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广西卫视《第一书记》的一期节目播出之后,节目中的主人公杨六斤收到了将近500万的捐款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堂哥突然出现,表示可以将杨六斤接到自己身边同住,这一举动让很多人怀疑,这堂哥怕不是别有所图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会是什么?杨六斤为什么会收到这么多的善款,他的堂哥又会是什么用心呢?

故事的开始要从广西隆林的一个小山村说起,小山村地处偏僻,交通不发达,村子里住着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年们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六斤的父母也不例外

2000年3月20日,杨六斤出生了,他的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将出生没多久的六斤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

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相互陪伴,父母的偶尔归来,这或许就是小六斤童年最幸福的时光了,在六斤七岁的那一年,家里迎来了接二连三的变故

杨六斤刚满七岁,他的父亲就在外地打工的时候发生意外,最终不幸离世,而他的母亲,也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改嫁

如果说父亲离世,母亲改嫁对于年幼的六斤来说,是晴天霹雳的话,那压到他的最后一棵稻草,想必就是爷爷奶奶的离开了

六斤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两位老人家白发人送黑发人,内心悲痛欲绝,没过多久也就相继离世

年仅七岁的杨六斤,彻底地成为了孤儿,此时懵懂的他开始意识到,以后的生活,怕是只有靠他自己了

当然了,杨六斤也不是一个亲人都没有了,他还有一个堂哥,就是我们故事开头提到的那位,堂哥名叫杨取林,常年在外打工,自给自足都有点够呛,更不用说让他再养一个孩子了

不过他也不是完全不管自己的堂弟,每年他都会托人给弟弟带去500元的生活费,希望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到孤苦伶仃的堂弟

知道一切都得靠自己的杨六斤,被迫褪去孩子的童真,穿上大人的伪装,学习着自己照顾自己

六年的时间里,他不仅学会了生火做饭,还学会了帮邻居养猪放牛,以此来赚取一点生存的口粮

当《第一书记》栏目的记者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麻利地帮邻居喂猪,那熟练的动作让人心疼,实在是很难把他的行为和年龄联想到一起

他早上起来喂完猪,才能偷得一点空闲,给自己简单的做份早餐,他往锅里倒了一点米饭,盖上锅盖,简单地为自己煮了半碗米饭

他说自己一个人吃得不多,半碗米饭就点辣椒,就足够吃上一天了,如此艰苦的条件,小六斤却乐在其中

今天的早饭不能在家吃了,待会要去山上放牛,他走到邻居大娘的家门口,接过大娘递过来的绳子

邻居大娘望着这么懂事的孩子,心里也是十分难过,“锄地砍柴 田里的农活都干 一想到他就想哭 他的命很苦 太苦了”

好心的大娘平日里也会帮衬着点小六斤,送点油米之类的必需品

来到山上,六斤便开始寻找着野菜,几年来,他已经尝过了山林间几十种的野菜了,经验可以说是相当丰富

在他熟悉的一块小地盘,找出六七种野菜那都是小意思,“这种细细长长的就是野菜”“这种也是野菜,但吃的不是叶子”

找完野菜,六斤发现自己没有带筷子出来,便开始自制,山林间小树枝随处可见,他掰了一根做成了简易版筷子,也无所谓干不干净,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早餐

记者看着小六斤熟练地吃着“野菜”,拿着米饭就辣椒,这似乎已经是他的家常便饭了,他吃的欢喜,记者在一旁却看的心疼

十几岁的孩子,原本应该在课堂读书,尽情享受青少年时光的年纪,却要在林间放牛,靠着自己的双手,艰难地维持生存

到了下午,六斤想要去捕鱼,便开始自己制作工具,他将一个塑料瓶拦腰切开,在里面放进蚯蚓

用烧红的铁钉在塑料瓶上打个小洞,再把线穿过去,这样一个简单的钓鱼设备就完成了

来到水库,六斤将准备好的鱼饵放进瓶子里,再扔进水中,一个下午的时间,不出意外的话,晚上应该能吃到一顿美味的鱼肉了

菜都买不起的他,更不要提肉了,每次想要开开荤的六斤,就会来水库领取一点大自然的馈赠

钓鱼等待的时间是枯燥的,他带着一小袋的洗衣粉来到下游,脱了衣服就准备洗澡,在这天然的浴池里,他似乎早已习惯

没有洗发水和沐浴露,他就用洗衣粉代替,没有毛巾,他就用树叶来擦身,这般艰苦的生活,实在很难想象,他一个孩子,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洗完澡,顶着湿漉漉的头发,就开始回上游检查战果,一下午的时间,六斤布置的装备里面收获颇丰

鱼儿虽小,但数量挺多,他满意地带着17条小鱼开始返程

到家后,他便开始起锅烤鱼,记者忍不住询问,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去做,会不会很累,“习惯了 不累就会饿死”六斤微笑着说出这句话,谁也不知道他的心里有多么的苦楚

一个人生活,什么都得靠着自己,就连生病的时候也不例外,没有人照顾他,想要不被饿死,就只能靠自己出去觅食

记者的心头一酸,想想他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为什么要承受的就有这么多

“衣服烂了 就自己拿针线自己补 如果哪天我病倒了 都没人知道”小六斤的心里十分委屈,说出这话的时候,脸上满是无奈

回忆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爸爸去世了,妈妈改嫁了,爷爷奶奶也不在了,唯一的堂哥还远在外地

无依无靠这么些年,受了欺负只能咬咬牙,把委屈揉碎了吞进肚子里

说着说着,六斤的泪水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最挂念的,就是多年未见的妈妈和弟弟

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怎么样,不知道弟弟会不会被别人欺负,自己这个做哥哥的,却没有能力去保护他

明明自己才是那个最需要被照顾被保护的人,却还在担心弟弟,这孩子,真是懂事得让人心疼

节目组通过多方打听,终于联系上了六斤的妈妈

一路上,六斤靠着车窗一言不发,心里可能在想待会儿见到妈妈该说些什么,该做些什么,也可能在想当初妈妈离开的时候,为什么不带他一起呢

六斤妈妈所在的村子,也很是偏远,坐一上午车之后,还得走将近两个小时的泥巴路,小六斤自从下车以后,就没有停下来休息过

似乎在他的脑海里,这一行已经期待许久,他生怕去晚了,就见不到妈妈了

妈妈知道儿子要来,早早地就在门口等待,母子相见的那一刻,无数的思念涌上心头,再多的话语也化成一个拥抱

六斤妈妈将儿子抱在怀里,紧紧地贴着他,六斤见到妈妈,心里的委屈一下子就憋不住了,放声大哭了起来

这几年的孤独,委屈,劳累,似乎在这一刻都释然了,天底下没有什么比妈妈的拥抱更温暖的了

六斤将自己的思念告诉妈妈,懂事的安慰妈妈不要哭,不然自己也会忍不住,妈妈擦着自己的眼泪

告诉儿子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想他,“吃饭也想 睡觉也想 过年也想”

六斤问妈妈,当初为什么只带走了弟弟,是不是不想要他了?妈妈心里十分自责,当初将他留在爷爷奶奶家实属无奈

后来得知爷爷奶奶去世之后,自己回去找过,但没有找到,还以为他已经被别人带走了

妈妈看着眼前的儿子,实在是不敢想象,这些年,六斤一个人是怎么熬过来的

她特别想要弥补对六斤的亏欠,但依旧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她能够做的,就只有替六斤缝补他身上那件破烂的外套

临走前,她给六斤装了一袋子干净衣物和毛巾,还从院子里拿了一根腊肠,六斤还是没有办法回到妈妈的身边

夜深了,离开的时候,六斤是一步三回头,抱着妈妈哭泣不止,妈妈也是泪如雨下,舍不得孩子的离开

也许这一次离别,再见会是多年以后,希望这短短半天的团聚,能够稍微治愈六斤心里多年的孤独吧

杨六斤的经历在《第一书记》栏目播出以后,他们为六斤办理了一个个人账户,呼吁社会的爱心人士,能够帮助这个乐观善良的孩子

希望他以后的人生,能够过得稍微好一点

也许是六斤的经历太过感人,大家都想尽己所能帮助他,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的账户,就收到了将近五百万的善款

而就在这个时候,六斤的那个在外打工的堂哥突然出现,表示可以接弟弟到自己身边照顾,还能供他上学

杨六斤堂哥的这番行为,让社会很多人产生怀疑,在你弟弟没收到捐款之前,你怎么不来接他?

现在看到你弟弟收到了巨额捐款,你就开始冒泡了,你那是冲着照顾弟弟来的吗?怕不是......

随着社会舆论不断发酵,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多次前往杨六斤的家乡实地走访,终于查清楚了事情的真相

杨六斤虽然身世可怜,但实际的生活却没有节目里播出得那么凄惨

记者找到了杨六斤堂哥的舅舅,舅舅告诉记者,电视里放得属实有些夸张,哪有人天天吃野菜

杨六斤被接到堂哥家,已经住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堂哥外出打工,也就是近几个月的事情,先前一直在家

而杨六斤真正自己一个人生活的时间,也不过两个月左右

记者在去杨六斤学校的路上,偶遇了当地的学生,问他们看了节目有什么感受,他们的回答出奇的一致,就只有两个字“假的”

“我看了电视,他吃的野菜,我们也吃啊,有好几种野菜都是可以吃的,有剪刀菜、折耳根、马蹄菜我们也都吃过,我看他在电视里,吃的就是剪刀菜。”

到了学校,校长杨佳勇告诉记者,杨六斤上学时,周一到周五都是在学校,通常都是周日下午4点钟左右回到学校,周五下午放学后回家

而且按照规定,他也享受国家的政策补助,每天在学校吃三餐,每天的伙食标准大约为8元,每天基本都会有肉菜,在学校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慢慢的,这件事情的真相也被公之于众,社会舆论闹得沸沸扬扬,有人表示,杨六斤的遭遇虽然的确可怜,但也没必要那么夸大事实,误导群众

人们都想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希望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但是绝不希望,也不允许,有不怀好意的人,消费大家的善心

事已至此,当下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善款该如何使用,要知道,那可是一笔百万的巨额善款

如果没有被用到正途上,那对社会大众,对那些捐过款的爱心人士,都无法给出一个交代

也许因为这件事的影响力过大,国家于2016年3月16日通过,2016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慈善法》第六章第五十二条明文规定:

慈善组织的财产应当根据章程和捐赠协议的规定全部用于慈善目的,不得在发起人、捐赠人以及慈善组织成员中分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

有了法律的保护,就不用担心这笔善款乱用了,根据记者的调查发现,在杨六斤的家乡,有很多跟他一样身世可怜的儿童

杨六斤的堂哥杨取林表示,那笔善款,除了一部分用于杨六斤的教育抚养以外,其他钱会转捐给当地其他儿童,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正途之上

杨六斤的故事到这也就要结束了,多亏了国家出台了这部法律,让慈善献爱心有了法律的保护

可以说,国家不仅保护了那些接受帮助的弱势群体,还保护了那些献爱心人士的善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