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看腻了千篇一律的穿搭......

现在的女装是放弃普通人了吗?

尤其是今年的夏装市场 ,似乎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循环——除了满屏的浅色小飞袖、吊带斜肩露背装,还有越做越长的裤子、越做越小的上衣...... 仿佛所有品牌都在复刻同一套模板。

对于身材丰满的女生,常常陷入“敢穿”还是“不敢穿”的焦虑。时尚本该是表达自我的工具,如今却成了制造身材焦虑的推手。

更令人无奈的是,在电商直播的狂轰滥炸“低价预售+小单快返”的模式下,商家为了加快上新、压缩成本,衣服的面料、工艺、质检都在悄悄“缩水”。高退货率不仅没让价格真正降下来,反而让衣服变得更贵、更不耐穿,甚至……越来越不好看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经济上行时期的美。我们怀念的,或许不仅仅是那些经典的设计,更是一个愿意为普通人考虑、尊重多样审美的时代。

我们今天复刻的多少出圈神图,还不都是那些年间ICON们玩剩下的。

互联网泡沫催生着新贵阶层,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人们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这种蓬勃的生命力,直接投射在了当时的审美表达上,随便一张图片都展现出无尽的活力与憧憬的状态。

那时的时尚圈,堪称众神狂欢的舞台,说是风格的百花齐放一点不过分。

彼时的Dior正处于“海盗爷”John Galliano执掌的黄金年代,设计语言中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最出圈的系列之一——1998春夏高定系列在巴黎黎明花园绽放,新艺术风格的浪漫裙装与蝴蝶纷飞的“蝴蝶夫人”高定秀,至今仍是时尚史最绚丽的篇章。

左:Christian Dior 1998春夏高定系列

右:Christian Dior 2007春夏高定系列▐

Tom Ford时代的Gucci,用丝缎衬衫与低腰裤打造出“性感精英”美学,魅惑、危险又迷人。

Gucci by Tom Ford 1997秋冬系列▐

前披头士乐队成员Paul McCartney和著名摄影师Linda的爱女Stella McCartney,在掌舵Chloé期间,利用褶皱、荷叶边书写最浪漫的波西米亚风格。

Chloé by Stella McCartney 1998春夏系列▐

还有不得不提及的维密秀,在超模Gisele Bündchen、Heidi Klum、Adriana Lima等的加入后正式开启“诸神时代”。

2005年维密秀开场▐

维密天使们用健康性感重新定义完美身材,是当下“黄金时代”的精神投射。

吉赛尔·邦辰在2000年维密大秀的金色造型▐

20年前那个时代的魔力在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风格坐标。

ICON们用百变的风格诠释不被定义之美:可以和Kate Moss一样凌厉骨感,可以像Naomi Campbell性感迷人;既能像Winona Ryder那样中性干练,用一套西装大杀四方,也能像Drew Barrymore般甜美叛逆,随性自在。

Kate Moss

Naomi Campbell

Winona Ryder

Drew Barrymore

还有时尚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的戴文青木,是现在多少人心中的复古穿搭美学模版?

虽然她的身高只有168cm,但以独一份的冷漠厌世气质迅速杀入时尚圈中心地带,打破刻板的主流审美。

CHANEL 2000秋冬高定系列▐

她早年的街拍就是行走的Y2K风格教科书,紧身短上衣搭配低腰裤,在当时是千禧风格,这不就是现在说的复古回潮?

滑动查看更多▐

Y2K模版不得不提滨崎步和安室奈美惠,她们的烟熏妆、迷你裙、豹纹、水钻卷起一阵亚洲流行风潮。

盘点国内的时髦ICON,王菲和张国荣从不会被落下。

王菲的时髦是教科书级别的。在大家都还走清纯玉女路线时,她已经在舞台上穿起了性感露背装,这种迷幻又前卫的调调,20年后的我们都还在模仿着。


在《热·情》演唱会上的张国荣以不拘一格、大胆前卫的造型闻名遐迩。张国荣特邀彼时风头正劲的设计师Jean Paul Gaultier设计演唱会服装,为他塑造至今令人难忘的多个造型,妖娆妩媚的形象深入人心。

似乎,20年前的时髦没有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只有对个性肆无忌惮的赞美。

要说千禧年审美的最佳代言人,初代网红名媛Paris Hilton绝对当仁不让。她是千禧粉的狂热信徒,名言“如果我是美国总统,就把白宫涂成粉色”完美诠释了她的叛逆哲学。

Paris标志性造型挂脖上衣、低腰裙、荧光色搭配被Bella Hadid、Kendall Jenner等欧美时髦ICON接连复刻,不得不说,如今的穿搭几乎都是这个路数!

滑动查看更多▐

但问题在于:当下的复古潮流,真的能还原那个时代的自由精神吗?

当快时尚用大数据批量复制千禧风爆款,当社交平台用滤镜统一审美标准,我们模仿的究竟是真正的个性表达,还是另一种被算法定义的"潮流"?

右:微博@JENNIE_JNB▐

当2025年的我们对着衣柜发愁时,真正焦虑的或许是在这个算法主导、流量至上的时代,我们是否正在失去“穿得不一样”的权利?

时尚的本质本该是自我表达的工具,而非制造焦虑的机器。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完美复刻某个黄金年代,而是重新找回那种“不够完美却足够独特的穿衣态度。

毕竟,真正的风格,从来不需要他人的批准。

图片来源:网络 / 新浪微博 / Ins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