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极铁锤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应该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这是王毅主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涉台新论述。台湾岛内的媒体舆论从中嗅出了很大的信号:过去在中方在提及一个中国原则时,往往强调的是“反独”,而现在出现了新变化,上升到了和平统一的高度。这说明大陆对台策略有变化,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强调“反独”,现在是“反独”、“促统”同样都很重要,未来大陆对台政策将是“反独”和“促统”两条路并行。

王毅主任在慕尼黑释放出一个大信号:不仅“反独”,更要对台促统

王毅主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针对台湾问题做了新阐述,这对外发出了一个大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3年,马英九的前两岸问题核心幕僚赵春山就曾做过一个预判:2024年岛内选举结束后,大陆对台政策会有调整,将从“反独”转向“促统”,无论最后是谁赢得选举,都要面对大陆“促统”这一议题。

结合赵春山之前的预判,再看王毅主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新论述,显然大陆对台政策调整的迹象已经开始出现了。台湾岛内的舆论预判:未来大陆在国际场合阐述台湾问题时,将会更多地强调“坚持一中”与“支持和统”之间的关系。

岛内舆论还认为,既然大陆对台工作重心有了新变化,那么未来对台策略也会有所改变,现在正呼之欲出。总之,从王毅主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这段新表述看,显然大陆对台工作中心正逐渐转移到“促统”。换句话讲,这可能是大陆对台“促统”工作开始的信号。下面就来看一下王毅主任在慕尼黑所释放出的新信号。

(一)从实力变化、历史趋势、民心等多个角度看,台湾回归是大势所趋

近日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始了。一直以来,中方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所陈述的内容主要有这么几个重点:其一,中方对两岸问题的叙述;其二,中方对世界热点问题阐明自身的观点、看法和政策;其三,就是对大国关系做阐述。

在这次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王毅主任同样就中国的两岸政策以及对外政策又做了一番叙述。其中有关台湾问题的叙述向来被认为是重中之重。

据环球网报道称,在这次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王毅主任针对台湾问题做了这几点叙述:其一,统一必将实现,是14亿中国人民非常坚定的意志,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这是从民心、历史发展趋势两个维度论证两岸统一的必然实现。

王毅主任在慕尼黑释放出一个大信号:不仅“反独”,更要对台促统

毋庸置疑,祖国统一必将实现,台湾回归是历史必然趋势,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

事实上“统一必将实现”不仅仅是建立在民心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这更是实力带来的自信。目前两岸之间的实力差距是越来越大,解放军的军事实力完全碾压台军,现在台湾岛内正逐渐形成一种共识:现在大陆收台已经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要不要的问题。换句话讲,现在大陆之所以还未动手,主要是仍在争取和平统一,毕竟两岸同属一家,大陆显然希望能够在不流血、两岸都没有牺牲的背景下完成国家统一,但如果和平统一的希望破灭后,大陆随时都会动手,转向“武统”。

此外,中美两国的军事实力在持续缩小,甚至而言,在某些层面,中国已经远超美国。例如,在高超音速武器、海军舰队规模方面,美军已经凸显出极大的劣势。而且随着近年来解放军“区域拒止”体系的不断完善,从军事角度看,美军战时介入台海的概率越来越低。

日前岛内知名两岸问题专家苏起在做客“少康战情室”时曾表示:未来5年,美军将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军力,这是美国的一个空窗期。过去美军的对手主要是中东的一些小国,这些都是不成比例的较量,现在美军要面对的是和他体量很相近的解放军,美军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军力,未来至少5年,美军军力会有一个空窗期。

更早之前,新加坡的一名国际政要曾针对台湾问题做出这么一种论述:台湾问题之所以会延续到今天,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因素,当中美实力出现变化时,两岸局势也会有变化。

换而言之,随着中美两国的实力差距变得越来越小,解决台湾问题的窗口正变得越来越大。从目前的趋势看,相关迹象已经开始出现了,大陆的造船业蒸蒸日上,目前解放军已经拥有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其规模已超越美国海军,成为全球第一。而美国的造船业却在持续走下坡路,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两国海军规模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而美国国内的舆论对此却很担心,他们认为,从过去的海战经验看,庞大的造船业是打赢海战的关键基础。

王毅主任在慕尼黑释放出一个大信号:不仅“反独”,更要对台促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实力差距越来越大,中美军事实力差距越来越小,时间完全在大陆一边

所以如果从实力的角度研判的话,时间完全在大陆一边,统一的趋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为一种必然。

其二,王毅主任再次提到了《开罗宣言》。在谈到台湾问题时,《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是两个完全绕不开的公告。这两份国际公告是战后世界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期间,《开罗宣言》明确写道:战后台湾回归中国。美国、英国都是在上面签了字的,而《波茨坦公告》又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同样美国、英国又都在上面签了字。

这是从近现代历史的维度充分证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回归中国有着很充分的国际法律依据。

这次王毅主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再次提及这两份国际文件还有另一层意思:反驳近期西方内部所盛传的“台湾地位未定论”。

近期美国内部正盛传“台湾地位未定论”,美国“在台协会”负责人罗森伯格就公开叫嚣,“台湾地位未定”。事实上,美国此举是想完全掏空一个中国原则,为支持“台独”提供一种非法的理论支撑。那些还在大喊“台湾地位未定”的西方政客可以好好看看《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早在二战还未结束时,台湾的地位就已经确定:回归中国,它是中国的一部分。

(二)王毅主任针对台湾问题做了一个新论述,这释放出了一个大信号

其三,王毅主任还提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应该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维护台海和平,必须反“台独”。

王毅主任在慕尼黑释放出一个大信号:不仅“反独”,更要对台促统

王毅主任提到了一个新论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应该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

这句话是这次王毅主任在提及台湾问题时所阐述的一个新点,它也引起了岛内舆论的强烈关注。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与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做逻辑连接是中方对台湾问题表述的新点,岛内舆论对此做出了一个解读:这次王毅主任在慕尼黑强调了未来两岸关系的大方向,“促统”与“反独”同等重要。

针对王毅主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做出的新论述,岛内专家苏泳霖做了一个深度解析。他撰文称:如果比较过去大陆在台湾问题上所做的阐述会发现:后半句的“反独”、“台独”与和平水火不容很常见,属于旧的表述,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应该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属于新表述,也可以说是较为罕见,将“坚持一中”与“支持和统”进行逻辑联结,就大陆官方在国际场合的涉台论述而言,尚属首次。

苏泳霖分析这背后或许有三种考量:其一,近年来美国不断炒作台海局势的紧张,炒作大陆准备要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甚至不断做台海兵推,做所谓的“台海开战时间预测”,仿佛台海冲突就在眼前。

美国的目的也很简单,这是想把国际目光都吸引到台海,让更多的外部势力介入其中,从而给大陆以很大的国际压力。而王毅主任在国际公开场合强调“和平统一”,显然是对美国近年来不断炒作台海开战的回击,这是在告诉国际社会,中方始终坚持和平的立场,不会像美国所炒作得那样,贸然对台动武。当然和平统一终归是统一的重要选项,王毅主任也是在提醒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统一是必然,两岸局势不会有维持现状这一选项,两岸的最终结局只会是统一。

王毅主任在慕尼黑释放出一个大信号:不仅“反独”,更要对台促统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掏空一个中国原则,佩洛西、麦卡锡等人就是一个典型

其二,这是为了应对外部势力虚化一个中国原则而采取的新论述。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了虚化一个中国原则的力度,政客窜台、发展日益密切的非官方关系、频繁干涉中国内政、不断地对台军售,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了岛内“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径。更有甚者,美国国内政坛甚至还公然提出了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这是要把长期以来国际社会所认可的一个中国原则虚化到极点。

近年来,台当局也不断地向西方内部砸重金,做游说,邀请西方政客窜台,这就更加剧了西方国家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掏空趋势。虽然美国政府经常自称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变,不支持“台独”,但美国国会的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佩洛西窜台、麦蔡会更被大陆认为是直接挑战一个中国的“红线”。

所以在此背景下,大陆对美国日益流于表面、言行不一的做法感到很难不满,这次王毅主任做的新论述就是一种反击。从表达程度看,不支持“台独”、反对“台独”、支持中国和平统一显然是一个递进的趋势,这也是在呼吁各国奉行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不能流于表面,而是要转化为对中国和平统一的认同。

其三,这次王毅主任的表态凸显出了一个大信号:下一步大陆将展开对台“促统”工作。

过去大陆对台政策主要以“反独”为主,即致力于打击台湾岛内的“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所以纵观过去大陆官方在对台问题上的论述,主要强调是反“台独”。但这次王毅主任发出的新论述凸显出一个大信号:大陆下一步将会“促统”和“反独”工作并行开展。从这次王毅主任把“支持和平统一”放在前面表述看,甚至可以说,今后“促统”工作将比“反独”更加重要。

王毅主任在慕尼黑释放出一个大信号:不仅“反独”,更要对台促统

未来出了“反独”,大陆对台还要展开促统,让台湾快速回归,两岸尽快统一

这次王毅主任提出的这一新论述还是建立在岛内2024选举背景之上。对大陆而言,赖清德是一个已被政治定性的激进“台独”分子,赖清德在选举期间曾高喊要坚持所谓的“蔡英文路线”,而这条路线也被大陆做了定性。从赖清德过去一贯的表态看,显然他上台,不要指望两岸关系会有转圜,未来大陆必将会继续对民进党当局做出反制。未来大陆对台“反独”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转化为“促统”的实质成果,所有“反独”“促统”的手段,无论是否带有强制力,都会以和平统一的名义展开。

苏泳霖最后坦言:考虑到当前台海局势的背景:赖清德赢得选举,要在5月份上台;大陆断然否认台当局在金厦水域的自行划线,并展开海警日常执法活动;再结合王毅主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新论述,大陆对台新策略正呼之欲出。

如果综合苏泳霖的这三点分析,很明显,大陆对台工作重心已经出现了要调整的信号,即从“反独”逐步向“促统”转移。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这一点,其实早在2023年台湾岛内就有专家曾经做过相关预判。

在过去的2023年,马英九的前两岸问题核心智囊赵春山根据自己对两岸局势细致的观察与理解,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论断:2023年大陆会按兵不动,2024年岛内选举过后,大陆对台政策要有调整,将由“反独”转向“促统”。赵春山还特别强调:大陆的“促统”工作不会受岛内2024选举结果,无论最终是谁赢得选举,大陆都会在2024年开始对台展开“促统”工作,而赢下选举的人都要面对大陆“促统”这一议题。唯一的一个区别是:可能会由于上台者不同,大陆会在“促统”方面采取不同的手段。

现在回看赵春山这一论断,再结合王毅主任在慕尼黑所做的新表态,显而易见,接下来大陆对台策略就是以“促统”为核心。

而就在1月下旬,赵春山曾在岛内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再次强调,大陆不会让台湾问题久拖不决,不会给美国持续打“台湾牌”的时间和空间,不会让当前的两岸分离现状一直维持下去。

王毅主任在慕尼黑释放出一个大信号:不仅“反独”,更要对台促统

赵春山曾断言:大陆不会让台湾问题久拖不决,2024年后,大陆将对台展开促统工作

赵春山还表示:在胜选后的表态中,赖清德似乎很小心,并没有触及会引爆台海局势的“法理台独”议题,但大陆担忧的是,赖清德上台会加速“去中国化”趋势,让两岸的“心灵契合”变得越来越远,从而弱化两岸统一的基础。所以赖清德上台后,大陆也会紧盯其是否会进一步采取“去中国化”的举动。

最后赵春山强调,虽然当前岛内选举结果已经结束,但大陆还在观察美国总统选举的最终结果,美国选举过后,两岸将进入一场“促统”和“拒统”的斗争阶段。而从“反独”到“促统”的战略转移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2024年对两岸局势而言可能是一个重要转折时间点,如果未来有一天再回看的话,或许2024年也是祖国统一历史进程的重要时间节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