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首富宗庆后去世了,当时整个中国好像都沉浸在一种巨大的悲伤之中。

我们都在聊他怎么白手起家,一辈子过得有多朴素。镜头前全是鲜花、眼泪,还有说不完的好话。但是在镜头拍不到的地方,一场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空气里飘的不光是悲伤,更多的是一股子火药味。一触即发的火药味,一场围绕着21亿美刀海外信托,还有整个娃哈哈帝国控制权的战争,其实早已拉开了帷幕。

一开始,我们都以为这会是一场扯皮不断的豪门宫斗剧。那个孤独的公主肯定会被拖进家族内斗的泥潭当中,但所有人都想错了,这根本就不是一场防守战,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女王的复仇。

今天我们以情报分析师的视角独家拆解一下,这位一直生活在父亲光环底下的长公主,是怎样在她父亲去世以后,只用了三招——法律战、商业战、舆论战,就亲手瓦解了她父亲留下来的价值数百亿的影子帝国。

这不单是一场豪门的反击战,更是一个女王登基的诞生之战。

我们想看懂宗馥莉今天这些雷霆手段,就得先把时间倒回到一九九六年,那一年,是她所有行动的起点,也是一切复仇的开始。

那一年宗馥莉才十四岁,初中刚刚毕业就被送到了美国加州圣马力诺的富人区。

这看似是典型的豪门下一代精英计划,但后来打官司时爆料出,当时陪她去美国充当监护人的,就是她老爸的情妇杜建英。而且,据说当时的杜建英已经怀孕,肚子里就是宗馥莉未来同父异母的弟弟。

各位,我们暂停一下,您跟我一起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一个才刚刚十四岁的小姑娘,其实正是最需要父母关心的年纪,结果呢,被她父亲托付给亲手破坏了家庭的第三者。所以她并不是因为被爱护而送出国,而是在她父亲的第三者的监视下,被流放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

想想这样的经历,在一个小姑娘心里面的,肯定不会是对于美好未来的幻想,而是对于人际关系的不信任,是一道可能永远也好不了的伤疤。所以,这就注定了她后来为什么会那么执着于制度、规则和冰冷的数字,以及绝对的控制权。

她太早就明白了所谓的家庭的温暖实际上是靠不住的,甚至是可以随时被牺牲掉的。她能靠得住的只有她自己。宗馥莉那时候就读的圣马力诺高中,在九十年代其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降落伞孩子的聚集地。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群被爸妈用金钱空投到美国的青少年,他们在物质上非常丰富,什么都不缺,但是精神上,说实话那真的是叫做一个荒凉。更关键的一点是,权力的微观体验。而金钱,我猜测她在美国的生活费,十之八九都必须要通过她老爸的小三这个所谓的监护人杜建英来拿到。

你可以想象一下,每一次拿生活费都好像是在乞讨一样。每次为了学费为了住宿费去沟通,可能都是一次全力的表演,每一次都是对于她自尊心的一次考验。这样一种让人难以磨灭的寄人篱下的感觉,会让她对于两样东西产生近乎本能的执念。

第一个就是白纸黑字的规则,因为只有规则才能够保护自己。第二就是绝对的经济的独立跟控制权。因为只有这两样东西才是她尊严的唯一的保障。后来她进了佩珀代因大学学国际商务,在那里她非常系统地学习了一整套现代商业文明,一个靠制度、流程、数据跟合同运转的世界。

这一套逻辑跟她老爸那套靠人情关系、大家长的权威的家文化是完完全全是两码事。所以,我们要记住,2004年当她回国的时候,她其实早就已经不再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了,她是一个心里攥着一套完全不同于父亲的商业哲学,而且早就已经把权力和控制这个事儿看得透透了的未来的女王。

她的狠其实是在那非常煎熬的八年里面磨练出来的生存本能。带着这一生在孤独里面练就的铠甲,宗馥莉回国了。但她要面对的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王——她老爸,而他们俩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就直接震惊了整个商界。

宗馥莉和她父亲的关系可能远远不止父女这两个字那么简单,这是一种混杂着爱、敬畏、埋怨、疏远,还有两代商业帝王之间意志的碰撞。

最有名的一次是发生在2018年,当时已经是品牌公关部部长的宗馥莉,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决定。她换掉了和娃哈哈合作已经超过20年的代言人。她给出的理由,很冷酷甚至有点不近人情。她说我不喜欢他,他年纪太大了,有点审美疲劳。

她甚至直接说。娃哈哈卖得好是因为我老爸,跟这个代言人王力宏没有什么关系。这个事儿其实不仅仅只是更换一个代言人那么简单,她老爸宗庆后后来是怎么样说的呢?他后来公开曾经表达过。跟王力宏的合作其实是已经有感情了,因而且人家二十几年一直代言,这个费用其实也是比较便宜的。

所以你看,这背后实际上非常深刻的反映了宗庆后那样一套非常典型的讲人情、讲忠诚、讲知遇之恩的生意经。而宗馥莉的决定是纯粹的冰冷的商业逻辑,她毫不犹豫的就砍断了这一条维系了二十年的人情关系。

这个哪里是在更换代言人?这简直就是一次对于她父亲核心价值观的公然宣战。她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新一代的娃哈哈要按照商业规则来,而不是靠个人的感情。而且她还搞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品牌,这个就是她的独立宣言,她要的是创造,而不仅仅只是毫无原则的继承。

而面对女儿的这种叛逆,宗庆后可能心里是有愧,所以就给了她一份补偿,让她去管宏胜集团。这个地方其实一开始是娃哈哈一个小小的代工厂。她老爸给了她一千万美金的移动资金,然后还派了自己最信任秘书、财务等等几个老臣子过去帮她的忙。

他可能想的就是给女儿一块试验田,一块在自己的翅膀底下能够安全折腾的一个地方。

但是他真的是低估了自己女儿的决心,不到一年宗庆后派过去的几个老臣要么就被退了回来,要么就已经被边缘化了。

宗馥莉说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再造一个不一样的饮料帝国。你猜怎么着?她还真的做到了。宏胜集团从一个小小的代工厂,一路干成了年营收过百亿并且好几次入选中国民企五百强的独立王国。在这个地方所有的事情都按她的规矩来——制度化、流程化,没有所谓的家文化。她老爸可能没有想到,自己无意当中给女儿打造的这一块试验田,最后竟然成了她日后反击和重塑整个娃哈哈帝国的根据地。

宏胜集团这个帝国不光是给她攒了百亿级别的家底,更重要的是给她培养了一支绝对只忠于她个人的嫡系部队。

有了自己的军队,有了自己的金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股东风就是国王的离去,当声钟敲响的时候公主的复仇三部曲才算是正式拉开了大幕。

第一战,她选择在法律的棋盘上投下了一颗炸弹。我们前面其实聊到了宗馥莉为什么要这么干,现在重头戏来了,她老爸去世以后,她的复仇三部曲是怎么样一步一步上演的呢?

这样一套法律战、商业战跟舆论战的组合拳打的就好像一部非常精密的战争机器一样。一环扣一环团招招都往要害上招呼,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在香港点燃的。

核心目标是一个账上有十八亿美金的海外信托,而宗馥莉撬动整个战局的那个支点,你敢相信吗?仅仅只是一笔一百一十万美金的转账。

当时她的对手也就是那几个同父异母的弟妹,发现海外信托账户里面少了一百一十万美金,所以立马就以这个作为理由跑去香港的法院去申请冻结这个账户。

然后告她侵吞资产,在他们几个人看来这下可算是抓到了致命的把柄了。然而他们一脚踏进去的,其实是宗馥莉早就已经给他们挖好的陷阱。

这一百一十万美金,其实是拿去支付娃哈哈在越南建厂的设备尾款的,有合同有发票。其实在法律上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这个根本不是什么失误,而是她的律师团——香港顶级的萧一峰律师,就是那个帮星爷周星驰打赢官司的那个法律团队,他们精心设计了一次完美的战术陷阱。

说白了宗馥莉就是要故意卖一个破绽,引诱她的对手跳进她事先选好的战场法庭。她真正的目标其实是彻底干掉那个十八亿美金的信托。

而她的终极武器是法律上一个最致命的指控——虚假信托。什么叫做虚假信托呢?

我给你打一个比方你就懂了:一个真正的海外信托就像一个保险箱,你把钱放进去,然后你把钥匙交给专人来保管。你写好说明书,从此以后连你自己都不能够随便开。你放弃了对于这个保险箱的控制权,来换取法律对于这笔钱的绝对的保护。但是俏江南的张兰当年就用1.4亿美金的代价给我们上了一课——她也搞了一个保险箱,但是耍了一点小聪明:她从来都没有把这个保险箱的钥匙交出去。那个信托说到底就是她自己的一个小金库。最后呢,新加坡法官一锤子砸下来:既然钥匙一直在你自己手上,那么箱子里的钱也就还是你自己的钱。这个信托被当场击穿,她的资产被直接拿去还债了。所以这个就是信托的铁律——去控制化。你不能够既要又要,对不对?

宗馥莉的剑就指向了这一点:她要向法官证明,她那个以控制力著称的、非常强势的老爸在搞这个信托的时候,肯定也跟张兰一样,从来就没有想过要真正放弃对于自己金钱的掌控。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的法律团队精心地设计并且上演了一场堪称完美的三个步骤的攻击手段:

第一步,先要拿到开火权。她通过一系列合法的工商变更,先让自己成了能够操作这个信托账户的董事。这个就等于让她先拿到了一把能够上膛的枪。

第二步,故意朝天开一枪。她转的那一笔一百一十万美金的账,这笔钱不算多也不算少,刚刚好能够让对手觉得肉疼、觉得警觉,但是又可以被顶级的律师包装成一笔非常合法的商业开支。那这一枪她不是为了伤害任何人,而是为了让整个战场都听到枪声,然后有所反应。

第三步,叫逼对手进入预设的阵地。杜建英那边一听到枪声,他们没有得选,只能立马冲进法院大喊:“她犯规了!她滥用权力!她想侵吞资产!”所以你看,陷阱就在这个地方——宗馥莉她转账的成功,恰恰就是把对手逼进了法庭这个预设战场的必要条件。

那到了法庭上,应该怎么样证明一个已经去世的人的真实意图呢?她的律师团队其实准备了三路总攻,让证据自己来说话:

第一路,他们会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抠那个信托协议,找找里面有没有藏着什么后门条款。比如说,有没有一个权利特别大的保护人的角色?而这个保护人会不会就是宗庆后本人,或者是他最信任的某一个亲信呢?

第二路,他们会调出信托成立以来的所有的银行流水,看看这个宗庆后是不是有可能把信托当成了个人的提款机。这些钱有没有拿去支付其他的一些开销?比如说有没有买豪宅、游艇啊?银行流水往往都是最硬的证据。

第三路,最富有戏剧性的就是,会传唤那些跟了宗庆后几十年的一些老臣子。律师会问:“在开内部会议的时候,宗老师会管这笔钱叫做信托的钱,还是习惯性的叫做‘我的小金库’?”就通过这些很小的小问题,可以慢慢在法官心里拼凑出一幅画:习惯了绝对权威的一个商业帝国的王者,他是不可能真正放弃任何一块领土的控制权的。

所以这三条证据链最终可能会在法庭上汇合,形成一个谁也推不翻的铁证。现在您看明白了吗?这一百一十万美金的转账,其实就是负责引爆城门、吸引敌军所有注意力的特种部队;而“虚假信托”这个指控,才是真正负责冲锋陷阵、踏平一切的总攻部队。宗馥莉要的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官司的输赢,而是整个信托堡垒的彻底的崩塌。这个就是宗馥莉的法律之刃——一刀下去,直刺心脏。

当然了,宗馥莉的法律战其实是双线作战:在香港,她的律师团以“虚假信托”为名进行主动进攻,意图击穿那个十八亿美金的堡垒;而在内地,她则手持2020年版的遗嘱作为盾牌,被动防御的对手依据《民法典》发起的继承权的攻击。这一面盾牌虽然很强硬,但是却有一丝裂痕——因为那个遗嘱的见证人是公司的高管,理论上来说是有利益冲突的。这个效力正在被对方疯狂的挑战。所以一攻一防、一守之间,两场官司的任何一个结果,都有可能会彻底改写这样一场百亿战争的最终走向。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份2020年版的这个遗嘱,其实可以想见病榻前的宗庆后当时内心正在上演一场“帝王与父亲”的终极交战。作为商业版图的帝王,他非常冷酷的审视着目前的继承人的人选:宗馥莉虽然叛逆,但却在宏胜集团雄辩的证明了自己能够驾驭百亿帝国的铁腕能力;而另外三个子女虽然都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却毫无根基。为了他这个帝国的存续,理智告诉他——选择宗馥莉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但与此同时,作为父亲,他其实内心充满了对于这个女儿一生的愧疚——从童年的缺位,到十四岁那样一场由自己的情妇监护的非常屈辱的流放。最终,这份将所有核心资产全部都留给宗馥莉的排他性的遗嘱,应该可以算是一次迟来的但是终极的情感补偿。他其实是在用这样一份白纸黑字的圣旨,试图偿还情感上的巨债,并且为帝国挑选最强的守护者。我想,这既是一个商业帝王对理性的安排,也是作为一个父亲最深层的告白。

在法律上把对手拖进泥潭的同时,宗馥莉在商业战场上也没有闲着。为了能够将权力完全集中到女儿宗馥莉一个人手上,其实妈妈施幼珍也已经从宏胜集团董事会退出,来为女儿的出征扫清了最后的障碍。这个就是母女之间无需言语的默契,也是母亲为女儿送上的最实际的支持。

有了妈妈做沉默的同盟跟定海神针,宗馥莉已经开始毫不手软的挥下了最狠的一斧。她的策略说白了就八个字:釜底抽薪,腾笼换鸟。她压根儿就没有在她父亲留下来的那个股权乱七八糟的、旧的娃哈哈帝国里面和对手纠缠,而是直接在旁边盖了一座新的城堡,然后再把旧城堡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部都搬了过去。

这样一场内部的政变是分三步走的:

第一招,是定点清除杜建英的势力。在全国各地的娃哈哈子公司里面,她老爸的情妇的势力可以算是盘根错节。而2024年开始,娃哈哈陆续关停了十八家分厂,表面上来说是战略调整。但是如果你把这个关停的名单跟她对手的权利地图一比对的话,那这个真相简直不要太明显——因为所有这些工厂,正好就是那几个同父异母弟妹当董事的核心据点。所以这一招下来,就好像外科手术一样,非常精准的切断了对方的经济命脉。

第二招,是高层换血。她一当上这个董事长,立马就重组董事会。一大批老臣子,比如说像张晖、郭虹,纷纷出局;换上来的全部都是她自己宏胜系的亲信,比如说财务部长。那与此同时,她也搞了一个特别严的绩效考核——核心业务部门的C、D级员工要占到百分之四十五,其他部门甚至高达百分之五十。其实这一招说白了就是:“如果你不换思想跟上我的话,那我就换人。”她是在用铁腕的手段逼退了所有跟不上她节奏的这些老人。

但我想最狠的是第三招,就是系统性的掏空这个帝国。她利用自己百分之百控股的宏胜集团,开始把整个娃哈哈往宏胜集团这边搬。她要求娃哈哈的员工甚至整个大区的销售团队,把劳务合同全部转签到这个由她百分之百控股的宏胜集团。她重新设计了整个经销商的体系,那新的签约主体几乎全部都是宏胜旗下的公司。所以你看明白这一招有多恐怖了吗?

她其实没有去抢旧城堡的王座,而是直接把旧城堡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比如说员工、经销商、现金流——全部都搬过去。甚至连娃哈哈集团里面剩下的最重要的资产——那三百多个著名的商标——她也不想放过。这一招其实非常的狠,那如果连这个商标也全部拿到手的话,那这个娃哈哈集团也就真的是彻底被掏空了。那这么一来,哎,就算对手最后真的是在旧公司的这个股权关系里面打赢了,其实他们拿到手的最终也只是一个已经被完全掏空了的、一文不值的空壳公司。

这一招才叫真正的釜底抽薪。

在今天这个时代打仗,你光有钱、光有枪其实还不够,你要会讲故事,这样才能够赢得舆论跟人心。宗馥莉的团队其实打了一场堪称完美的这个舆论认知战——他们硬是把一场可能充满了争议的豪门内斗,变成了一部所有人都爱看的大女主爽文。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就靠提炼四个核心的故事,给宗馥莉这个大女主人设打造了谁也推不倒的情感支柱:

第一张牌,是嫡女守护家业。在中国这样一种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社会里面,嫡庶之争,这个故事天然就有巨大的能量。宗馥莉是唯一的嫡长女,对手是非婚生子。那这样一下,她就能够站上道德的制高点——她是正统的守护者,而对手就成了觊觎家产的外人。

第二张牌,是替母出征。他们其实在大讲特讲她14岁的时候,被她老爸的情妇陪同去留学的这么一个屈辱的经历,把一场本来应该是商业的斗争,一下子升华成了一场为了母亲、为了自己洗刷二十多年冤屈和耻辱的复仇之战。这极大博得了公众的同情,特别是女性朋友们的共鸣。

然后第三张牌,也是最绝的一张,就是武器化美国国籍。我们看到在新闻报道里面反复强调的是他三个对手的美国国籍身份。你想想看,在如今的中国舆论环境里面,这场内斗一下子就变成了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对抗美国人分割家产、然后侵害国有资产的外部矛盾,让她站上了爱国主义的制高点。但其实说实话,宗馥莉自己也曾经是个美国公民,只不过后来放弃了美国的护照;而她爸的另外三个孩子全部都是美国公民。只能说,这一招也确实是太狠了。

第四张牌,就是打造现代女性的榜样。她独立、她强势,现在还单身;她一门心思只想搞事业的这个形象,完美戳中了当代社会对于大女主的所有的想象。所以大家支持她,其实也是在支持这样一种新时代的女性价值观。然后再加上你看,她每一次公开亮相,永远都是剪裁非常利落得体的西装,永远都是一张严肃坚定的扑克脸。她整个人的形象都在传递一个信息:“我不是来哭的,我是专业人士,我是来解决问题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公众不但接受了她的这个狠,甚至已经开始为这个狠叫好。

所以我们现在看懂了吗?宗馥莉的法律战是投石问路,把矛盾引爆;她的商业战是釜底抽薪,把对方的根基给毁掉;舆论战呢,是攻心为上,把自己所有的“狠”都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她的团队展现出来的这种非常恐怖的舆论的控制力,说明这一切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绝对不是临时起意。大家之所以要这么激进,很有可能是判断在她爸去世以后,维持现状的风险要远远大于主动出击的风险。

这样一场家族冲突和矛盾的公开化,其实是宗馥莉主导的一场高风险的战略进攻。在这场战争当中,宗馥莉跟杜建英阵营是直接对抗的两方。我们的大女总目前看起来是非常的淡定、胜券在握。但是在这个棋盘上,其实还有第三个——也是真正能够一锤定音的玩家——杭州国资委。这个其实才是两边都必须去争取的终极大boss。因此,终极的悬念其实是纪委和国资委到底会不会下场,他们下场的话,出手会到什么程度。因为一旦他们决定要出手的话,整个战局可能会彻底的改写。

那如此重大而且能够直接影响整个战局走向的重大风险,她不可能不会提前布局、做好准备来管控这个风险。所以在宗馥莉正式打响这样一场清算式接班的全面战争之前,其实她早就已经进行过一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实战演练——2024年7月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辞职风波。这个风波不仅仅让她赢得了非常宝贵的喘息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就像是一次精准的火力侦查,让宗馥莉彻底摸清了沉默的泰坦——杭州国资委的底牌和软肋,从而能够为现在的今天豪赌注入了最关键的底气跟决心。

当时其实宗馥莉正在面临一场非常严峻的形势:她深陷入了一场完美的钳形攻势——外部有杜建英的派系发起的遗产诉讼,要动摇其继承的合法性;而内部则有跟杜建英的派系有利益关联的老臣,联合了对宗馥莉激进的改革不满的一些股东。一同发起权力逼宫。面对这样一种内外交困的窘境,宗馥莉并没有选择妥协,而是打出了一张石破天惊的王牌——通过一封精心措辞的辞职信,她将这样一场内部的权力斗争,巧妙的升级成为了地方国资打压锐意进取改革的民营企业家的这么一个公共议题。

这是一招以退为进的舆论战,打得非常精妙。她成功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悲情的英雄,然后将对手推向了“国进民退”的政治不正确的位置。最终引爆的舆论海啸,瞬间就让杭州市地方政府和国资委感受到了难以承受的政治压力。仅仅只是一周之后,“友好协商”的这个声明就发布了。这次以胜利者的姿态官复原职,让她向所有人都展示了自己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动员跟引导公众舆论的能力。

这样一场胜利的意义其实远超于保住她的职位。这如同一场高风险的压力测试,让宗馥莉得到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情报:第一,就是国资委最恐惧的其实不是商业上的纷争,而是被贴上与中央政策相悖的这么一个政治标签;第二,就是在“企业稳定”跟“支持民营经济”这两个政治高帽底下,国资委会对于企业内部的一些清洗和整顿,拥有比较高的容忍度。

那正是这样一场预演的完胜,彻底点燃了宗馥莉的雄心。她意识到,国资委这一头本来是难以驯服的沉默的泰坦,看起来非常强大,但其实正在被政治的枷锁束缚着手脚,不敢轻易下场。所以她非常敏锐的判断出来:只要自己的行动不触碰红线——比如说只要不侵占国有资产、只要不引发社会动荡等等——国资委大概率会选择“稳定压倒一切”的默认的姿态。

所以宗馥莉阵营的判断就是:娃哈哈属于完全竞争性的消费品行业,它不涉及任何的国家战略安全。因此,国资委的长期目标可能会更贴近云南白药的模式——也就是在未来的某一个时期,他们会以一个公允的价格将股权出售给宗馥莉阵营,来实现国有资产的这个增值和变现。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样一场更为大胆、更为彻底的豪赌。

宗馥莉所有的激进行动,都建在那一个从七月辞职风波当中,得出来的一个核心判断之上——也就是泰坦虽强,但只要不被直接挑衅它的核心利益,它就不会轻易醒过来加入战局。那如果能够利用当前这个非常宝贵的时间窗口,以闪电战的速度完成这场战争、造成继承的事实,那么等到国资委反应过来,也可以逼迫他们在谈判桌上接受一个对于宗馥莉极其有利的股权收购的价格。这样一场清算战争的剧本,在七月份那一场辞职胜利的时候,或许早就已经计划好了。

所以当硝烟散尽,宗馥莉也许会如愿以偿登上权力的顶峰。但胜利从来都不是故事的结尾——戴上王冠的那一刻,也是你必须要直面代价的开始。就算是打赢了这样一场家族的内战,能不能赢得整个帝国,也许还不太好说。但她为了这一付出的代价,说实话真的太大了。

王冠的第一个代价,就是亲情的撕裂。她的亲叔叔——宗庆后的弟弟宗泽后——在媒体上公开骂她是“胸怀不够大、赶尽杀绝”、“从小就很自私、六亲不认”。你想想看,这些话从自己最亲的家人嘴里说出来,那真的是刀刀见血。她的胜利是以斩断一部分血脉为代价的。

王冠的第二个——也是更为沉重的代价,其实是要她亲手撕碎她父亲那个“完美男人”的神话。为了赢,她就必须接受甚至利用她父亲过去的那些污点作为武器。她摧毁了公众和他自己心里面那个完美的父亲形象,用这个作为代价换得了对于企业的绝对控制权。这样一种象征意义上的“弑父”,背后藏着多大的情感上的煎熬,我们作为一般人真的是很难体会到。

她爸爸宗庆后42岁白手起家,创立了娃哈哈帝国;而宗馥莉今年平定天下、正式接管这个帝国的时候,刚好也是42岁。这像不像一种命运的轮回呢?但又好像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所以这个故事到最后,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女儿怎么继承父亲遗产的故事了,而是一个新晋女王如何亲手埋葬一个旧的王朝,并且在一片废墟之上建立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新秩序。

那关于宗馥莉的这样一场豪门的战争,您怎么看?您觉得她这样一种铁腕的手段,到底是拯救企业的良方,还是饮鸩止渴的毒酒呢?这样一场清算式的接班,对中国的家族企业传承又意味着什么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