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调调整稀土战略,企业已经收到保密要求,西方终于发现情况不对。

路透社等外媒报道称,中国已经发布了2025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和冶炼配额,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中方的首批配额发放时间从往年的第一季度推迟到了6月,且没有发布任何官方声明,各企业也被要求不要透露自身的具体配额数字。

中国低调发放稀土配额意味着什么

【中国决定低调下放稀土生产配额,以战略模糊确保自身主动权】


事实上,中国早就开始通过企业合并与配额制度,来强化对于国内稀土开采与冶炼的调控,且由于中国在国际稀土产业链上的地位,使得中国每年两次发放的配额总量,成为外界衡量全球稀土供应状况的晴雨表。

因此,全球贸易博弈越发激烈的大背景下,中国稀土配额发放的调整有着一定战略目的。

先说对内,在今年2月的时候,工信部发布公告,公开向业界征集针对《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与《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的相关意见。

有消息称,中国有意改变此前只调配控制国内稀土开采与冶炼的模式,将海外进口的稀土矿产,也纳入配额系统之中,以便进行冶炼总量调控,同时强化对所有国产稀土的信息追溯工作,追踪每一吨稀土的最终去向。

今年第一批配额的发放推迟,大概率就是因为意见征集,与相关的政策调整需要时间。

同时,参考过去几年中,中国对国有稀土生产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合并重组,能够获得稀土开采与冶炼配额的国有企业总数从6家逐渐减少到一南一北两大巨头,中国现在不公开发布配额信息可能也带有减少进口稀土冶炼管控相关政策调整的外部阻力,确保新政平稳落地。

中国低调发放稀土配额意味着什么

【能够获得稀土开采与冶炼配额的国有企业总数从6家组建减少到一南一北两大巨头】


在对外领域,中国现在低调发放配额,更多的是要确保自身的政策灵活性,增加后续对外经贸谈判中的筹码。

在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博弈之中,稀土一直是中国的重要筹码,在今年4月,中国对钐、钆等7类中重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后,部分美国车企因供应链中断面临停产风险,导致特朗普政府压力倍增。

虽然在经过日内瓦、伦敦的两场会谈后,中美已经商讨出来了一个贸易协议框架,且两国政府都在推动新贸易协议的最终签署,但特朗普本人的行事风格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即便未来能够顺利签署协议,中美贸易也面临着潜在风险。

中欧围绕经贸问题的谈判也进行得不太顺利,中国同样在利用稀土这张王牌,打乱欧洲的汽车等产业发展的步伐。

中国低调发放稀土配额意味着什么

【中国同样在利用稀土这张王牌,打乱欧洲的汽车等产业发展的步伐】


中美、中欧贸易谈判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中国仍旧需要通过低调下放配额,避免暴露自身在供给侧调控的实际情况,确保稀土这张牌的威慑力。

除了对外经贸谈判的问题,作为外界衡量全球稀土供应状况的晴雨表,中国公开发放稀土配额有可能引发国际稀土价格的波动,现在对配额信息进行保密,无疑有利于隐蔽自身产能数据,保证中国企业在国际稀土市场上的议价权。

可以说,中国现在改为低调发放稀土配额,核心就是以“战略模糊”换取在国际地缘博弈之中的主动权。

未来的配额政策可能随贸易谈判与国际稀土市场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形成一种更加“收放结合”的精准管控模式。

此外,中国国安部等部门已经明确将“关键矿产资源安全”列为重点任务,稀土又是军工、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材料,现在对国内的稀土生产配额数据进行保密,能够提升外界通过中国的资源调配信息,对中国整体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研判的难度。

中国低调发放稀土配额意味着什么

【稀土是军工、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材料】


去年,中国的稀土配额调整,就让外界意识到了,中国稀土开采的增速放缓,中国似乎正在保护国内的稀土资源。

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现在低调发放配额,与有关部门展开的打击稀土走私行动,以及对所有稀土产品的去向监控,都属于全面增强安全管控的一部分。

总的来看,中国此次以非常规方式低调发放稀土配额,本质是以“战略静默”构筑多维防御体系。对内通过配额延后与信息管控,为新政落地扫清障碍,强化资源全生命周期监管,对外则以模糊供给数据维持贸易博弈张力,使稀土筹码在美欧谈判僵局中持续发酵。

这种从“明牌管控”转向“暗线调控”的转变,既折射出关键矿产安全被提升至国安层级的战略优先级,也凸显中国在复杂国际博弈中“以静制动”的战术智慧——当配额数据从市场晴雨表升级为国家机密,全球产业链将不得不适应一个更难以预测却更具威慑力的中国稀土治理新时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