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中国,还不能卖别人?全世界就中国吃菜籽油?”就在中国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8%的反倾销保证金后,不少键盘经济学家立马跳出来指点江山。
自从中国在8月14日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8%反倾销保证金的政策落地,网络上“换个买家就行”的声音听起来轻松,可真正被卡在产业链里的加拿大基层群体,却连“换条生路”都难。
这场风波远不止“没了中国市场”那么简单,而是暴露了加拿大农业产业链长期“单条腿走路”埋下的隐患,以及政策变动后民生成本被层层转嫁的残酷现实。
很多人不知道,加拿大为了贴合中国市场,连油菜籽的品种都做了定向选育。
萨斯喀彻温省的农户从2018年起,就开始大规模种植“中油11号”改良品种,这种油菜籽含油量比本地传统品种高3个百分点,正好符合中国榨油厂的需求,能卖出更高价格。
可就是这个“优势品种”,到了欧洲市场却成了短板,欧洲消费者更看重油菜籽的Omega-3含量,“中油11号”的这项指标比欧盟主流品种低近一半,就算降价也没人愿意收。
农户现在手里堆的,大多是这种“中国定制款”油菜籽,想转卖其他市场,连品种这关都过不了。
产业链的适配陷阱还不止品种。为了提高向中国运输的效率,加拿大西部港口专门改造了装卸设备,能快速处理180公斤的大袋包装,可欧洲港口常用的是50公斤小袋的自动化分拣线,加拿大的大包装袋根本进不了人家的流水线。
去年刚升级完的港口装卸系统,现在成了闲置设备,每天光维护费用就要好几万加元。
麻烦的是物流调度,之前加拿大铁路公司为了赶中国的进口旺季,专门开通了“油菜籽专列”,从萨斯喀彻温省直达温哥华港,现在专列停了,空车厢堆在铁轨上,普通货运的调度反而变紧张,连小麦、大麦的运输都受了影响。
最惨的还是基层农户和小商贩。有农户今年种了200英亩油菜籽,光种子和化肥就花了4.5万加元,其中3万是银行贷款。
原本指望卖完油菜籽还贷款,现在堆在露天的油菜籽已经开始发芽,就算能低价卖掉,到手的钱连利息都不够。
当地的小粮商更难,之前为了收油菜籽,从银行贷了20万加元建临时仓库,现在仓库堆满了卖不出去的货,银行已经开始催还贷款,有两家小粮商直接宣布破产。
这些人的困境,根本不是键盘上“找其他买家”能解决的,因为他们既没能力改造品种,也没资金调整物流,只能被动承受产业链断裂的后果。
还有些隐性的民生影响很少被提及。油菜籽加工厂裁员的工人里,有不少是移民群体,他们大多租住在工厂附近的公寓,失业后连房租都交不起。
当地的餐馆、杂货店也受了影响,之前工厂工人常去吃饭、买东西,现在工人失业了,餐馆的客流量少了三成,杂货店的老板说“连面包都卖不动了”。
这些连锁反应,比单纯的油菜籽滞销更触目惊心,却很少出现在“贸易摩擦”的讨论里。
中国这边的应对,其实藏着“民生优先”的逻辑,不只是简单的“多元进口”。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里专门提到“油料供应民生保障”,国内油菜籽种植每亩补贴提高了15%,江苏、湖北等主产区的农户种油菜籽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今年国产油菜籽产量预计能增加8%。
针对可能出现的菜籽油价格波动,各地还建了“社区粮油储备点”,每个储备点至少储备30吨菜籽油,确保老百姓能买到平价油。
就算进口来源有变动,终端市场的稳定也能保住,这才是中国市场的真正底气,不是“不怕没买家”,而是“不让老百姓受影响”。
对比加拿大政府的应对,就能看出差距。加拿大联邦政府虽然宣布了1.2亿加元的“油菜籽救助基金”,但这笔钱大多给了大型加工企业,小农户能拿到的补贴最多只有5000加元,根本不够弥补损失。
萨斯喀彻温省的省长去渥太华请愿,要求政府出面和中国谈判,可联邦政府却把精力放在“指责中国政策”上,没拿出任何实际解决方案。
这种“重企业轻民生”的做法,让基层群体更失望,当地农户协会已经组织了抗议活动,要求政府“先解决吃饭问题,再谈政治”。
还有人说“中国离不开菜籽油进口”,可现实是中国一直在调整消费结构。这两年国内推广“双低菜籽油”,既符合健康需求,又能和国产油菜籽品种适配,减少对进口高芥酸菜籽油的依赖。
今年上半年,国内双低菜籽油的消费量占比已经超过60%,而加拿大出口的油菜籽大多是高芥酸品种,就算没有反倾销政策,市场份额也在慢慢减少。
这说明中国的市场调整,不是“针对加拿大”,而是跟着民生需求走的,谁能跟上需求变化,谁才能留在这个市场里。
澳大利亚能拿到5万吨订单,也不是靠“捡漏”,而是提前做了民生适配。他们专门针对中国的双低标准改良了品种,还建立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全程溯源体系,确保菜籽油符合中国的食品安全要求。
这场风波给所有依赖单一市场的产业提了个醒:贸易不是“一锤子买卖”,更不能把基层民生绑在一条产业链上。
信息:金融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