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的第七军,有那么几年,被人们唤作“钢军”。广西出产“狼兵”,说是打仗勇猛,背后更多是环境逼出来的。泥泞中练出来的兵,不像北方骑马,广西人个子不算高,好像刀口舔血玩得挺顺。“狼兵”称号,外头传着,战场上满是杀伐气息,反而没那么神秘。第七军最早就有李宗仁、黄绍竑带队,拿下了定桂,捏成一块,才盘进了北伐那张大网里。一口气又卷进蒋桂战争、淞沪、武汉战场,他们一边被打,一边在打人,能力是真练出来的。
有意思的事总在意想不到。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那会儿三大战役过了,对岸渡江也没怎么厚实。白崇禧,还在湖南和广东那块儿扛着,挺着劲儿东西对抗。党中央指挥的打法,是必须让他失去翻盘希望。丁盛,这名字好像还不太熟,实际上他带的是四野45军135师,任务走到衡阳了。原本是按地图走,可谁知道路上会乱撞——与“钢军”相遇成了定数。
无线电这东西,关键时刻失灵,有种莫名紧张。135师的联络断了,兵少,对方扛着“狼兵”之名,数量又五个师往外挤。白崇禧不缺底气“你们跑不掉”。当时就那股自信劲让人艳羡——胜负未分前谁都能放话。
没谁料到丁盛下了决心,带兵冲破包围,没有拖泥带水,这是衡宝战役的转折点。外围同志赶来,合力消灭精锐五千人。湖南的解放,来得不早不晚,但那一仗让丁盛的头功上了明面。“哪吒闹海”,说起来挺轻快,实际拼的是生死边缘的速度。
丁盛的故事,这样翻回来,出生在江西于都,不是有钱人家。他听得见家里人的叹气声,知道米袋子见底是什么滋味。革命,真正红起来,是在井冈山有了根据地。毛主席铺了阵势,农民尝到了希望也愿跟着走,1927年那时候气氛不一样。
再到1930年,丁盛成了红军。初始岗位,通讯员。这个职位不只是传话还是举着旗子往前跑。第三次反围剿那会,打的都是硬仗。他眼看团长死,旗倒下,他没犹豫。他冒着枪声把旗插回去。毛主席看在眼里,说不上有什么奖赏,只是记得人名。王稼祥觉得这通信员太浪费了,就把他推荐给彭德怀,卫生队指导员,换了身份。
1935年,娄山关一战持续火力猛烈,丁盛带兵冲锋,得了个“丁大胆”。彭德怀也只记得外号,真名没细查。毛主席一句“老表”叫得亲切,那份情谊,没人能衡量。1936年,二团政委,位置升级,连跳两级,和别人不一样。
到了抗日战争,他干的是八路军三五八旅政治部助理员。一线的活,白天黑夜没休息,百团大战也就这样混过去。解放战争里,三大战役,他参加了两个,不温不火地走着。新中国建起来没几天,他又冲了鸭绿江,进入朝鲜,打仗的节奏没懈怠。
志愿军武器谈不上先进,但顶住了压力,美国那边的麦克阿瑟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兵难缠。54军回国时间比较晚,一直等到58年,帮朝鲜搞生产。回新疆以后,丁盛管的是军区副司令,这些高低不一的职务,看起来没什么联系。印度制造摩擦挑事也没断。中央无话可只能“用世界通用语言”还击。54军130师,一仗下来,印度退了回去。大家都认为丁盛不沉稳,但这一回效果好,没人指责。
到了60年代,军委人事变动,林彪靠前,丁盛成了广州军区司令员。一般司令员都大将衔,他却是少将,看似委屈,实际上是林彪对他的特殊器重。这条线埋下了后面错判的种子。九一三之后,丁盛调查没有牵连。可人算不及天算,他后面却和江青集团扯上了关系。1977年,华国锋发话,隔离审查,党籍也没保住,最终拿到“不起诉决定”。
很多朋友会把丁盛和多数少将、大将放在一起评比。他的掉级,不完全归于个人能力,时势也有影响。你说他放弃原则吗?其实也说不上。反过来别人都觉得他的陨落是必然,但他对待战场,却没出过错,唯独到政治斗争里太过直接,没留后手。
丁盛在广州去世,年纪够长,86岁。你说这样的人物,最后没有归返自己的荣耀,是不是有悖常理?身边有人觉得,命运不过是纸上翻转,打仗厉害,政坛未必圆滑。衡宝一战,是丁盛高光时刻,但也埋下了后面的落寞。
历史里,两种看法并存,有人说英雄落幕是冤,有人觉得百折不挠最后只是没有预见外面的风雨。关于他的通人情事、插旗救场,有点传奇色彩,又不是传说。狼兵和钢军,真正强大的一面,反倒是普通士兵的坚持,有人讲“英雄主义”没啥用,其实就看谁能在泥水里站起来。
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旗子倒了有人去扶。也不是战场就一定是公正的。故事这么到底值不值得同情,还是谁都不能猜透。
有时候,命运的分叉口没什么警示牌,就走着走着,丁盛这样的人便走到了边缘。不管铁血也好,争功也罢,人物就摆在这里——没什么可夸的,也没什么可贬的,反正大家都看得见。
这段历史里,没有纯粹的刀光血影,也没有黑白分明的成败,每一个决断都是挣扎的痕迹。至于到底哪部分更值得被铭记,也许没人给出答案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