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16个月的拉锯战终见分晓,俄军宣布攻陷顿巴斯要塞恰索夫亚尔,乌军7500人阵亡、160门火炮被毁,但乌克兰咬死不认。同一夜,309架无人机把基辅炸成火海,泽连斯基却还在社交媒体上喊话特朗普,殊不知美国早就没招了。

环球网消息,俄军宣布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北部的战略要塞恰索夫亚尔,俄方宣称歼灭乌军约7500人,摧毁坦克11辆、装甲车55辆及火炮160门,如果数据属实,这相当于乌军两个机械化旅的战斗力被抹去。

尽管乌军当即否认失守,但俄军方强调,此役已实质性撕裂乌军防线,切断了乌军两条补给大动脉。向东可威胁康斯坦丁诺夫卡的弹药库,向西能封锁捷尔任斯克的退路。

从地图上看,恰索夫亚尔就像插在顿巴斯防线上的楔子。它东郊30米宽的运河曾是乌军天然屏障,如今却可能变成俄军的进攻跳板。更致命的是其海拔优势,站在城市制高点,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两大要塞尽收眼底。

俄军炮兵获得这个观测点后,理论上能将炮弹精准砸向20公里外的乌军指挥部,而无人机作战半径也将随之扩大。简单来说,谁占据这个点位,谁就掌握了东部战场的主动权。

俄军攻陷恰索夫亚尔意味着什么

现在乌克兰的焦虑肉眼可见,因为恰索夫亚尔失守后,俄军下一步必然剑指康斯坦丁诺夫卡,这座城市的补给线关乎乌军在托列茨克的存亡。

所以在在俄军宣布控制恰索夫亚尔当日,乌军总司令紧急调遣第19军驰援康斯坦丁诺夫卡,与驻守此地的“第一亚速军”形成联防。这支由“亚速营”改组而来的部队,既是乌军士气支柱,也是俄军的眼中钉。

马里乌波尔围城战的旧恨未消,如今两军再度在交通要道狭路相逢。俄军此前甚至放话要“全歼亚速营”,而乌方则将此地标定为“不可后退的红线”。这种掺杂着民族情绪与复仇心理的对峙,很可能催生比巴赫穆特更惨烈的巷战。

就在恰索夫亚尔战报发布的同一天,俄军再次对乌克兰发起空袭,309架自杀式无人机与8枚"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密集砸向基辅。

袭击导致6人死亡、50余人受伤,多个城区建筑受损,乌克兰当局一度封锁街道,泽连斯基第一时间指责俄罗斯"蓄意攻击民用设施",其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更喊话美国:"需要更多武器制裁普京!"

俄军攻陷恰索夫亚尔意味着什么

要是制裁有用,特朗普就不会一次一次的给普京下“最后通牒”了,日前特朗普自己都承认普京不担心制裁,我也不知道有没有用,这可能是无效的,但他承诺一定会制裁。

这话说的有意思,就是明着告诉乌克兰想通过制裁俄罗斯让普京让步是绝不可能的,别想了,但为了显示我们努力了,制裁是一定会制裁的,至于怎么做,你们也别管了。

对于特朗普的发言,鲁比奥随后做了补充,他表示“本周与俄高官密谈两次,但未达共识”,这其实就是在向泽连斯基表明,虽然没啥用但美国真的很努力了。

为啥美国一直都是在白努力呢?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一句话,既打不垮俄罗斯,又放不下“胜利”的幻想。

俄罗斯的立场始终清晰:停火可以,但西方必须停止军援乌克兰。克宫深知,时间站在自己这边。乌克兰前线兵员枯竭、欧美武器产能跟不上消耗,而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却越转越快。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看穿了美西方的虚弱,特朗普的注意力都在关税上,美军外强中干跟胡塞武装打的有来有回,欧洲早已被三年多的援乌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挖空,谁还有余力填乌克兰这个无底洞?

俄军攻陷恰索夫亚尔意味着什么

泽连斯基最大的问题就是把美国的话当“圣旨”,天真的以为只要跟美国绑死就能安然无事,但现在的情况是,特朗普甚至不想让泽连斯基继续当这个乌克兰总统,西方也因为不满他的反腐政策冻结了15亿欧元的军援。

现在距离俄军的夏季攻势结束还有两周,接下来俄军必然会继续扩大战场优势,东线强攻康斯坦丁诺夫卡切断乌军退路,南线威胁扎波罗热分散兵力,北线则用无人机群持续消耗基辅防空网。

而泽连斯基除了高喊“不会投降”,至今拿不出任何现实方案。当美国开始偷偷和俄罗斯密谈时,泽连斯基真该想想:如果连“主子”都准备掀桌子,自己手里的筹码还剩下什么?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看到更有意思的一幕,是特朗普突然宣布“史上最强制裁”,欧洲偷偷重启俄气管道,乌克兰前线在某天突然溃败,还是普京意外接受“边打边谈”?

唯一确定的是,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得不到。

那8枚在基辅炸开的“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就像是对美西方的嘲讽,你们亲手点燃的火,现在还能控制吗?

俄军攻陷恰索夫亚尔意味着什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