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垃圾做的AJ5:艺术家重现“鞋海漂流”
644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1990年5月27日,货轮“汉莎号”从韩国驶往美国西雅图途中遭遇暴风雨,船上装载的6万多双耐克运动鞋被抛入太平洋。随后几年,这些鞋陆续漂到美国西北海岸,被称为“1990年大鞋灾”。三十多年后,美国雕塑家安迪·约德(Andy Yoder)以此为灵感,在佛蒙特州布拉特尔伯勒艺术中心推出个展《Overboard》,用垃圾材料重现这场意外留下的文化与科学遗产。
展览中,约德用他在华盛顿特区郊区搜集的废弃包装——包括蒂芙尼、可口可乐、家乐氏、麦当劳、耐克等品牌的纸盒与塑料——制作出240双仿制的耐克Air Jordan 5球鞋。这正是1990年那批随海漂流的款式。鞋子被整齐陈列在货架上,如同商店橱窗,却用色彩斑斓的垃圾重新构建出消费的幻象。
“我们早已对拯救环境的口号麻木,”约德说,“我希望用一种不说教、却能让人重新思考消费与环境关系的方式表达。”他认为,每一次购买行为都隐含着全球运输与资源消耗的链条——那场鞋灾正是消费体系脆弱性的象征。
约德用剪刀和热熔胶枪手工制作球鞋。他笑称自己“擅长翻垃圾箱”,但对包装视觉的运用极具策略:“我借助这些标志性的品牌形象,因为人们会立刻认出它们。鞋子的造型本身也很迷人,是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展览策展人、布拉特尔伯勒艺术中心馆长丹尼·利希滕菲尔德认为,约德的作品以轻盈、幽默的方式探讨海洋污染与消费过度,“他让观众以一种充满好奇的目光重新看待世界。”他指出,展览中还隐藏着“彩蛋”式细节——比如一只用啤酒盒做的球鞋被摆在一只漂白剂包装鞋旁,形成讽刺的对比。
约德在1990年时刚刚出道。他回忆,那场事故引发了收藏狂潮:球鞋漂上岸后,爱好者甚至组织“配对集市”,互换鞋子以拼出完整的一双。据《西雅图时报》报道,这些鞋在海上漂流数月后依然可以穿。
除了鞋迷,一群科学家也从中看到了研究契机。美国华盛顿州海洋学家柯蒂斯·埃贝斯梅耶(Curtis Ebbesmeyer)在得知事件后,意识到这批鞋可能成为研究洋流的天然实验样本。他联系了前同学、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研究员吉姆·英格拉姆(Jim Ingraham),利用一款名为“海洋表层流模拟器”(OSCURS)的程序追踪鞋子的漂移轨迹。
耐克提供的鞋子序列号成为关键线索。研究团队记录下漂流起点和各地登陆点的数据,通过模拟准确预测鞋子登岸的时间与地点。1992年,他们发表成果,证明这些鞋的漂移轨迹与北太平洋环流完全吻合。
此后,埃贝斯梅耶继续研究全球货柜坠海事件,发现地球海洋存在约11个主要环流系统,每个环流的漂流周期各不相同。从橡皮鸭到冰球手套,他追踪了数百起漂流事件,并出版著作《漂浮世界的测量学》,被称为“漂浮学之父”。
“我发现海洋学过去几乎不研究漂浮在海面上的东西,这是一种盲点,”他说,“我只是出于好奇开始追踪这些‘流浪者’,结果发现了海洋运动的秘密。”
约德将这一科学传奇转化为艺术寓言。他用垃圾拼成的球鞋,正如当年人们从海中打捞出的鞋——一种拾荒式的再发现,也是一种提醒。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作者观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