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曾听说过当代诗人木心的小诗《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快餐式爱情”也应运而生。

过去只要牵了手就互相许了一辈子,现在结了婚也不能保证一直走到最后。

一个直观的感受是,结婚人数年年下降,离婚对数年年增长。

全国离婚登记人数曝光:22年287万对,23年259万对,24年令人意外

以近三年的离婚人数为例,2022年的离婚对数是287万对,2023年是259万对,2024年变成了262万对。

其实,为了控制离婚对数,我国从2021年1月1日就开始实行了“离婚冷静期”。

但就近几年的数据来看,离婚冷静期的效用并不大,大家还是该离就离。

那么,为什么离婚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呢?

离婚自由:观念的变化

在老一辈的观念中,离婚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

一旦领了结婚那张证,就是一辈子的事情。就算伴侣离世了,也不愿意再去找一个新人。

老一辈人所信奉的观念是,无论和谁结婚都会有问题,所以不如和同一个人去解决不同的问题。

然而,在这样的婚姻模式中,也存在许多纯粹靠“忍”维系婚姻的家庭。

全国离婚登记人数曝光:22年287万对,23年259万对,24年令人意外

由于婚姻观念的束缚,就算和一个错的人结婚,也会选择靠“忍”一起过日子。

而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婚内是一点都忍不了。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解决产生问题的人。

也就是说,对于年轻人来说,离婚并不再是一种耻辱,反而是勇敢的表现。

心理学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群体心理”,指的是由群体之间相互作用、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现象

全国离婚登记人数曝光:22年287万对,23年259万对,24年令人意外

在群体心理的影响下,每个个体都会做出与之相符合的选择。

正如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所说,一个人一次把恋爱谈对,把婚结对的概率太低了,离婚自由恰恰是为现代人打开了一条改变的通道。

如果婚后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我有选择离婚的自由,这是通往幸福必不可少的关键。

自我中心主义:双方都不愿意妥协

离婚率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当婚姻生活中出现矛盾时,双方都不愿意妥协,一气之下就选择了离婚。

这也是离婚冷静期存在的意义,即为了避免年轻小夫妻一时冲动而选择结束婚姻。

如今的许多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事事都顺风顺水。

全国离婚登记人数曝光:22年287万对,23年259万对,24年令人意外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学会如何和同龄人朝夕相处的能力,反而多少会养成一些“自我中心主义”的性格。

在心理学中,“自我中心主义”指的是个体过于重视自我而忽略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自我中心主义包含三个基本层面,分别是情感表达上的自我、人际关系上的优先和责任感不足。

当人际关系中出现问题时,自我中心主义人格往往以自己的感觉优先,而忽略他人的诉求。

特别是出现分歧时,他们往往固执己见,不愿向他人妥协。

然而,在朝夕相处的婚姻生活中,两个不同的人肯定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甚至是争吵。

如果双方都不愿意各退一步,那只能以离婚收场。

离婚冷静期未解决关键问题

曾有个博主发帖到,为什么大家选择离婚?

下面的回答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原因:出轨、三观不同、家暴。

出轨是底线,一旦发现这段婚姻就走到了尽头;三观不同的婚姻则充满了争吵,日子完全过不下去;家暴更是零容忍,直接终结一段婚姻。

针对这三种情况,离婚冷静期的作用其实并不大,最多只能推迟离婚的速度。

全国离婚登记人数曝光:22年287万对,23年259万对,24年令人意外

甚至在家暴这种情况中,离婚冷静期只是加重了被施暴方的痛苦。

更何况,离婚冷静期并未显著降低离婚人数。

据某位法律界人士透露,自离婚冷静期推行以来,协议离婚率降低,诉讼离婚率反而升高了。

一些本可以选择协议离婚的,但由于“冷静期”的阻挠,只能选择诉讼离婚。

对于年轻人来说,结婚所附加的房车等经济条件本就高不可攀,而离婚冷静期更是加重了结婚的成本,让他们更加畏惧结婚。

全国离婚登记人数曝光:22年287万对,23年259万对,24年令人意外

总而言之,由于社会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默认不婚才是幸福,而离婚则是脱离苦海。

对于不断上升的离婚率,读者朋友有何看法?

-The End -

作者-猫头鹰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全国离婚登记人数曝光:22年287万对,23年259万对,24年令人意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