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视频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


人老了以后,相貌会因为体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我年轻的时候特别瘦,戴着狗皮帽子,穿一身劳动布的衣服。记得我18岁到21岁的时候在东北乡下,这个造型被人说长得像王进喜。


司马南:月上千、年上万,那十年王进喜在祁连山到底都干了啥?

王进喜


现在说到王进喜,估计很多人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讲老英雄的事迹。


以前条件非常艰苦或者说根本没有条件,因此王进喜的口号是:宁肯少活20年,也要拼命拿下大油田。王进喜同志身上这种工人阶级主人翁的责任感,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一定要争取创造最高的钻井记录的雄心壮志和念头,今天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铁人王进喜”的名字,所有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是都不太了解他在玉门油矿工作的十年间都干了什么。


那十年,王进喜创下了当时全国钻井最高纪录,创造了多项石油钻井行业的第一位,新中国石油工业玉门油田的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铁人王进喜“大战白洋河 标杆立祁连”的激情岁月。


司马南:月上千、年上万,那十年王进喜在祁连山到底都干了啥?


1958年初,那个时候我才两岁。石油工业部在玉门、新疆发起了高速、优质钻井劳动竞赛。这场“钻井大战”,是钻井队强者之间的较量。当时,玉门、新疆都派出了最强的阵容,一个要标杆立祁连,一个要红旗插天山,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王进喜是个急脾气,他提出“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口号,带领“贝乌5队”,请缨参加大战。


在玉门的白洋河,王进喜把行李搬到井场,不回家,24小时指挥打井。王进喜心中激情如火,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和工人们一起跟班作业,全队上下拧成一股劲,他们越干越好,井越打越快,在制定9月份钻井计划的时候,又立下了“月上5千”的目标。


“月上5千”在当时令人难以置信,因为
5千米是一般钻井队一年的工作量。


司马南:月上千、年上万,那十年王进喜在祁连山到底都干了啥?

王进喜与周总理


一场夺标大战打响,王进喜带领着队伍天被地床,追星赶月,口号是“宁肯人流千滴汗,不让转盘停一转”,最后夺取了月打井5口,月进尺5009. 47米,是世界少有、全国最高的钻井新纪录。


回顾往昔岁月,祁连苍苍,戈壁茫茫;非凡壮举,英名远扬。贝乌5队由此荣获了石油部颁发的“钻井卫星红旗”,王进喜则被誉为“钻井闯将”


司马南:月上千、年上万,那十年王进喜在祁连山到底都干了啥?


记得我两岁的时候到了安达县,离大庆只有几十里地,大庆和安达在外人看来差不多,连在一起。后来大庆油田越来越大,直到我从安达出来的时候,我们家后边就有磕头机,就有油井。


王进喜在祁连山取得世界领先的钻井奇迹之后,转战到了大庆油田,他始终以“更高标杆立祁连”的决心和意志,工作越战越勇,目标越定越高。


司马南:月上千、年上万,那十年王进喜在祁连山到底都干了啥?


1966年,我十岁了。这时候,在王进喜的带领下,1205钻井队年进尺突破10万米大关,超过了当时美国的“王牌”钻井队和苏联的格林尼亚“功勋”钻井队,成为世界顶尖级的钻井队。原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曾评价王进喜:他带动了全国钻井事业的发展!


司马南:月上千、年上万,那十年王进喜在祁连山到底都干了啥?

原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


“更高标杆立祁连,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高地!”这也是铁人故乡——玉门立下的发展目标。


王进喜因为积劳成疾,早早的离开了我们,但是王进喜的战友们——玉门儿女正在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冲天干劲,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司马南:月上千、年上万,那十年王进喜在祁连山到底都干了啥?


今天他们依靠得天独厚的风光热资源,在“追风逐日”中,玉门已成为甘肃省新能源产业的发祥地和光热发电行业的领跑者,并连续三年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绿色发展样板区、协调共享创新区、社会治理先行区、铁人精神传承区、改革开放新高地、文明城市新家园建设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在玉门,铁人精神代代相传,铁人精神永放光芒。说到玉门、大庆的历史勾连,我还有很多话想说,找个机会我再跟大家说得更详细一些。关于玉门、大庆,您了解多少?


责任编辑|胡言 子茜

部分图片|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