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染血军神利瓦莱
最近,俄罗斯媒体《消息报》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可能要放弃修复俄军唯一现役航空母舰 “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 号,目前这艘军舰的维修和改造工作已经暂停。消息一出,在军事爱好者群体里引发了大量讨论,大家都在猜测,战斗民族咋就不要这航母了呢?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事。
“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 号对俄罗斯海军那可是意义非凡,它 1991 年服役,作为苏联红海军的遗产,承载着俄罗斯海军往昔的辉煌。从 2017 年开始,它就进入现代化改造阶段,本想着改头换面再展雄风,结果呢,这改造之路充满了坎坷。2018 年,俄罗斯最大的浮动船坞沉没,直接把舰体砸出了损伤,这就好比你装修房子,结果施工的时候把承重墙给砸坏了,后续麻烦可想而知。紧接着,2019 年航母上又发生重大火灾,对舰体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一系列事故,让原本就不轻松的维修工作变得难上加难,也让俄罗斯海军在这艘航母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俄罗斯放弃维修 “库兹涅佐夫” 号,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技术层面来看,苏联解体之后,航母建造技术体系分崩离析,相关技术人才大量流失。俄罗斯在航母维修与升级的关键技术上存在诸多短板,像航母动力系统的更新换代、舰载机适配技术的优化等,都面临重重挑战。航母的动力装置本就不可靠,蒸汽锅炉等关键部件存在严重问题,就算耗费巨资把它修复,未来大概率还是会频繁出现技术故障,维护成本将持续居高不下。这就好比一辆老车,虽然你很有感情,但是三天两头出毛病,修了这里坏那里,修的成本比车本身还贵,你可能也会考虑要不要放弃了。
经济因素也很关键。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军事预算大量向作战前线倾斜,海军经费被大幅压缩,能投入到 “库兹涅佐夫” 号维修上的资金近乎归零。维修航母是个烧钱的大工程,一艘中大型航母的现代化改装和维修,费用往往高达几十亿美元,这对俄罗斯目前的经济状况来说,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俄罗斯不得不考虑把钱花在刀刃上,优先发展那些能在当下发挥重要作用的武器装备。
战略重心的转移也是重要原因。如今俄罗斯的战略重心发生了变化,更侧重于那些能在俄乌冲突等场景中直接发挥作用的装备,比如核潜艇、轻型导弹护卫舰和高超音速导弹系统等。相比之下,航母这样的大型水面舰艇,其重要性相对有所下降。从作战理论和实际运用来看,俄罗斯在航母运用方面,缺乏有效的作战训练和成熟的作战理论,舰载战斗机以及有经验的飞行员也相对短缺,这使得航母难以成功执行复杂的任务。随着海战形式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俄罗斯更加强调反介入 / 区域拒止战略,航母与现代军事需求的相关性有所降低。俄罗斯军方内部不少观点认为,把资金用在建造护卫舰或核潜艇上,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说到这,咱们不妨对比一下中国。中国在航母发展道路上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航母事业蓬勃发展。这背后靠的是中国国力和军力的大跨步提升。在经济上,中国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为航母研发、建造和维护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在技术上,中国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航母建造和保障体系,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在战略层面,中国的航母发展符合国家的海洋战略需求,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拓展战略空间的重要力量。与俄罗斯相比,中国的航母发展既有经济实力做后盾,又有成熟的技术和清晰的战略规划,这也是中国能够持续发展航母力量的关键所在。
如果俄罗斯最终真的放弃修复 “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 号,那俄罗斯海军可能会暂时进入无航母时代,远洋作战能力和海上威慑力会明显削弱。不过,这也可能促使俄罗斯海军重新规划发展方向,将资源集中投入到更符合当前战略需求的舰艇和武器装备上,比如继续加强核潜艇力量等,推动海军向更精干、高效的方向发展。但不管怎么说,俄罗斯放弃对 “库兹涅佐夫” 号的维修,都反映出其在军事发展进程中面临的艰难抉择,以及在复杂国际形势下,军事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