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27国收到中方反制通告,既然欧盟一意孤行不听劝,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中国财政部日前宣布,要求自即日起政府采购预算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器械时,应当排除欧盟企业的参与。
【既然欧盟一意孤行不听劝,那就别怪中国不客气了】
此外,对于参与供货的非欧盟企业,其提供的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占比,也不得超过合同总额的一半。
中国商务部同日在回答记者问时指出,欧盟6月20日决定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其医疗器械的公共采购。中国多次表示愿与欧盟通过对话磋商的方式解决分歧,但欧盟仍一意孤行,采取限制措施。
“因此,中方不得不采取对等限制措施。”
发言人强调“不得不”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你欧盟先动手的,然后中方才决定对等反制。
而就在中国财政部官宣的两天前,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欧盟进口的葡萄蒸馏酒平均征收32.2%的关税,主要其实就是白兰地。
此举也属于“中方不得不反击”的范畴,针对的是去年10月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最高可达35.3%。
【去年10月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最高可达35.3%】
除此之外,欧盟之前还取消了一次中欧高层经济对话,而中方近日也将中欧峰会原定7月24日至25日的两天日程改为一天。
距离中欧峰会不到3周时间,双方关系却持续紧张,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就是电动汽车反补贴税的问题迟迟无法解决。从2023年底欧盟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开始,中方就一直希望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并提出了“设置最低出口价格”的方案。
“设置最低出口价格”是2013年中欧解决光伏出口争端的方案,经过11年后,欧盟如今却对此并不买账。去年10月,反补贴税在通过欧盟投票后正式落地。
而几乎同时,作为反制,中方也宣布对欧盟出口的白兰地采取反倾销调查。这一调查主要针对法国,因为法国正是此次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的主要推手。
【距离中欧峰会不到3周时间,双方关系却持续紧张】
进入2025年,随着特朗普对全世界挥舞关税大棒,中国与欧盟也于4月启动了电动汽车的最低价格承诺谈判。但截至目前,仍没有决定性的进展消息传出。
据称,中方提议的3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5.3万元)一辆的最低价格,并没有达到欧盟方面的预期,被对方拒绝。此外,在价格监管执行细则和联合监督机制上,双方也存在争议。
欧盟还提出了技术合作的要求,比如电池回收、绿色技术共享等。中方对此持开放态度,但强调需符合国际贸易规则,避免单方面限制性条款。
其次是在俄乌冲突上的分歧。上周,为了给接下来将要举行的中欧峰会做准备,中国外长王毅访问了一趟欧洲。
然而欧盟高级外交官员的说法,王毅外长此行并不顺利,尤其是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外交事务代表(相当于外长)卡拉斯的会谈中,在谈到乌克兰,谈到中俄关系以及中东议题时,“气氛颇为紧张”。
卡拉斯是爱沙尼亚前总理,一贯对俄非常强硬,去年12月才接了博雷利的班,成为欧盟外交部门一把手——据称,王毅外长在长达4个小时的会谈中给卡拉斯“上了好几堂历史课”。
中方在相关问题上的立场始终没变,只不过由于美国变了,欧盟将寄希望于中国对俄施加更多的影响力。但说实话,这事最终还得看欧洲人自己解决。
【王毅外长与欧盟外交事务代表(相当于外长)卡拉斯举行会谈】
第三,就是中欧关系过去半年的整体态势,并没有像特朗普1.0时期那样向好的方向快速发展。在美欧矛盾增加的情况下,欧盟反而越来越重视中欧关系中的竞争性。
这是一个反直觉的事情,但却是事实。在特朗普的压力下,欧盟并未明显向中国靠拢,他们似乎更希望通过推动中美之间的竞争,来间接让中国作出更有利于欧洲的政策调整。
当然,中欧关系现在还远远算不上“降至冰点”,只是“持续紧张”的程度罢了。欧盟27个成员国之间利益冲突很大,加上特朗普执政这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都决定了中国对欧洲的外交工作仍有相当大的空间。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中方目前对欧盟贸易限制措施的力度并不算大,而且留有一定的灵活空间:比如在白兰地的问题上,与中国谈判并达成最低价格承诺的相关企业就可以避免高额关税,欧盟34家企业就因此受益,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对此表示欢迎。
可以说,只要欧盟愿意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放下一些对中国不该有的心思,一切就好办。正如王毅外长不久前在访欧期间所言:中欧不存在根本性的利益冲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