一边开车一边拍短视频,没有精致的滤镜,没有刻意的摆拍,镜头里是路边的野花、途中的风景,还有她做饭、修车的日常,没想到这些 “接地气” 的内容,让她在短视频平台收获了大量关注,一条 “68 岁自驾去西藏” 的视频,更是收获了 36 万点赞。
三、旅途里的风雨:雪夜迷路、修车被宰,却始终没停下方向盘
张瀛的旅途,并非只有诗和远方,更多的是不为人知的艰辛。2020 年冬天,她自驾去西藏,行至那曲附近时,突遇暴雪,房车在雪地里抛锚,手机没信号,导航也失去作用。四周一片白茫茫,寒风呼啸着刮过车窗,温度低到零下十几度,她裹紧外套,尝试发动车子,却只听到发动机 “突突” 的响声,始终无法启动。
“当时确实怕,但更怕没机会再看前面的风景。” 张瀛后来在视频里回忆,她咬着牙,打开车门,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远处走,希望能找到人家。雪没到脚踝,走了不到半小时,她的脚就冻得发麻,就在她快撑不住时,远处传来牦牛的铃铛声 —— 一位藏族牧民骑着牦牛找到她,看到她冻得发抖,赶紧把自己的藏袍披在她身上,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跟我走,我家就在前面。” 那天晚上,她在牧民家喝了热酥油茶,身体渐渐暖和,第二天牧民还帮她联系了救援,把房车修好。
这样的意外,在 9 年旅途中并不少见:她曾在加油站被小商贩 “忽悠”,花高价买了劣质的车载用品;在偏远地区的修车铺,被店家以 “零件稀缺” 为由漫天要价;在高原上走错路,油箱见底却找不到补给站,只能慢慢开,幸运地遇到路过的货车司机,匀了她几升油;还有一次,她把买的蔬菜放在车外,转头去取水的功夫,蔬菜就被附近的牛吃光了,她看着空篮子,没生气,反而笑着拍了段视频:“这牛比我还潇洒,看中的东西直接拿。”
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下降也成了她要面对的难题:看手机里的导航,需要戴上放大镜;走路时腿脚不如以前利索,偶尔会一瘸一拐;换房车轮胎时,曾经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事,现在要花双倍时间,累得气喘吁吁。但她从不说 “硬撑”,只是每次出发前,都会仔细检查车子,把需要的东西提前准备好。2023 年,70 岁的她终于实现了多年的目标 —— 把房车开到珠峰脚下。站在雪山前,她望着连绵的雪峰,激动得大声喊叫,声音在空旷的山谷里回荡,那一刻,所有的艰辛仿佛都有了意义。
四、面对争议:“我活着,就自己用我的人生”
张瀛的故事走红后,争议也随之而来。有人在她的视频下留言:“没结婚没孩子,老了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太可怜了。”“卖掉房子去流浪,太自私了,不为自己的晚年考虑。” 甚至有网友指责她 “不孝”“不负责任”,觉得她应该把财产留给亲戚,而不是 “挥霍” 在旅途中。
面对这些声音,张瀛从不刻意辩解,只是在一次直播中,平静地说:“谁规定老人必须把财产留给别人?谁规定晚年就得待在家里?我卖房不是‘作’,是觉得房子不能带走,路能;我不留钱给别人,是因为我活着,就想自己用我的人生。” 她提到,老家的亲戚曾劝她 “留着钱养老”,她回应:“子孙满堂的人,最后也可能一个人住进养老院,不如趁现在还能走,多看看世界。”
她从不把自己当成 “榜样”,也不在乎别人怎么定义她的生活。有人说她 “另类”,她笑着接受;有人羡慕她的自由,她会回复 “你也可以试试,只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走红后,有机构找她合作,想包装她做 “老年网红”,她拒绝了:“我拍视频是为了记录旅途,不是为了赚钱,不想被这些东西绑住。”
如今 71 岁的张瀛,依旧在路上。每天早上,她会早早起床,收拾好房车,规划当天的路线;白天开车去想去的地方,遇到好看的风景就停下来拍视频;晚上找个安全的地方驻车,自己做饭,偶尔和网友直播聊聊天,分享当天的经历。她的视频里,没有美颜,没有滤镜,有的是车窗外的尘土、用完的洗脸水桶、清晨还没睡醒就出发的样子,却格外真实。
前不久,她在视频里分享了一段自己在云南乡村的生活:清晨跟着当地村民去山上采茶,中午在村民家吃了地道的农家菜,下午坐在田埂上,看着远处的山和云。她对着镜头说:“今天没开多少路,但很开心。我知道我老了,但我不想一动不动地等,每一公里我都是清醒地开过去的,这样就够了。”
镜头里,她的头发有些花白,脸上有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依旧明亮,像她开了 9 年的房车一样,始终朝着前方,从未停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