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条消息震惊了期货圈子,我作为期货玩家也收到了消息。9月30日,彭博社援引匿名知情人士报道称,中国矿产资源集团(CMRG)正式通知国内所有铁矿石买家,暂停进口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以美元结算的铁矿石,包括那些已经在海上漂着的船货,想成交?可以,但必须改成人民币结算。消息一出,市场瞬间沸腾:必和必拓股价暴跌4.8%,新加坡铁矿石期货应声上扬,澳大利亚政府更是坐不住了。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连夜表态“非常失望”,财政部长紧接着警告称如果谈不拢,澳洲GDP可能遭受巨大损失。英国潘穆尔·利伯伦姆投资银行分析师汤姆·普赖斯指出,如果放在十年前,中国几乎不可能采取这种强硬姿态,但如今情况完全不同。
中国此次点名的目标并非必和必拓集团的所有业务,而是其位于西澳州的铁矿石子公司。这家公司是当年涨价、封锁、拒绝合作最积极的参与者。它不仅多次联合其他矿商抬价,还曾配合美国的反华政策,在国际舆论和行业规则中积极排挤中国资本。如今形势逆转,中矿集团以其为突破口,出手整顿,既是战略选择,也是情理之中。
当然,生意归生意。中方并非单纯为了“报仇”。真正的导火索,仍是该公司死活不愿接受人民币结算。目前,中国已与全球四十多个国家签署了本币结算或货币互换协议,而从美国赚取的美元正逐步减少。在此背景下,中国自然不可能继续用宝贵的美元外汇大笔采购澳洲矿石。而西澳矿方却态度强硬,坚持美元结算不动摇。因此,我国中矿集团便下令暂停所有该公司相关进口。
为什么我们能那么硬气?
要理解这次事件,就得从中国钢铁行业的基本面变化谈起。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基建与房地产双双降速的阶段,钢铁需求明显回落,钢厂普遍徘徊在盈亏边缘。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钢铁全行业利润总额不足500亿元人民币,而必和必拓同期净利润高达102亿美元。对比之下,铁矿石贸易长期存在的利润失衡一目了然。2025年前八个月,中国粗钢产量6.71亿吨,同比下降2.8%;生铁产量5.79亿吨,同比下降1.1%。需求走弱、利润下滑,使得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终于不再被动,而是具备了真正的博弈空间。
中国在铁矿石定价权上,憋了几十年的气,现在终于亮剑。过去澳矿“坐地起价”,露天矿成本十几美元,却能卖出上百美元一吨。中国虽然是最大买家,却始终被动。早年甚至爆出澳企商业间谍案,澳洲企业间谍混进中国企业偷情报(大家可以搜索一下“力拓案”),就为了在谈判桌上多压几块钱。那时候,中国钢厂各买各的,很容易被分化,现在形势完全不一样。如今,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把国内二十多家钢企的需求整合起来,形成年采购量超10亿吨的“超级买家”,再也不是散兵游勇。力拓再想各个击破,门都没有。
支撑中国强硬姿态的,还有逐渐成形的替代供应体系。中国早就打破了对澳矿的依赖,70%的进口占比如今降到了53%。巴西淡水河谷、印尼、阿根廷等多国都能提供高品位矿石,最关键的,是即将在2025年11月开始开采的几内亚西芒杜铁矿(Simandou)。西芒杜铁矿的出现,是改变铁矿格局的“核武级事件”。根据公开资料,西芒杜项目首批开采作业已于2025年9月启动,计划11月完成首批发运,预计全年发运量在250至300万吨之间。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澳洲铁矿的垄断时代,彻底要被打破。西芒杜铁矿品位高、碳排低、成本低,采用智慧矿山技术,碳排放比传统工艺低80%。等2026年全面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中低成本铁矿供应源。更耐人寻味的是,西芒杜并非单纯的中资项目,而是中国宝武钢集团与必和必拓的联合开发项目。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加大从几内亚进口铁矿时,必和必拓同样能从中受益。也就是说,即便短期谈判僵持,双方在产业层面依旧存在长期利益交集。
会有什么影响?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暂停与必和必拓的谈判,本质上是一次市场行为。铁矿石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大宗商品之一,买卖双方都有权通过策略性操作来争取利益。资源供应方可以选择不降价,大买家自然也可以通过集中采购、暂停签约来争取更合理的价格。
因此,把这场事件看作中国买家在市场规则下展现议价能力更合理一些。毕竟,价格最终还是由供需决定。从长期看,这次暂停的更大意义在于,中国正在从被动接受国际价格,逐步转向主动塑造交易规则,使得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从宏观角度看,这一步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节点。美元霸权的根基就在于能源与大宗定价权。只要全球资源贸易还用美元,美国就能通过货币政策转嫁通胀、收割全球资本。人未来不仅是铁矿,大豆、玉米、油菜籽、石油、天然气这些战略商品,也会逐步纳入人民币体系。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一旦在大宗领域全面落地,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就会被削弱。对我们而言,是金融安全的提升;对美国而言,则是“美元武器化”失灵的开始。
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中国完全有资格、也有资本在国际原材料市场上展现更强势的姿态。
回到澳大利亚,他们其实最尴尬。它虽然拥有大量铁矿石和煤矿,但如果不卖给中国、而自己炼钢,那几乎是赔本的生意。当全球化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冶炼和制造效率已成为全球工业体系的底座。它看似拥有矿山,但真正决定这些矿是否有价值的,是中国的需求。它要是不挖、不卖,损失最大的就是自己。澳大利亚真要硬刚中国,就是自断经济动脉。澳大利亚与其说担心人民币结算,不如说担心失去定价权。即便美国在背后施压,澳洲能得到的也只是口头支持,代价却是市场份额流失。现在全球对铁矿需求下滑,他们没有资本跟中国赌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