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江旭东有问题。
洪亮和江敏夫妻恩爱,第二十六集,江敏已经拉黑洪亮,大概率是江旭东在背后蛐蛐他了。
说旭东同志是为了保护撞死人的儿子,才走到黑社会那一步,我始终觉得可信度不高。
我更相信,在十三年前,“一·三一枪击案”发生时,旭东同志就已黑化了——至于真相如何,且看后续剧情。

专案组成立后,旭东同志过得焦灼不安,洪亮也是焦虑的。
第24集,郑雅萍在大巴上给洪亮让座,是有趣的闲笔。洪亮低眉丧眼地坐在最后一排,其实也在为十三年前判错案内耗。
我在昨天说过,洪亮把自首信交给郑雅萍,是他的最优解。
如果把自首信交给孙向群和张放他们,洪亮就进不了专案组,这显然是郑雅萍无法接受的结果。
在海东省政法委,洪亮是一把调查司法腐败的快刀,专案组要想集中力量办大事,特别需要他。
如果他不交自首信,专案组早晚会查到”一·三一案“,洪亮有心魔,也不利于他做好工作。
把自首信交给郑雅萍,既能减少心魔,也能有从轻处理的可能。
在第一集,郑雅萍就说办案要讲天理国法人情,雅萍对人情的重视,也给洪亮一个喘息的机会。

洪亮被困审讯室的戏,还有个笑点,洪亮被困在约束椅至少三个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洪亮主动坐在约束椅,结合LED计时器上5月19日的日期,也给这段戏多一层寓意:想要司法公正,那就要有洪亮一样的觉悟,想要约束别人,必须先约束自己。
然而,现实中,洪亮是理想化且罕见的人物,还有很多执法者是姜红军、孙飞、王主任、谢鸿飞、兰景茗、江旭东。
这个设定,经得起细品。
驻监检察室的王主任,让陈胜龙办理美金账户和新护照,也是自作聪明。
王主任见陈胜龙时,陈胜龙像对待孙飞一样,偷偷录音,主打一个一视同仁。

在此,我要为陈胜龙主动为“五·一九专案组”搜集东平市执法者职务犯罪证据的行为点赞。
第25集的重大事件是抓捕姜红军。
抓捕过程中的动作戏和在姜红军家中搜出的三百多万现金,都是简单的奇观展示,没有让人拍案叫绝的处理。

这样说也不太对。
专案组发现姜红军隔壁房间的对联和姜家的一模一样,感觉蹊跷,这才找到巨额现金。
只是,姜红军干了二十年的刑侦工作,反侦察能力竟然这么差。
利用职权搞了几百万,都不舍得多买一副对联?
此外,姜妻在专案组面前惊慌失措,给了专案组提示,这些处理很套路。
洪亮审讯姜红军,有些意思。
我给洪亮起了个“怂帝”的称号,因为他习惯说软话干硬仗。
姜红军说他转了二十个弯才来到审讯处,只是他不明白第十二个路口是左拐还是右拐。
洪亮夸赞姜红军,然后郑重地说“右拐。”
姜红军听到后,立刻颓了。

在东平,姜红军人脉深广,关系复杂,相信有人为他兜底。
然而,现在他离开本地,保护伞失效,串供无门,信息断绝。姜红军只能靠自己。
洪亮并不给姜红军机会。
洪亮的打法是,先抛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万川矿难那一夜,姜红军有没有单独行动?
第二个问题是,确认姜红军没有额外收入和额外财产,姜红军家里为何还会有三百多万现金?
这两个问题的精彩之处是,洪亮知道答案。
这给姜红军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些秘密,洪亮怎么都知道?

洪亮在用信息反制姜红军的心理。
即便姜红军是多年的老刑侦,但是他意识到洪亮比他想象的更了解他的秘密。
在洪亮拿出锤死姜红军撒谎的确切证据后,姜红军崩溃了。于是,他把自己的上司 ,孙飞给供出来了。
简单复盘一下,洪亮用的是一种知情者策略(the Knowledgeable Interrogator Strategy)。
知情者策略的打法是,审讯者不会一开始就亮出底牌,而是先从开放性问题切入,逐步释放信息,让嫌疑人产生“对方什么都知道”的印象。
这会让对方焦虑,从而认知混乱,逐渐有一种“我藏不住了”的心理。
姜红军输给洪亮,不委屈。
现在姜红军已经被控制,孙飞还会远吗?孙飞背后的高官们,还会远吗?
期待ing!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