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是谁?

他是开国元帅,参与数百场战役,立下赫赫战功。他的故事流传在民间,为世人称赞与敬佩。

这位伟大的军事家,在1972年1月6日与世长辞,街上百姓纷纷自发排队送别陈毅,悼念这位爱国将领,缅怀他为新中国做的贡献。

1月5日的下午,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和悲伤的气氛,低声地呜咽充斥着房间。陈毅在与大家做最后的告别,他向妻子和子女们交代了以后的事情。

1972年,陈毅临终前嘱咐王震:此人曾经要杀我,不要让他受委屈了

他不停地扫视周围的人,似乎在寻找着谁,这时,他的部下王震到他的身边问道:“首长是还想要见谁,我这就去给您寻来。”

陈毅摇了摇头,对他说:“他没有来,也来不及了……我马上要离开了,你要照顾一下那个人,虽然他曾经想杀我,但……但我不怪他,切莫委屈了他……”

王震一边抽泣一边握紧陈毅的手,说道:“首长您放心,我一定不负所托。”

那么陈毅所说的人是谁呢,他为何让陈毅在临终之前还如此挂念?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故事呢?

1972年,陈毅临终前嘱咐王震:此人曾经要杀我,不要让他受委屈了

高度的警惕性,却误绑了陈毅

陈毅临终嘱托需要照顾的人便是谭余保。要说这谭余保与陈毅的相识,还是因为一次误会。

谭余保是一位革命战士,他早年跟随毛主席上井冈山,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我党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而谭余保听从中央的命令,留下来组织湘赣地区的游击战争,密切联系当地群众,壮大革命队伍。

然而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谭余保的湘赣边游击队却失去了联络,众人十分担心。

多次派遣联络员进入武功山和九陇山寻找他们的踪迹,但都无功而返。

这天,各位首长再次召开会议,说起了谭余保这支游击队,陈毅决定要亲自去寻找谭余保这支队伍。

1972年,陈毅临终前嘱咐王震:此人曾经要杀我,不要让他受委屈了

陈毅与随从的副官加上两个护卫,一共四个人便出发去往九陇山。一路上都比较太平,就在将要进入九陇山的时候,从草丛里出来了几个人,将他们围住。

这些人正是谭余保游击队的负责人段焕竞和刘培善,他们每日都要在山附近巡逻,就怕有奸细叛军混进来探听情报。

遇上了陈毅等人,自然是十分警惕的,刘培善问道:“你们是什么人,竟然想要闯入九陇山。”

陈毅如实回答了他来的目的,又得知他们便是谭余保的游击队部下,非常高兴,便提出来要带领他们下山。

刘培善内心纠结,不知道该不该信任这几个人,于是,便将知道的情况写成书面报告,叫人连同陈毅等人一起带到谭余保那里,让他处理这件事。

就这样陈毅等人被蒙上黑布,带上了九陇山,一路上游击队员将他们盯得很紧,也不许他们交头接耳。

1972年,陈毅临终前嘱咐王震:此人曾经要杀我,不要让他受委屈了

到了游击队的驻扎之地,陈毅觉得等见到谭余保同志就能真相大白了,于是他向士兵询问,什么时候能见到谭主席呢?

士兵对他冷漠地说:“你们还想见谭主席?待会你们还是先过了颜主任这一关吧。”

陈毅疑惑这个颜主任是谁?正想着,突然有人进了关押着他们的房子,此人正是湘赣省肃反委员会主任颜福华。

这颜福华最恨的便是投敌卖国的背叛者,他在接见陈毅之前,恰好正在读报纸,报纸上写着“江西省共产党首领陈毅投诚”。他非常生气,大骂这些人。

而这时士兵又告诉他,有一个叫陈毅的人昨天带着几个人准备进入九陇山,这同名同姓误会可就大了。

颜福华立刻到关押的地方,不等陈毅开口便说:“你这个叛徒,竟然敢冒死刺探我军情况,我是湘赣省肃反委员会主任颜福华,最恨的就是你们这种首鼠两端的人。今日你们落到我手里,就算遇对人了。”

1972年,陈毅临终前嘱咐王震:此人曾经要杀我,不要让他受委屈了

陈毅连忙解释道:“我不是那个汉奸,我是中央派来与你们联络的……”话还未说完,颜福华便命人给陈毅塞了一块抹布,陈毅又气又急,心想:早知道我多带些人来了,这可如何是好,只能等谭余保来了。

颜福华没有权力直接杀了陈毅等人,于是他连夜去告诉谭余保“江西省大叛徒”陈毅自投罗网到了这里,谭余保听后非常震惊,众人商议决定先将他们吊起来晾三四天,看看他们会不会熬不住了说真话。

就这样,陈毅他们被吊在房梁上,悬挂了四天四夜,但仍旧坚称自己是中央派来寻找他们的,不是那个叛徒陈毅。

谭余保也心里拿不定主意,要是直接杀了万一真是中央的同志岂不是错杀无辜,可要是跟随他们下山,万一有埋伏岂不是害了这些游击队的兄弟们。

1972年,陈毅临终前嘱咐王震:此人曾经要杀我,不要让他受委屈了

于是,谭余保决定先审问一下,他命人将陈毅从房梁上放下来,带过来进行询问。陈毅终于见到了谭余保,他高兴地说:“谭余保同志我可算见到你了,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陈毅啊。”

谭余保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说道:“我认识你,你做的报告我听过很多,你向我们讲大道理的时候滔滔不绝,怎么一转头就去投靠反动派去了?”

陈毅斩钉截铁地说:“我陈毅此生就是战死沙场,也绝不会投降,我有自己的信仰和信念。”

谭余保见他这样,一时间有些蒙圈,但他突然想到陈毅一直提倡国共合作,于是质问他:“你若不是叛徒,为什么一直促成国共合作,那国民党杀害了我们多少同志,红军反“围剿”和长征皆是拜他们所赐,你为什么不批判他们,还要引狼入室呢?”

由于谭余保太过激动了,甚至用枪管狠狠地戳了几下陈毅的头,并且直言要杀了陈毅。

陈毅见状非常愤怒地说道:“你不分青红皂白便要杀了我,这与莽夫有什么不同,我被吊着几天几夜,你说话就说话,为什么要打我的头?”

1972年,陈毅临终前嘱咐王震:此人曾经要杀我,不要让他受委屈了

谭余保更生气高声地说:“你说我不分青红皂白,你们这些人只知道发命令,可一到艰苦的时期便躲了起来,这几年我怎么不见你发号施令呢,是投降之后乐不思蜀了吧!”

陈毅借机告诉谭余保,他不发号令是因为当时他们受到了更严重的围剿,他们一边保存实力一边分散撤退,后来他和谭余保一样逐渐与大部队走散。

陈毅见谭余保没有打断他的话,知道谭余保听进去了自己的话,便继续说道:“谭余保同志,我知道你这几年过得是心惊肉跳、寝食难安,组织上也无时无刻不挂念着你们,我这次来寻找你们便是来传达中央的指示。”

说完还将项英同志的亲笔信拿给了谭余保,但谭余保也非常的聪明,他不相信这封信的真实性,便让陈毅拿出证据,证明这封信是项英同志亲手写的,否则只能杀了他们确保大家的安全。

陈毅回答:“你可以派人下山查看,项英同志就在南昌,我要是说假话你立刻枪毙我,绝无怨言。”

1972年,陈毅临终前嘱咐王震:此人曾经要杀我,不要让他受委屈了

真相大白,得到了原谅

众人得知陈毅让谭余保派人下山打听,坚决不同意,大家都害怕这只是一个诱饵,于是纷纷要求杀了陈毅。

陈毅听到后,大声喊道:“你们不能杀我,我死了去哪里找到党,难道你们还想与组织继续失联吗?”

谭余保安抚了大家的情绪,自己认真地想了一夜陈毅的话语,第二天凌晨,他派了三个精干的士兵下山探听消息,看看是否真如陈毅所说的那样。

这期间,谭余保到关押陈毅的茅房,询问了他如今革命的形势,以及当时红军反“围剿”后进行长征的情况。

陈毅看得出他是有心回到组织身边的,只不过还不信任自己。于是耐心地给他讲述了这几年的事情,并且向他解释了为什么要国共合作。

当时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陷入了更严重的危机,日本虎视眈眈想要三个月拿下整个中国,而如果想要赢得这场战争,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国民党的军队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如果能够达成国共合作、一致对外,那将会对我们击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很大的益处。

谭余保听了之后,心中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这时,外出的人也回来了,他们告诉谭余保,确实冤枉了陈毅,他就是中央派来的党代表,陈毅找了游击队好久。

谭余保问士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士兵告诉他,这次下山他们遇到了新四军,恰巧接待他们的人是认识谭余保的老朋友曾山。

曾山一听谭余保绑了陈毅,还打了陈毅的脑袋,十分着急,立刻将文件和项英的介绍信以及自己的一封亲笔信交给了士兵,让他们务必快马加鞭回去,让谭余保向陈毅道歉。

谭余保听完之后,非常懊悔,他立马命人放了陈毅等人,并且要给陈毅下跪道歉,恳求陈毅将自己也绑起来吊在房梁上四天四夜。

陈毅笑着说道:“我明白这几年你们时常会遇到奸细,也被叛徒坑害过,今天我不怪你们,还要夸奖你们的警惕性很高嘛!”

1972年,陈毅临终前嘱咐王震:此人曾经要杀我,不要让他受委屈了

谭余保很不好意思,后来陈毅告诉他中央要将他的游击队进行改编,正式成为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一大队,他问谭余保:“将你们收编你愿意吗?这可是要给你上个‘紧箍咒’呢。”说完哈哈大笑。

谭余保立刻表示了自己的忠心,他说道:“我们坚决服从党中央的决定,也决心参加抗日战争,坚决打赢这场保家卫国的战役,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陈毅很是欣慰,就这样谭余保率领部下接受了改编,奔赴抗日前线,陈毅也选择原谅他的行为,也正所谓“不知者无罪”嘛。

大将风范,令人佩服

谭余保将陈毅绑起来吃尽苦头,这要是放在其他人身上,可是要结下梁子的,可是陈毅将军非但没有处处为难,还选择原谅了他。

这样的大将风范,世间能有几人?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新中国成立以后,陈毅将军听闻谭余保依旧会因为这件事情闹心,便派人给他送信。

信中,陈毅将军告诉谭余保,这件事情在他的心中不算什么,他希望谭余保能放下心中的愧疚,抬起头来为革命事业奋斗。如果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尽管说出来。人活一生,若不能坦坦荡荡的,那有什么意思呢?

谭余保收到信后,感激涕零,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说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陈毅同志。而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谭余保也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高度警惕不代表六亲不认,如果因为矫枉过正的警惕性而误杀了自己的同志,那将会使所有人愧疚终生。

1972年,陈毅临终前嘱咐王震:此人曾经要杀我,不要让他受委屈了

于是谭余保吸取教训,在以后的革命道路中,遇到来送信的同志,他不会鲁莽地怀疑,而是会仔细考察,派人暗中调查,来分辨真伪。

又过了几年,陈毅受到了“四人帮”的伤害,加上之前打仗落下的毛病,身体情况每况愈下,谭余保听闻后写信向陈毅问好,让他保重身体。

陈毅每次收到信都会与旁人讲起这段往事,所以在他临终的时候,他依旧放心不下谭余保,他担心谭余保耿直、眼里不揉沙子的性子会吃亏。

这才在弥留之际,还安排自己原先的部下照顾谭余保,他不想谭余保受到委屈,这样的胸襟让人听了心中甚是佩服。

结语

陈毅去世八年后,谭余保也去世了。他始终念念不忘陈毅对他的恩情和宽容,两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们这段“误打误撞”的佳话却一直流传至今。

谭余保晚年身体不好的时候,王震派人将他接到北京的大医院救治,用心照料直至其去世,这也算是完成了陈毅的遗愿。

陈毅将军的大度,谭余保的知错能改,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生活中也许会遇到别人冤枉自己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记仇,要有容人之量,多换位思考,这样生活才能更舒心些。


来源:全民历史观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