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天过去了,这场俄乌冲突还没“熄火”,反倒越烧越旺,不过最近,俄罗斯军方在乌东战场上打出一记漂亮的“包饺子”,成功合围乌军三个整旅,战场地点就在库皮扬斯克。

老将新谋、生猛出击,这次俄军高层的表现比以前“聪明”多了,不再是硬杠,而是讲究章法地“围点打援”。

这场战役,不光打出了战术上的胜利,更让人看清楚俄罗斯在这场持久战中,战略思维已经悄然转型。

从乱拳出奇迹到巧手织天网:俄军高层“翻身仗”的背后逻辑

俄军这次在库皮扬斯克玩的是“老套路新玩法”,选择这个方向打合围战,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经过了充分的地形评估和情报分析,库皮扬斯克北靠奥斯基尔河,天然就是一个“口袋”,俄军三面围攻,把乌军堵在里面出不来,这不是简单的突击,而是典型的“围点打援”,而且兵力投入得当,没有陷入兵力过度拉伸的老陷阱。

更关键的是,俄军高层这回不再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而是通过轮番攻击、节奏控制和资源集中,把一场本来可能是“消耗战”的接触转成了“歼灭战”的突破口。

在这场战役中,乌军的部署暴露出了严重的系统性问题,第12旅和第36旅一个归内政部,一个归海军,协同明显有问题,被俄军切割之后,几乎没法形成像样的反击,小组化、分散式的防御本想增加灵活性,结果在俄军持续压制下反而成了“各自为战”。

这背后,其实是俄军在这三年多战争中的“学习曲线”,早期的闪电战不灵了,俄军就耐下性子打持久战,从哈尔科夫撤退到现在的库皮扬斯克合围,每一步都在调整打法。

这种调整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地把战场经验转化成战略执行,而这种战略适应能力,正是现代战争中极其稀缺的“高层智慧”。

当然,这场胜利也不仅是局部战术的成功,更在于它对俄军整体战略节奏的提振,在特朗普政府压缩对乌援助预算、欧洲国家援助进度迟缓的背景下,俄军选择这个时间点下手,既打了乌军一个措手不及,也避免了直接跟北约发生冲突的风险。

这种“只动局部,不碰红线”的操作,说明俄军高层已经学会如何在地缘政治的雷区里跳舞。

技术加战术,俄军这回真“卷”起来了

库皮扬斯克战场上,不只是士兵在拼命,技术装备也在“打全场”,俄军这次最大的不同,是武器系统的协同应用变得更成熟了。

比如,“柳叶刀”巡飞弹成了这场战役的“空中猎犬”,不光能长时间盘旋侦察,还能精准命中乌军火炮阵地,一枚弹压得乌军炮兵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再比如,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直接摧毁了乌军的海马斯火箭炮阵地,不仅是打掉了重火力,更是削弱了乌军的心理防线,俄军的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也不是瞎冲锋,而是配合火力支援,有序推进,这种武器—战术—组织三位一体的打法,让乌军很难找到突破口。

乌军当然也不是坐以待毙,他们用上了斯洛伐克援助的祖扎纳-2自行火炮,数字化程度不低,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快速接收坐标,火力反应速度确实快。

但问题是,火炮一开火就暴露位置,在俄军无人机的“全时在线”监控下,乌军炮兵的生存率非常低,用霰弹枪打无人机的操作,听上去像游戏,实际上是无奈之举,说明乌军在电子战和反制手段上确实吃了大亏。

更要命的是后勤,俄军控制了M-26公路,乌军的补给线就像被掐住的水管,前线部队缺弹、缺油、缺吃的,一线士兵靠卡车和小型装甲车运输补给,但在俄军火力封锁下这些车成了“活靶子”,德国援助的Metros卡车本想救急,可惜交付慢、数量少,根本扭转不了前线的局势。

无人机的角色也在这场战役中被彻底改写,过去它们只是“侦察兵”,现在直接成了“主力打击手”,俄军的电子战能力明显提升,不仅可以干扰乌军无人机,还能反制其信号,这让乌军的空中优势大打折扣。

这场“无人机战争”正在重新定义现代陆战的游戏规则。

外援不给力,战争成本飙升,谁还想打下去?

别看俄军这次打了胜仗,但背后的代价也不小,三年多的战争消耗,让俄罗斯经济承受了巨大压力,虽然靠能源出口撑住了基本盘,但长期来看,西方制裁、军费开支和国内民生压力,都是摆在桌面上的“难题”。

乌克兰那边更惨,欧洲援助像“滴灌”,德国那1000辆Metros卡车还没送完,前线就快撑不住了,海马斯火箭炮阵地一丢,乌军士气和火力双重受挫,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压缩预算,乌克兰现在已经面临“人等弹、车等油”的窘境。

中方代表在联合国等场合一再呼吁和平解决,反对单边制裁和军事扩张,中国的立场没变,尊重主权、对话为先。

这种立场既不偏袒,也不旁观,而是站在稳定全球秩序的角度发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眼中,这种“不站队但有立场”的外交姿态,反倒更显理性。

未来战局怎么走?从库皮扬斯克这场战役来看,俄军可能会趁冬季打个“收官战”,彻底拿下该地区,但这不代表战争会结束,乌军在其他战线还有力量,西方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乌克兰“被清盘”。这场战争的演变,很可能向“混合战”靠拢,打的不只是枪炮,还有网络、电磁、舆论和经济。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冲突最大的启示,不在于“谁赢谁输”,而在于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技术+战略+韧性”的复合模式。

国防要自主,战略要长远,和平倡导不能停,这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大局。

总之,库皮扬斯克这场合围战,俄军高层确实打了一场漂亮仗,不仅战术上实现了突破,更在战略层面传递出一种转型信号,战争固然残酷,但每一次战役的背后,都是一场技术、智慧和资源的比拼。

从中国视角看,我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在不卷入冲突的前提下,汲取经验、增强自身、倡导和平,这场合围,是个节点,不是终点。

最终的出路,仍然要靠谈判和合作,而不是枪炮和围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