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仪式最让人惊喜的不是普京的到来,也不是金正恩,而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恩人,特别是南京人,他就是约翰.拉贝的孙子,他叫托马斯.拉贝。
当镜头扫过观礼台,一位白发苍苍的德国老人含泪微笑、频频向人群挥手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他不是国际政要,也不是军事领袖,而是南京大屠杀“中国辛德勒”约翰·拉贝的嫡孙托马斯·拉贝。
当时1937年12月的南京城,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短短六周内,30万同胞遇难。
而任西门子洋行代理人的约翰·拉贝挺身而出。
他联合美国传教士魏特琳、丹麦工程师辛德贝格等20余位国际友人,以德国纳粹党南京地区负责人身份划出4平方公里安全区。
他冒着生命危险,与日军周旋,阻止他们进入安全区。
他甚至在自己的住所升起纳粹德国的国旗,试图以此来震慑日军。
《拉贝日记》中记载的细节令人揪心:为保护被日军强奸的妇女,他让女性藏身自家阁楼。
为阻止日军抢夺粮食,他在寒风中奔走呼号,两次累昏街头。
为救出被囚禁的中国士兵,他以纳粹身份挡在刺刀前,眼睁睁看着400多人被杀害。
当拉贝被迫离开南京时,甚至冒险将一名中国空军机长伪装成仆人带出城。
这份冒着生命危险的守护,让南京市民在1948年得知拉贝在德国穷困潦倒时,自发捐款寄送物资,泛黄的包裹单上“给拉贝先生”五个字。
几十年过去了,约翰·拉贝已经去世,但他留下的精神,却被他的后代传承了下来。
次阅兵仪式,托马斯·拉贝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托马斯·拉贝的出现,让我们有机会向约翰·拉贝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他的祖父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拯救了无数中国人的生命,这份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而且托马斯·拉贝的出现,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
当托马斯·拉贝站在观礼台上,望着受阅方阵中“和平发展”的标语,或许会想起祖父日记中的誓言:“倘若有第二次生命,我仍愿为中国人服务。”
而他在2015年,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8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2025年,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证着祖父用鲜血守护的国度,如何以强盛之姿捍卫和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