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人见他跳进长江游泳却没上岸。亲属要求保险公司马上理赔,保险公司认为证据不充分。 正当法院准备庭外调解时,一个匿名电话使案件急转直下。

一、跳江游泳一去不返,前妻索赔疑云重重

1.来了两位索赔者

时间追溯到1998年8月14日上午。

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理赔部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一位叫张学琴,一位叫曾庆敏。二人反映8月10日下午曾庆伦去长江边游泳,至今未归,应该是已不幸淹死了,要求保险公司赔偿。张学琴是曾庆伦的前妻,也是保单的受益人,曾庆敏是曾庆伦的姐姐。

理赔科科长童文接待他们,并告知了理赔的相关流程和要求:“‘淹亡’的赔偿,保险公司要见到死者尸体,你们抓紧时间去报案并请打捞队打捞尸体。发现尸体后立即通知我们去界定。” 说完童科长将自己的名片给了张学琴。但二人走后一直未给保险公司任何反馈信息。

9月份,张学琴和曾庆敏又来到了保险公司,态度强硬地说:“曾庆伦肯定是淹死了,跳下河之后至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一边说她们一边掏出了曾庆伦的死亡证明书和派出所注销户籍的有关证明材料。

“抓紧时间给我们理赔吧,我们要求赔偿26万元。”

寿险理赔有非常严格的流程,十分严谨。

童科长具有丰富保险知识,他心平气和地解释道:“按寿保合同规定,在没有找到死者尸体的情况下,只能按失踪处理,待失踪期限满声明死亡后即可办理理赔手续。”

可是张学琴和曾庆敏根本不听解释。

此后,隔三差五她们俩就去保险公司大闹一次,他们一来就会搞得保险公司乌烟瘴气,鸡犬不宁,根本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2.发现疑点

保险公司经过多方调查分析,仍觉得疑点挺多,他们决定报告公安机关进行立案调查处理。保险公司认为这桩理赔案至少有五个方面值得怀疑:

(一)曾庆伦与前妻张学琴因感情不和离婚多年,另与廖礼勤结婚并生有一个女儿,按常理讲,曾庆伦寿保的受益人应该定为他与廖礼勤的亲生女,可曾庆伦写的是张学琴,这令人很难理解。

(二)张学琴明知寿险合同有关内容,即要求意外死亡赔偿者,保险公司见尸即可,而她仍自行以街道的名义开具了曾庆伦的死亡证明,并通过此证明到医院换取了“居民死亡证明书” 也到派出所办理了户籍注销手续及出具销户证明。其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赔偿。但其方法太急躁露骨。

(三)曾庆伦无固定工作,可他却多次主动上门咨询寿保事宜,并多次投保,这与他的经济实力很不相符。

(四)据了解,曾庆敏一直与弟媳感情不和,关系生疏。此次寿险受益人为张学琴,理赔实施后与曾庆敏没多大关系,可是张学琴每次到保险公司索赔时,都有曾庆敏作陪,两人气势汹汹,毫无悲痛之色。

(五)曾庆伦于1994年自动申请离职的原因是,1993年年底,他去深圳炒期货借了别人大笔资金,后因期指大跌,深度套牢而惨遭重创,至今仍负债累累,因此,曾庆伦极可能在寿保上做手脚,萌生铤而走险的邪念。

二、死亡材料虽翔实,未死嫌疑却上升

1.开展侦破

10月28日,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接到报案后,将该案件交由二科负责,要求二科:“与保险公司携手,广泛收集证据,尽快弄明死者真相。” 二科科长卢成富、 副科长罗亚明亲自挂帅,马上开展对此案的侦破工作。

曾庆伦入水的位置——海索溪,位于长江边重庆渝中区南岸。江边有一座30多米长的石拱桥。平常桥下大多无水,只在涨水季节江水才漫入桥下。据说曾庆伦就是在桥边游泳时失踪的。

侦察员们仔细勘察了现场,出事地点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无撞击硬物。曾庆伦会游泳,因此,在江中撞击受伤的可能性不大。

2.案发当天

事发当天,曾庆伦是与邻居家的一对父子一起到江边游泳的。但邻居父子当时所处的位置在桥的另一侧,曾庆伦游过桥后,他们说就看不见了。至于曾庆伦是否死亡,或在水中是否出现险情,他们也没有看见。

邻居家有一个9岁的孩子,平常喜欢游泳,8月10日那天下午,他要求父亲带他去游泳。父亲说:“天不是很热,就在家中用水冲冲算了。” 小孩不同意,就缠住邻居曾庆伦说:“曾叔叔,你带我去江里游泳吧。”

父亲犟不过儿子,在曾庆伦的劝说下,三人来到了江边。

曾庆伦那天兴致极高,从桥上不断往深水区跳水。邻居见他胸脯都摔红了,就规劝他别跳了,要注意安全。

曾庆伦说:“ 没什么,我水性好,你们若怕,就到江边浅水区去游吧。”

邻居就带着儿子去了浅水区。游了大约一刻钟,邻居觉得江水太凉,就上岸穿衣,准备带着儿子回家。

这时他猛然发现曾庆伦不见了,他在江边呼喊了一阵也无人搭应,曾庆伦下水前脱在江边的衣裤却原封未动。邻居觉得情况不妙,飞步回家将情况报告了曾庆伦的家人。

3.死亡证明材料的获取

他们又调查了户籍注销的过程。派出所负责户籍的民警说,按照惯例,只要持有医院出具的 死亡证明书,派出所就可以进行户籍销户。销户时派出所不可能也无权去查 证尸体。

医院工作人员是凭借死者曾庆伦的姐姐带去的一张街道居委会盖有大红印章的证明以及她所描述的死者淹亡过程而办理的第05304号《重庆市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同时,他还向公安人员反映了一个重要细节:“死者亲属来办手续时,心情一般都很沉重,表情很悲伤,可是那天我给她办完手续后,偶尔看见她与一男一女站在医院大门外交谈,有说有笑,显得若无其事。神情举止令人费解。当他们发现我时,马上快步离开了原地。”

按图索骥,公安人员又来到居委会询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说,证明材料是张学琴自己写的,居委会仅履行手续盖了公章。说完,工作人员讶异地问:“这种事难道还会有人开玩笑?”通常这种事情的办理,工作人员都不会详细询问,一般都会迅速盖章办理,以了人愿,并且工作人员还会劝其节哀顺变。

死亡证明的过程调查清楚了。目前看来,从反映死者死亡的材料上看,都是合法的,无懈可击。但是,抛开证明材料,随着调查的深入,再结合保险公司反映的五大疑点、群众提供的情况分析,专案人员总觉得曾庆伦没有死的嫌疑反而直线上升。

专案人员按照这个思路分析认为:曾庆伦为了骗赔而假死。现在他还活着,正躲在某个阴暗角落里,唆使、指挥着张学琴和曾庆敏的行动。一旦诈骗得手,他就会改名换姓,远逃他乡。因此,只有迅速将曾庆伦找出来,才能弄清案件真相。

但是,要在茫茫人海中,寻觅一个有意躲藏起来的人,真比大海捞针还困难。两个多月里,凡是曾庆伦可能落脚的地方,专案人员都进行了调查,可是曾庆伦就像钻了地缝一般,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三、胡搅蛮缠迭出新招,不堪其扰庭外调解

1.胡搅蛮缠

转眼半年过去,兔年来到了,案件侦破工作如泥牛入海,毫无进展。而张学琴、曾庆敏大闹保险公司的声势却有增无减,日益升级。每周星期二,她们都要准时去保险公司胡搅蛮缠,扭住负责人不放,堵住营业厅不让顾客进出,拦住工作人员不许下班。她们的无理取闹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保险公司把那一天当成了“黑色星期二”。

保险公司为了尽快解决矛盾,不但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走访工作,而且不厌其烦地向她们反复宣传政策,讲解道理,可张、曾二人非但不听,反而不断使出新花样故意发难,弄得保险公司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2.媒体声援

她们见胡闹效果不大时,马上改变策略,三番五次地请来报社记者对事件的原委进行采访,强烈要求新闻媒体曝光,旨在得到媒体声援,进一步给保险公司施加压力。那些不明真相的记者们听了张、曾的胡言乱语,看了她们复印的材料之后,无不义愤顿生,纷纷要求采访保险公司领导,慷慨激昂地要为“民”代言,充当真理的捍卫者。

后来,在保险公司领导的反复劝解下,媒体才答应暂时住笔。通过一段时间的闹腾,张、曾从中总结出了不少“闹”的经验。她们在失败面前不但没有畏缩,反而新招迭出。

新闻媒体不予支持后,她们马上动员亲戚朋友,煽动周围群众加入她们略显势单力薄的队伍,企图用群众的力量去胁迫保险公司就范。

她们放风说:因曾庆伦之死未能得到及时合理的理赔,导致曾庆伦的亲属精神严重失常。为此,她们要求保险公司在赔偿曾庆伦的寿保金26万元的同时,另追加赔偿精神损失金100万元!

3.告到法院

与此同时,她们还花5000元正儿八经地请了律师,于1999年1月20日将一张《曾庆伦索赔案催办书》送到了保险公司和当地法院。催办书上写道:曾庆伦溺水身亡无疑,有多人亲眼所见,索赔材料真实齐全,遗憾的是贵公司不履行合同,拖着不办。这样下去,可能会影响贵公司的声誉,希望贵公司尊重合同守信用,予以准确及时地理赔。

法院接到催办书后,及时作出了反应,经与双方协商,决定一周后进行庭外调解。

四、匿名电话告发,淹亡者在搓麻

1.匿名电话

1999年1月15日,正当案件侦破工作处于进退维谷之际,一个匿名电话打进了二科值班室。对方说,最近几天,他在渝北吃小面时看见过曾庆伦。当公安人员问他具体时间和地址时,对方只讲了“五里店”三个字后,马上就挂断了电话。

据此分析,对方不但熟悉曾庆伦的情况,而且已经晓得了公安机关的行动。若不及时找到曾庆伦,就有可能打草惊蛇,就会给案件侦破工作带来更多麻烦。为此,侦查员们带上曾庆伦的照片,立即赶到了渝北。

曾庆伦的姐姐家住渝北,侦查员们估计,倘若曾庆伦真在渝北,那么,他躲藏在她周围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侦查员在曾庆伦姐姐家附近走访时,一群众看过照片后说:“我见过这个戴眼镜的人,他10月份还在这里租房住,最近没看见他了。” 如此看来,曾庆伦还真的活在世上!

2.布控五里店

事不宜迟,公安机关马上布下重兵,对五里店一带实行了梳篦式查访和昼夜监控。

两天后,狐狸终于出洞。

2日晚,夜色朦胧。守候人员突然发现有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在一家茶馆打麻将,外貌很像曾庆伦。

“监视住。”卢成富科长得知情报后说,“我们马 上派认识他的人去辨认。”

十几分钟后,现场传出消息:那戴眼镜正是曾庆伦!

3.捉拿归案

于是,公安干警以闪电般的行动,将毫无觉察的曾庆伦抓上了警车,随即对曾庆伦的租住地一一北湖75号实施了搜查。搜查中,一张《轿车失窃引起蹊跷事,保险索赔反被起诉》的剪报引起了侦查员们的注意。

通过剪报分析,说明曾庆伦对保险索赔比较感兴趣,那么,他装死肯定就是为了骗赔。

另外,一般情况下,骗赔不可能是一人所为,曾庆伦投保的受益人是张学琴,而张又是索赔叫得最凶的人,显然,张学琴与曾庆伦有共谋之嫌疑。曾庆敏在索赔过程中,始终在张学琴的鞍前马后,而曾庆伦用来藏身的租赁屋则与曾庆敏家在同一幢楼,曾庆伦的所作所为她不可能不知道,因此她也脱不了干系。

于是,张学琴和曾庆敏也被传讯。同时,公安人员还从张学琴的家中搜出几十张保险索赔案例剪报。

五、自作聪明,阴谋败露

1.终于交代

原本沾沾自喜,觉得要大功告成的曾庆伦突然被抓获归案,一时无法接受,不但不配合交代,还企图撞墙自杀。

经过与公安人员长达两天的短兵相接,1月29日凌晨,曾庆伦终于交代,这宗全国首例骗赔诈死案真相大白。

曾庆伦原本有份好工作,但他并不珍惜。他总是想着要一夜暴富。于是,他自动离职下海,在朋友的引荐下,远去深圳淘金——炒期货。 由于天不遂人愿,他很快亏损了8万多元,一下海就被呛得晕头转向。

1997年回渝后,他强打精神,准备东山再起,又开始涉足房屋中介生意。但是,小本生意,只能赚点“散碎银子”,这对于不愿受别人操纵、一心想当大老板发横财的曾庆伦来说,实在难以忍受。他气愤、焦躁、悲观,他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活在世上已经没多少意思,为此他曾多次产生轻生念头。通过张学琴和曾庆敏的劝慰,曾庆伦的情绪有所好转,轻生念头.暂时打消。不过,他发财的念头却更加强烈了。他削尖脑袋四处寻觅着更加快捷、更加容易和更加巨大的发财途径。

2.密谋骗保

于是,他从《轿车失窃引起蹊跷事,保险索赔反被起诉》一文中受到启示,他通过反复研究寿保合同后,怀着侥幸心理,花4000多元钱分两次买了13 份老来福保单,踏上了他认为万无一失的骗赔邪途。

曾庆伦虽然与张学琴早已离婚,但两人仍然来往甚密,因此,曾庆伦骗赔一开始就把张学琴拉到了身边。

最初,两人商量制造一起车祸事故,但是,苦于尸体难找而放弃了。后来,曾庆伦又突发奇想,设计淹亡事故。他说,夏天涨洪水,江边游泳的人又多,趁混乱装死,鬼晓得。其姐知道后,很害怕,不同意曾庆伦的主张,但曾庆伦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地说:“这事不但要干,而且你也参与,因为你熟悉人死后如何办理死亡手续。”在这之前,曾母病故后就是由曾庆敏去办的一切手续。

经过周密策划,曾庆伦到南岸下浩秘密租了住房,以备装死期间用;给曾、张二人详细布置了后事处理程序,也安排了骗保的相关步骤。

万事俱备,只等机会。8月10日那天,邻居小孩嚷着要去江边游泳,曾庆伦见机会到来,心中暗喜。他马上买通一个人抱了一套衣服到桥边隐蔽处藏了起来。到江边桥上后,他不断地跳水,在邻居面前制造假象,然后趁其不注意,潜水游过桥洞,从桥另一端爬上岸,直接到下浩躲了起来。

“赶快回去演戏。”张学琴下班后,曾庆伦对她说,“我已经淹死了,你到廖礼勤那儿去大哭,演得越真越好。”

……

3.骗保未遂

一切都按曾庆伦的安排进行着,然而,当进行到实质阶段即索赔阶段时,出现了阻碍,因为曾庆伦忽略了一个关键性问题,那就是按照《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老来福养老返利终身寿险条款》的规定:死亡的认定需要确认尸体,无尸则按失踪处理。失踪者两年后由法院宣告死亡,到时保险公司才能履行理赔合同。

骗赔受阻后,曾庆敏曾劝其弟放弃别再闹了,可曾庆伦说:“别怕,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刻,我们手中有证据,身边有群众。不要怕担风险,只要敢闹就一定会成功。”

为防夜长梦多,曾庆伦又从下浩搬到江北,不断鼓动两个女人上蹿下跳。

可是,他们急于求成,采取一系列过激手段,不但未达到目的,反而弄巧成拙,阴谋败露,最终把自己逼进了无地自容的死胡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