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办公室刷到一篇署名迈克尔·马卢夫的文章,挂在一家美国网站的首页,标题耸动得像电影海报。他说,中国把电磁脉冲装置装上了高超音速导弹,一旦头顶来一记,整片大陆的电网、通信会像被人拔了插头,医院黑屏,城市停水,社会秩序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塌下去,甚至“90%的人活不下来”。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同事探过头来,半开玩笑半认真:“这要是真的,我们回到煤油灯时代?”我合上电脑,心里打了个问号:他是在报警,还是在拉响预算的警铃?

EMP——电磁脉冲,这个词并不新鲜。它的原理不复杂:一个强到失礼的电磁波过去,电子设备的细小脆弱之处就会被连根拔起,雷达也好,通信也好,像是被火花从内部点穿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马卢夫文章里点名了中国的高超音速飞行器WU-14,后来外界把它称作DF-ZF,飞得快,轨迹灵活,躲得过拦截,再在预定区域释放EMP弹头——这是他笔下的构图。画面没有火光,没有蘑菇云,只有灯一盏盏灭下去的安静。美国东海岸如果被这么一下,供电塌方,急救停摆,城市供水的阀门失灵,社会会像被拉掉地基的楼,忽然虚空一脚。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福克斯新闻很快把这事又放大了一圈,找来专家,说中国西部试验场已经有了相关测试,进展快得惊人。镜头一转,又是标准的要求:中国应当“立即放弃”这类研发,不然“打破全球平衡”。我看着屏幕,忍不住想起另外一张老照片——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太平洋,核试验意外留下了一个新名词。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1962年,核爆之后,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夏威夷,路灯熄灭,无线电沉默。这是美方最早的“电磁脉冲课堂”。从那天起,美国国防部的台灯下多了一叠报告,EMP被列进重点课题。

战场上它也不是传说。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往伊拉克的高压线里撒碳纤维,看似不起眼的小丝,在电网上打了个结,短路、跳闸,巴格达周边大片黑暗,雷达失明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电子战更干脆,“E-炸弹”跟着巡航导弹找上门,电视台、指挥中心一处处掉线,城市像被人按下静音键。2012年,波音拉着军方做了个项目,名字很“美国”——CHAMP,一小时内连打七个目标,建筑外壳完好,楼里电子设备全“报废”,像被一道看不见的手摸过。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再往下翻资料,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做过旅行箱大小的便携装置,近距离“灭火”办公室里的电子蜂巢。对岸的俄罗斯也没闲着,“阿拉布加”这名字绕口,但设想简单:两三百米高空打开,几公里范围内,电子设备像集体短暂失忆。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当一些媒体把指头直直指向中国,却轻描淡写地掠过自家履历单,双标的味道不难闻到:只许我在实验室里点灯,不许你在图纸上画电路?问题是,技术从来不长在一个国界里。谁的现代化程度越高,谁越怕突然断电。美国的军队与社会都高度电子化,EMP这种“看不见的锤子”,对它的恐惧感更强,这可以理解但理解,不等于把恐惧当成事实的全部。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中国这边的公开材料,也不是没有。2021年,一篇电子战领域的论文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展示过一次测试:一套装置在一公里半以外让一架大型无人机失去控制,直直坠地。消息不大,却实打实地放在公开刊物上,说明这条路线在走、在收拢参数。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演习里,东风系列的某些型号也试验过电子压制,模拟割断对方信息节点。你可以说它“在路上”,但要把它夸张成“明天就能让半个大陆停电”,这跨度太大。美国国内的“拉警报者”也从不缺席。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2020年,彼得·普赖写过一份报告,警告中国的高超音速飞行器(HGV)和高超巡航导弹(HCM)如果搭载EMP弹头,会对美国本土、航母群甚至在轨卫星构成威胁。他把最坏的剧本写到了“东海岸上空一次爆炸,90%人口死亡,核电站熔毁,社会十八个月才能爬起来”。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他还提醒,中国的军事理论把EMP纳入信息战的大框,军队与关键设施从冷战时就开始加固,韧性不差。这样的表述抓眼球,数字扎人。但数字毕竟是数字,它来自假设、模型、边界条件,拿它当“必然”,就像拿天气预报当法条。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何况EMP这把“锤子”也不是万能。非核的电磁脉冲武器,作用半径往往就几十上百米,要做成“覆盖城市”的效果,需要系统工程:平台、功率、波形、投放方式、时序协调,短一个环节,像一条链子断在最细的地方。现代军用系统从电缆到机柜,有一整套硬化与屏蔽规范,战机机腹里那一层层金属网、指挥车里那些看着不起眼的接地带,都是“防打雷”的笨办法,但笨办法有效。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民用体系更脆弱,这是事实。特朗普任内曾签过一道行政令,督促关键基础设施“防EMP”,落地却谈不上轻松:改造贵,范围广,先从哪里下手?最后逃不开“先保少数关键节点”的现实逻辑。

把镜头再拉远一点。大国博弈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吓人词”。今天是EMP,明天可能是量子雷达,后天是AI蜂群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它们有真实的进展,也有夸张的叙述。每一个吓人词背后,往往站着两拨人:一拨是真做技术的,手里攥着测试数据,和工程口儿吵参数;一拨是跑预算的,抬着风险曲线去敲国会的大门。媒体喜欢把两拨人的声音混在一起,再配一张夜色中的城市停电图,视觉上很有说服力。可战争从来不靠图片分胜负。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也许更值得追问的是:一个国家的“抗打断能力”,到底靠什么堆起来?不是一枚导弹,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电网的分区自愈能力,医院的应急电源能撑多久,水厂的备用泵有没有定期开过机,交通信号的故障模式是不是“安全关闭”而不是“互相矛盾”。这听上去一点都不“战略”,却是最战略的地方。因为EMP打击的本质,不是“炸毁”,而是“让你一时失灵”。你能不能在一时之后,很快归位,决定了恐惧持续几小时,还是蔓延几周。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我也见过另一种叙述方式:把中国的每一个测试、每一段视频都打上“威胁升级”的标签,配上“必须立刻禁止”的感叹句。同时把美国、俄罗斯几十年里走过的路轻轻一笔带过,像是自然正当。新闻从来需要角度,但角度不该遮住视野。这不是替任何一方辩护,只是把两个事实摆在一起:一边担心别人有,一边又舍不得自己停。世界就是这样不体面,却很真实。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回到起点。马卢夫那篇文章我后来又翻过两次。文里那些“立即”“立刻”的词语,像让读者跟着心跳加速的鼓点。可当你把时间线展开,从1962年的核试验,到1991年和2003年的两场战争,再到2012年波音的试验项目、2020年的报告、2021年的论文,故事就不那么害怕了,它更像一个技术与对策相互追逐的长镜头。今天有人把EMP说成“改变世界的魔杖”,明天也会有人拿着一块更好的屏蔽材料在实验室里对它泼冷水。

“能够使世界倒退200年!”美媒曾呼吁: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该武器

夜深了,窗外的基站灯点着,远处变电站的白色陶瓷套管像静止的雕塑。信息时代的脆弱是真实的,技术争夺也是真实的。把夸张留给宣传,把工程交给工程,把对手当对手,把风险当风险。哪怕明天又有新的名词被推上热搜,又有人拿着更吓人的数字来敲门,我更愿意看那份枯燥的清单:多少公里电缆换成了屏蔽线,多少个机房加了接地与滤波,多少个重要节点做过断网演练,多少家医院把柴油加满并试运行过一次。你可能觉得这并不宏大,但它们会在关键时刻,悄无声息地把城市托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