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8点53分,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周三。
陈昌雨正忙于工作,一通电话骤然响起。电话那端传来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声音——那正是母亲案件开庭时他到过的地方。电话中他被告知,父亲陈继卫已于6月10日被依法执行死刑,通知他前去领取骨灰。
挂断电话,陈昌雨缓缓走下楼,点燃一支烟,随后掏出手机,在母亲的微信对话框里轻轻敲下一行字:“妈,我给你报仇了。”
4年前的那个春天,陈昌雨赶到医院,绝想不到等待他的是怎样的人间地狱。病床上躺着一具“焦黑的躯体”——皮肤碳化、面目全非,唯有微弱的呼吸证明她还活着。
“是他亲手泼的汽油!”小姨的哭诉让陈昌雨彻底崩溃。这个被称为“父亲”的男人,竟因一场争吵,将整桶汽油泼向妻子,点燃了打火机……4个月后,母亲禹秀英在痛苦中离世,留给他最后的嘱托是“好好生活,照顾好外公和外婆”。
从那天起,这个瘦小的年轻人决心为母亲复仇,他一遍遍对外界讲述着过往经历过的家暴,尽力搜集各种有利于己方的证据,一条路走到黑地希望能判陈继卫死刑。
一直密切关注此事的广大网友,对陈昌雨“为母报仇”的行为发声支持:
家庭不是法外之地;
妈妈养了一个好儿子;
为母亲讨回了公道。
上诉的过程中,陈昌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可他始终没有屈服,坚持要“判父死刑”。

2022年7月,曲靖中院一审判决陈继卫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陈继卫不服判决,提出上诉。2024年,云南高院二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25年6月25日,恶魔伏法,陈昌雨却冷拒领骨灰:“我只想安葬妈妈。”这场跨越4年的生死抗争,揭开了家暴最残忍的真相……
01
童年宛如梦魇
每每回忆童年时光,陈昌雨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窒息感。
陈昌雨1岁时,父亲因抢劫罪入狱10年,他和母亲禹秀英相依为命。

最初,由于家境贫寒、居无定所,母子俩只能在奶奶家的一个小隔间住下来。
渐渐地,禹秀英靠种菜卖菜有了一点点积蓄,又东拼西凑了点儿钱,勉强盖起了几间平房。

随着渐渐懂事,陈昌雨从邻居孩子不屑的态度中,得知自己有个“劳改犯爸爸”。
可他没有因此抱怨,缺少父爱的他,对未曾谋面的爸爸充满了期待。
期待爸爸出狱后能够保护自己和妈妈,期待爸爸能像小伙伴的爸爸一样,陪自己赶集、骑车、打球。
然而,陈昌雨万万没想到,自己一直想念的爸爸,竟然是母子俩生命中最大的劫难。

2007年,陈昌雨7岁,陈继卫刑满出狱,母子俩从此开始了噩梦般的日子。
陈继卫总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母子俩拳打脚踢。
由于年龄太小,他无力反抗父亲,只能蜷缩在角落里,看着父亲疯狂殴打母亲。
啤酒瓶被摔爆,长长的烟筒被砸变了形,甚至棍子都被打折了……

在遭遇家暴的这些年间,陈昌雨也曾报过警,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绝望之际,陈昌雨想过“死”。
第一次是9岁时,他喝下了一瓶农药,幸亏被母亲察觉到异样,及时救了下来。

第二次是2013年,陈继卫因数罪并罚再次入狱,在他出狱前夕,13岁的陈昌雨万念俱灰,再一次服毒自杀,还是被母亲救了回来。
转危为安的陈昌雨哭喊着问妈妈:你为什么要救我?为什么要嫁给这么一个烂人?为什么要生下我?
儿子的哭喊,让禹秀英泪流满面。
多年来,为了控制自己,陈继卫各种威逼恫吓,无所不用其极。禹秀英知道,这个亡命之徒不是口头说说,他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为了不连累娘家人,她只好默默忍受这一切。

02
母亲被害致死
16岁那年,为了逃离这个可怕的家,陈昌雨选择了辍学,从云南跑到广东打工。
2019年,他回家探望母亲,一进门就被眼前的一幕吓得魂飞魄散。
陈继卫拿着一把刀对准妻子。看到儿子进来,他又将刀锋转向了儿子。
“他问我,是我死还是我妈死。”
这一次,陈昌雨挡在了母亲面前,并又一次报了警。随后,他带着母亲离开老家,来到了广东。

远离那个噩梦般的家,陈昌雨仿佛回到了自己7岁前的那段时光,他和妈妈朝夕相伴、互相照料,将不宽裕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正当母子俩享受轻松惬意的生活时,禹秀英却因积劳成疾,加上不适应广东的天气而病倒。
反复思量后,禹秀英决定回去,陈昌雨也尊重了母亲的决定。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决定竟然让母亲送了命,同时也让自己悔恨终生。
2021年3月的一天,惴惴不安的陈昌雨在深夜接到了一个电话:父母被烧伤,速归。
他火速赶回老家,并在医院里见到了被严重烧伤的母亲。
“体表烧伤面积约55%,颜面、颈部、躯干、四肢多处汽油烧伤6小时。”
母亲的脸黑漆漆的,嘴唇都被烧没了,全身裹着纱布,完全看不出曾经的模样。

但她仍然在为父亲遮掩:“我帮你爸爸加摩托车汽油,他抽烟不小心点着了,他的伤更严重些。”
其实,陈继卫只伤到了手、腿和肚子,他的伤势比妻子轻得多。
母亲的娘家人偷偷告诉陈昌雨,火是陈继卫放的,他将汽油泼在了禹秀英身上,并点燃了打火机。
真相令人震惊,却也在陈昌雨的意料之中。
他果断选择了报警。
面对警察的讯问,陈继卫承认:“不想活了。”他说将准备好的汽油,泼到了妻子身上,打算两个人一起死。
20天后,轻微烧伤的陈继卫出院了。
除了刚入院时交的1500元押金外,他没有再给伤重的妻子留下一分钱。出院后更是不闻不问,仿佛那个被重度烧伤的人,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为了救母亲的命,年仅20岁的陈昌雨只得四处筹集医药费。
花光了不多的积蓄和从几个姨妈家借来的十几万元后,陈昌雨还欠下了几万元的网贷。

尽管承受着锥心蚀骨的痛苦,禹秀英还是执意要求出院。
或许,她想以这样一种方式,爱着自己唯一的儿子。
03
父亲必须偿命
2021年7月,陈昌雨还在广州筹钱,在家中休养的禹秀英突发剧烈疼痛,伤口流血不止。
在被家人送入医院后,禹秀英没有被抢救过来,离开了这个世界。
死因是:烧伤导致感染性中毒,休克死亡。
这一年,她才40岁。
母亲去世前,陈昌雨想过让父亲坐牢赎罪;可母亲去世后,陈昌雨只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陈继卫必须死。
人前人后,他不再称呼陈继卫“爸爸”,甚至以自己身上流着对方的血为耻。
母亲去世后3个月,陈昌雨仍旧未将母亲下葬,因为他一直在等着派出所的尸检结果。
只有尸检结果出来后,才能确定是否符合“故意伤害”的立案条件。
法医告诉陈昌雨,母亲的死亡,对她个人而言,是一种解脱,因为伤得实在太严重了,太痛苦了。
这番话让陈昌雨泪如雨下,他无法想像母亲在去世前,经历了怎样的折磨。而这一切,都是陈继卫造成的。
母亲去世了,可陈继卫还活着。
妻子住院时,他没有出过一分钱医药费,更没有去探望过一次。妻子去世后,他也没有受到法律制裁,甚至开始转移财产,到处散播“是禹秀英泼汽油点火”的言论。
为了将这个“杀母仇人”绳之于法,陈昌雨多方求助,并开通了微博,曝光父亲的罪恶行径。
在他的努力下,这一恶性事件被全国各地多家媒体报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听闻这一人间惨剧后,网友们群情愤慨,纷纷为陈昌雨加油打气:
家暴不是家务事,这是蓄意谋杀,必须还妈妈一个公道!
妈妈有你这样深明大义的儿子,在天之灵也会欣慰的。

2021年10月22日,警方以陈继卫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立案并采取了强制措施。
很快,曲靖市人民检察院对陈继卫提起了公诉。
为了让陈继卫得到应有的惩处,陈昌雨不得不站在了整个陈氏宗族的对立面。
当初,陈昌雨带着记者回家与陈继卫对峙时,大多数村民都表示:“不知道别人家的事情”。几位本家婶婶干脆对记者直言不讳:这小子(陈昌雨)就是想搞事情。
父亲被拘捕后,奶奶、叔叔、姑姑等人更是指着鼻子骂他,还逼迫他为父亲出具谅解书。
陈昌雨拒绝了,这也让他彻底成为陈家的“叛徒”。
同村的人见了他,也都是一副与陈继卫同仇敌忾的态度:你这娃娃,太不懂事了。
甚至连母亲这边的一些亲戚,也不支持陈昌雨的做法。
有媒体评论,陈昌雨要求判父死刑,不仅仅是和父亲的决裂,也是和村庄、传统、宗族的决裂。
母亲走了,这世间只剩陈昌雨孤身一人,去迎战这场意图吞噬他的海浪。
而这一次,他绝不妥协。
2022年12月16日,陈继卫因故意杀人罪一审被判处死刑。

拿到判决书后,陈昌雨在朋友圈写道:妈,看到了没,他死不足惜,难解我心头之恨。
然而,陈继卫不服判决,提出上诉。
时间来到了2024年2月1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维持对被告人陈继卫的死刑判决。
04
带着母亲的爱,好好活下去
最爱陈昌雨的母亲,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陈昌雨会带着母亲的爱和祝福,好好地生活下去。
至于父亲陈继卫,陈昌雨表示,在死刑执行之前,自己不会再见他。
父子缘尽于此,死生不复相见。
近年来,与家暴有关的话题不断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家暴不仅仅对受害人造成伤害,也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如果不及时关注这一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在2023年11月的国际反家暴日,陈昌雨为正在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发声:
家暴不是家务事,结婚证不是所有犯罪者的保护伞。让我们一起反抗家暴,对家暴说不!

他希望以母亲和自己的真实经历,让大众正视家暴问题,呼吁更多受害者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爱的人。
2025年6月10日,对陈昌雨来说是一个永远铭刻在心的日子。他用将近4年的时间,完成了为母亲讨回公道的心愿。
在陈继卫被执行死刑后的第十五天,陈昌雨接到了法院的通知,让他去领取父亲的骨灰。经过深思熟虑,陈昌雨最终选择不去领取骨灰,因为他无法原谅这个亲手夺走母亲生命的人。
和其他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陈昌雨喜欢自拍、打游戏,衣架上挂满了时髦的衣服。他还热爱旅行,心中藏着无数向往的远方。2023年,当心情被阴霾笼罩时,他与表妹一拍即合,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西藏之旅。那长达一个多月的旅途,宛如一阵清风,吹散了他心头的诸多烦恼,让他的心情渐渐明朗起来。
在过去的4年里,母亲的遗照一直陪伴着他踏上每一段旅程,仿佛母亲从未离开,一直与他并肩看遍世间风景。
对于未来,陈昌雨有着清晰而坚定的规划:挑个合适的时机,将母亲的骨灰妥善安葬;然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努力拼搏多赚些钱,购置一套房子,把外公外婆接到身边。
此后,他会带着母亲的殷切嘱托,认真且好好地生活下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