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来了 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都不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反对美国的霸权了,不仅如此,印度可能在美国的授意下在印太地区采取行动,从而影响金砖国家共同对抗美国霸权的合作,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戈亚尔表示,中印两国正在就稀土问题进行磋商。
印度总理莫迪做了个大动作,让不少关心国际局势的人都吃了一惊。印度直接否决了联合公报的通过,明确表示不打算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反对美国霸权。
这下,印度在金砖和上合组织里的“独行侠”形象算是坐实了,舆论一下子炸开了锅。都说印度向来习惯两头下注,这次却干脆选了边,把立场亮得明明白白,让人琢磨不透到底是算计还是冒险。
其实,印度这两年在国际场合的表现,确实让人看不懂。比如在天津上合峰会上,莫迪还和中国表态要做“伙伴”,转头就开始频频向美国靠拢。印度一面说要多边合作,一面又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搞得合作伙伴措手不及。金砖国家本来希望借扩容壮大声势,现在印度突然唱反调,这让金砖团结的愿景变得扑朔迷离。
仔细看印度的做法,会发现它在关键时刻总是瞻前顾后。比如金砖国家外长会,大家讨论反对美国霸权的时候,印度干脆不参与,态度冷淡。反倒在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里,印度表现得格外积极,还和美国谈好了大额贸易计划。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印度表面上没闹大,反而选择低调处理,给外界一种“吃亏也要忍”的感觉。
其实,印度的这些决策背后有自己的小算盘。印度对美出口占了相当大比例,莫迪政府显然不想丢掉美国市场。眼下制造业发展不顺,印度更看重眼前利益,想借美国的力量在国际舞台争取主动权。但现实很骨感,印度一边希望依赖美国,一边又想在区域合作中占便宜,结果往往两头都不讨好。
印度在区域合作里经常“拆台”。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莫迪还说着“中印是伙伴”,没过多久就推动对中国供应链的脱钩。金砖机制里,印度外长关键时刻缺席会议,导致联合声明没能通过。大家原本指望印度能在多边合作里发挥积极作用,结果印度总是出其不意地“掉队”,让其他成员国头疼不已。
最近还有个细节引发关注:印度一边和中国磋商稀土供应问题,另一边又参与美国主导的“清洁网络”计划,明显有跟着西方围堵中国产业链的意思。
能源领域,印度私下用人民币购买俄油,嘴上却还是公开支持美元结算。这样双重策略让人质疑印度到底想要什么。
这些操作背后,印度其实付出了不少代价。美国关税一上来,印度农产品出口大受影响,国内棉花等商品积压。
错过金砖和上合的合作红利,印度拿不到相关贷款和技术资源,本土产业发展也受到不少牵制。印度希望通过两面下注来获得最大利益,结果有些“鸡飞蛋打”的味道。
更棘手的是,印度的这些动作让自己在发展中国家阵营里变得越来越孤立。金砖成员国里,不少国家都开始公开批评印度的摇摆行为,认为它破坏了整体的团结。
中国虽然还在和印度就稀土问题沟通,但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印度如果失去合作可能会影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到时候想再回头,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印度对美政策的本质,更多像是“棋子”角色。在武器等关键技术上,美国始终没有真正放开手脚。印度以为靠近美国能获得更多好处,但现实往往并不如想象中顺利。历史上,日本曾经也有类似的被动局面,印度如果长期这样两头摇摆,很可能会成为大国角力中的“弃子”。
现在摆在印度面前的路其实很清楚。要么继续紧跟美国,争取短期市场利益,但可能在大国博弈中失去主动权和区域话语权;要么回到多边合作,借助金砖和上合的经济体量和资源推动本国产业升级。莫迪如果一味摇摆,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两头都不落好。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印度的每次抉择其实都影响着自身未来的路。选对了方向,或许还能在全球南方争取一席之地;选错了边,未来发展空间可能会越来越窄。
很多时候,看似聪明的“骑墙”策略,其实是一种不小的风险。对印度来说,如何在大国博弈里保持独立和主动,恐怕才是最现实的挑战。
这场关于立场和利益的选择,已经不仅仅是莫迪个人的“赌注”,更关乎印度未来十年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与命运。国际社会都在看,印度到底会不会成为发展的“关键先生”,还是会变成随时被放弃的“边缘角色”。
参考信源:释新闻|美国今起对印度征收50%关税,印度如何应对? 2025-08-27 20:12·澎湃新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