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媒体:公共资源使用要分好级
9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李鹏
环卫工人用4个小时翻遍了整整8吨垃圾,为游客找到一块儿童手表。高温酷暑下,读到这样的“暖新闻”为何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先来厘清事情的脉络:近日,广东游客卢女士一家乘坐高铁从太原抵达大同,孩子的手表不慎被放入高铁列车的纸质垃圾袋中,他们随后通过手表定位,发现手表仍在大同南站,或被当作垃圾处理。卢女士便拨打了市政服务热线,大同市相关单位的环卫工人在高温下寻找4个小时,在翻找了8吨垃圾后,终于找到了手表。
“这么热的天,谁愿意为陌生人去翻垃圾?大同做到了。真的太感动了,特别感谢环卫工人。”卢女士称。
当环卫工人成功找到儿童手表的消息被当地媒体作为“暖新闻”报道传开后,舆论场却掀起了意想不到的波澜。
“如果是人工耳蜗等救命设备,动用资源可以理解,但一块几百元的儿童手表值得吗?”“这块儿童手表里面难道有什么必须找到的国家机密吗?”……人们不舒服的原因,更多聚焦于对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浪费。
公共服务固然要为民解忧,但也需考量成本效益。有细心的网友就算了这么一笔账,按大同市环卫工人平均时薪18元计算,两名工人4小时的人力成本为144元,加上垃圾转运车辆调度费、焚烧厂场地占用费等,总成本保守估计超千元,远超儿童手表的市场价值。进一步讲,在这4小时里,两名工人本可处理20余吨日常垃圾,他们原本的工作如何保障?又转嫁到了哪里?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另一则旧闻:浙江衢州曾全城联动,为3岁女孩找回价值20余万元的人工耳蜗,赢得广泛赞誉。
从儿童手表到人工耳蜗,对比之下,启示我们:公共服务亟须参考医疗急救“红黄蓝”分级模式,建立需求导向的分级响应机制。
此前,“中国消防”官方微博曾明确回应质疑,如钥匙落在家里,有儿童老人被困或煮饭烧水等有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消防会到场救助,非紧急情况下建议找开锁公司。
回到失物搜寻这件事本身,我们可效仿先进城市经验,推行失物招领分级响应机制:对于高价值或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可启动更高级别的搜寻预案;对于普通物品,则可引导市民通过自助或低成本方式寻找,亦可探索适度引入使用者付费原则,培养公众责任意识。
面对舆论关切,当地城管局有关负责人回应称:“只要老百姓有需求,肯定去做。”我们肯定其为民服务的诚意与展现城市温度的努力。然而,诚意之外,更需审视需求的合理性及实现的成本与代价。公共资源有限,好钢需用在刀刃上。
高温仍在持续,那两位找到儿童手表的环卫工人已经回到正常工作中,正在某个街道上默默奉献。这也为我们每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提了个醒,最大限度减少因个人疏忽对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造成的额外负担,理应成为每位公民的社会责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