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武汉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曾就有人说如若细看武汉,你会发现每一天这座城市都是不一样的,许多人对于武汉的了解就是美食、美景,而鲜少有人会去了解武汉的历史,这座城市的传奇色彩会比塌的美食更加让你着迷。
武汉的历史其实并不长,被正式命名为“武汉”也只有90年左右,而历史上的武汉是重要的衔接点,东西南北水陆四通八达,从战略部署来说武汉是处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因此日本才会派遣情报人员大肆拍摄武汉,你可曾看到过日本人镜头下的武汉呢?
武汉比较有历史岁月的建筑,胜像宝塔,这个建筑建设在江边,早期时候是武汉一个比较有名的地标,因为最开始建设码头时就预备是建设在宝塔旁边,这样一来不管是商贸还是人来人往都能看到这个具有标志性的建筑,也算是武汉的象征。
只不过最后码头还是没能建设在宝塔的旁边,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个建筑的年限比较久了,如果在土地上进行就极其容易造成损坏。
尽管对宝塔进行过修复,但在日寇侵华以后,炮火还是将宝塔的主体造成了损坏,不过现在这座宝塔已经迁至黄鹤楼公园。
汉口集家嘴码头,这是当时人流量最大的码头,没有之一,无数的贸易往来货物都会从这里运进去,可谓是商贾云集,每到市集开始时,就会有许多船家停泊在这里,等待着商人的到来,而运送货和送人也是不同的价钱。
那时候为了形成统一,有专门管理船家的商会,对于船家的信息和送货载人都有准确的价格,这也是防止在贸易时有船家私自涨价,对码头和汉口贸易点造成影响。
在那时如果有船家不守规矩,还会遭到其他船家的针对,毕竟损人利益就是砸人饭碗。
当时日本情报人员带来了许多胶卷,拍摄了武汉许多重要和有名的景点,其中这张照片就是龟山下的晴川阁,因为武汉也属于历史上偏向于古城的城市,因此有许多这样阁楼和唐代的建筑。
晴川阁被日本人拍下后传回了日本,在日本一所学院对所有照片进行了整理,发布了这张照片的信息,不过晴川阁在侵华战争后就被损毁了,一直到了80年代中后期才重新开始修建,如今仍然屹立在龟山之下。
老一辈人爱听戏,总说戏里戏外就是一生,年少并不懂戏曲里的悲欢离合,直到长大以后才明白,戏曲里唱悲欢,唱离合,唱尽这一生的坎坷曲折,这所戏台就是位于汉口山陕会馆正殿的一处戏台。
那时候戏开场了,无论发生天大的事戏都不能停,而日本侵华以后,面对中国千年的传承视若无睹,为了强迫唱戏的人停下,改变这个历史习惯。

他们将枪口对准台上唱戏的角儿们,试图威胁他们,可他们宁死也要护住戏曲传承,最后被日寇射杀,死在了钟爱一生的戏台上,照片中的这个戏台也已经被毁坏了,至今未能修复。
这是位于汉口的中央车站,是一座欧式建筑的火车站,看上去非常大气,那时候许多车站大门之上都会挂着一个时钟,以此来提醒坐车的旅客、商人们,不要错过了时间,而火车站作为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之一,黄包车师傅们又怎么会错过呢。

那时在火车站外面,会有许多黄包车停在路边等待着客人的出现,那一天如果能够拉到一个富商,多给两块大洋当小费,这些黄包车师傅三天不出工都可以了,因此,那时候,几乎每天都会有许多人等候在那里。
当时汉口还有法国租界,而看过影视剧的观众们都知道,租界是不受中国管束的,但当时地方的巡警却要管理租界附近的治安,因为一旦影响了租界里的人,就会受到多方席卷而来的压力。

照片中就是一位巡警,正站在街道的中间,巡逻这租界附近的安全、管辖这一周围的治安问题,那时候巡警的身上通常都会带着一个小哨子,如果一旦有人闹事,就会吹响哨子,附近巡逻的警员都会前来支援。
汉口那时有好几个租界,因此供给享乐的地方也比较多,其中跑马场就是最受达官显贵们喜爱的场所之一,一般这里都是有商界比较有头有脸的人物买下来,并且通常都是不会对外开放的,只有一些少爷小姐们办理会员后可以自由出入。

而那时候的跑马场,除了供给马儿给富人们赏玩以外,还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开设一场赛马,和最开始的押注赌马差不多,选好自己看好的马,然后让马在赛场上奔跑,马儿获取的名次就决定你押注的钱是否可以翻倍拿回。
汉口码头,一个主要是走货物运输的码头,这里一般来往的都是一些大型的游轮或者货轮,拉的商品也是会有码头或者商会直接运输到仓库中去,私密性和安全性都比较高,那时候汽船升起的阵阵黑烟就是繁荣的象征。
在汉口的街市中,有许多这样的黄包车,那时候黄包车还有专门的商会负责,主要是经营黄包车的租售,以及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管理,同时也会对他们进行保护。
因为那时社会都比较混乱,如果交钱进入商会,那么如果遇到喝醉酒或者蓄意坑害的人,会由商会出面替这些底层的人解决。
并且那时候拉黄包车是非常有秩序的,除非是顾客有要紧的事,不然通常都是要挨着顺序前进,不可以出现像现代社会超车这样的行为,因为那时黄包车跑得速度都很快,且不好刹车会有惯性,如果超车和来向的人冲撞,就会使顾客受伤。
这是在武昌的郊外,那时候为了查看整体的地理面积,日本的情报人员除了去城市中拍摄,就连郊外都在拍摄范围之内,这张照片是老百姓正在用龙骨车给地里浇水,那时为了省事方便,所以就研制出了龙骨车,水车这样方便浇水的工具。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减少农忙的时间,对于妇人来说,这样的浇水方式也是非常轻巧的,那时候民生多艰,种庄稼的人都担心生活无法继续下去,所以一般都是妇女在家种庄稼,男人们就出去拉黄包车或者在码头做工,贴补家用。
下雨天在郊外一群正在赶路的商人,那时候商人遇到下雨天都是不敢停歇,会跟着大部队一起赶路,因为在那时,大多生活都比较困难,而这些商贩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些钱财,如果不能跟着大部队一起走,下雨天天黑也比较早,就很容易遇见打劫的人。

20年代,打劫的人有很多,如果单纯只是劫走钱财,或许还不用太过担心,可是那会儿都担心会不会东窗事发,于是,许多劫财的人,在拿到钱以后都会选择把商贩杀死,随便埋在大山里,因此,那时候赶路的商贩都是成群结队的。
武昌码头,一个载人比载货多的码头,那时大部分的码头都是有专门分配的,哪个码头载人,哪个码头拉货,因为有了规矩就不会存在说互相之间争抢的问题,武昌码头人来人往的,非常热闹。
那时在这种载人多的码头上基本上是看不到什么大船的,停靠在江边的都是一些小船,最多也就是能够拉走一家老小的中型船,且都是依靠人力滑动的,和汽船相差比较多,武昌码头的边上有许多商铺,一般都是以吃的和散货为主。
洪山宝通禅寺的正门,除了武汉以外,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座或多座寺庙,这样的情形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习惯,佛教在我国历史悠久,在历史上也有好几位皇帝是非常信奉佛教的,还有专门让寺中的住持去皇宫中充当皇家僧侣,在宫廷内为国祈福。
宝通禅寺的起源时间也非常久了,日本情报员拍摄下来以后,不仅用作学院的发行,还将我国的宝通禅寺印在日本明信片中,取名为武昌名胜,当时发行后也在日本售卖了很长一段时间。
看到这张照片是不是还以为是哪个公馆的照片呢,实际上这是国立武汉大学的全景照,拍摄这张照片时,日本情报员站在大学对面的山上,然后用高倍的镜头进行拍摄,在当时能够在放大后还拍摄得如此清楚的,并不多见。
这是在19世纪初建立的汉阳钢铁厂,很难想象在当时还有这么一所先进的大型工业工厂,清朝时期,关于军用工厂就有21家。
甲午战争前夕时,就有统计,中国人自办的工业厂房就有195家,因此日本情报员在拍摄时自然不会忘记这个钢铁工厂。
汉口在20年代时是当时全国的第二大城市,而它自古就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在成立为市区以后就与武昌城隔江而望。
在20年代末期汉口和武汉、汉阳进行了合并,成为了如今的武汉,也因为先进的产业和发达的贸易,武汉被称为了“东方芝加哥”,它的历史魅力鲜少有哪个城市能够企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