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有这样一个小镇

全镇只有12万人口

却能每年生产出5亿顶帽子

全球三分之一的棒球帽

都来自这里

山东这里每年产5亿顶帽子,做着全球30%的“头部”生意

这里就是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

“中国制帽之乡”

农活制帽两不误

在李哥庄镇

上到70岁,下到20岁

大家都能靠帽子解决就业

和做衣服不同

帽子的每一个部分

都可以拆出来单做

因此

李哥庄镇不少人都是

一边做农活

一边在家接单做帽子

山东这里每年产5亿顶帽子,做着全球30%的“头部”生意

经验丰富的村民

可以同时接下四五家帽厂的订单

一个月就能挣2万多元

小镇的“头”等生意

1985年

一名港商与当地工艺品企业合作

成立了胶州第一家现代制帽企业

山东这里每年产5亿顶帽子,做着全球30%的“头部”生意

△在胶州市李哥庄镇一家制帽企业,工人在生产出口棒球帽。

当时制帽厂

年产帽子达到1800万顶

职工超过1000人

带动了周边不少工作坊

围绕帽子发展产业

1996年

另一家规模更大的制帽厂成立

容纳周边5000多村民就业

间接带动周边个体户200余家

此时,李哥庄镇的制帽产业已初具规模

山东这里每年产5亿顶帽子,做着全球30%的“头部”生意

这两家企业

为当地培养了不少

经验丰富的制帽“专家”

这些“专家”最终成为

帽子产业爆发式增长的主力军

帽子加工产业链升级

现在的李哥庄镇

依然保有家庭式加工的传统

但不少企业也在做自动化转型升级

当地制帽商会牵头

创建了2000平方米的共享工厂

山东这里每年产5亿顶帽子,做着全球30%的“头部”生意

帽带、魔术扣等零部件

都可以通过共享工厂智能化制作

一个人可以看6台机器

日生产帽带25万个

山东这里每年产5亿顶帽子,做着全球30%的“头部”生意

目前

共享工厂配备了80多台智能设备

可以完成帽檐、帽带等

80%的工序

整体效率提升4倍

生产成本降低了30%

周边200多家制帽厂

都享受到了共享工厂带来的便利

山东这里每年产5亿顶帽子,做着全球30%的“头部”生意

如今

李哥庄镇的帽子订单遍及全球

一年生产帽子5亿顶

年产值40亿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