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房地产市场,稳住了吗?

按老杨的判断,一是看量,二是看价。

不过,有些机构以成交量稳住,作为衡量房地产市场是否稳住的核心指标。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四月底高层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我当时估计,是以成交量作为评判标准的。

成交量确实很重要,而且领先于价格,是房地产市场指标体系中最领先的指标。


促止跌VS巩稳定

上周,住建部在广东、浙江这两个经济大省(同时也是房地产大省)进行调研时,表述了两个说法:

一是,延续四月底政治局会议上 “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的内容;

二是,引用了今年 6 月 13 日国常会的定调 ——“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全国房地产市场稳住了吗

这两个说法看似各有道理,但从中文辞意上细品,存在不同之处。

根据住建部的相关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的一手房加二手房成交总量,同比去年实现了正增长。

我认为这个数据是靠谱的。

但很多人不太清楚,统计局与住建部门公布的新房销售数据中,一般会包含部分非市场化、非商品化的房子,比如保障房、动拆迁安置房等,这些房子也是卖给个人的,从广义上讲,确实可以纳入新房销售面积的统计口径。

如果剔除保障房、拆迁房,仅看市场化房子的交易量呢?

下图,是我们监测的全国 50 个重点城市纯商品房(即市场化住宅)的交易量。

有些人说六月份相比五月份、四月份,量能反弹了,六月表现不错。

其实,这里存在一个错误的认知:每年的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新房的网签、备案量都会出现季节性异动,所以不能拿六月份跟五月份比,而应该拿今年六月份的量能跟过去历年的六月份相比。

大家看一下红柱,标注了过去六年的走势,从 2021 年以来,每年六月份的交易量是持续回落的。

所以,仅看市场化的新建商品住宅的交易量,目前仍未止跌回稳。

全国房地产市场稳住了吗

不过看数据也不要过于悲观,因为新房交易量低迷的原因之一,是供给侧不给力。

过去几年,拿地量、开工量持续下滑,新房的供应端规模不断萎缩,再加上需求端的萎缩,就导致了交易量低迷。


二手房强于新房

今年二手房的交易量表现,明显强于新房!

全国的二手房交易量,去年以来,基本上可以说是企稳了。

为了更好衡量住宅成交量,也即市场总体需求的变化,我们把一手房和二手房加总,观察一下有何特征。

我们监测的全国 28 个重点城市的一手加二手成交总量,今年六月环比五月微降 1%,同比去年六月降了 13%。

这主要是去年6月值比较高,因为去年有 “517 新政”,新政出台后,六月份的量能出现了脉冲性上升。

而今年上半年一手加二手的成交量,同比去年上半年增长了 4%,从这个同比数据来看,目前还是稳的。

如果细看今年上半年的走势会发现,今年 “小阳春” 一季度,走势明显强于去年。

但今年二季度,表现弱于去年二季度。主要是去年二季度有新政,而今年二季度没有;另外还有关税战的负面影响。

总体来看,过去两个月(五月、六月),一手加二手的交易量处于 2022 年全国楼市降温以来的中间水平,不高也不低;也可以说基本平稳。

全国房地产市场稳住了吗


成交总体仍然低迷

为了更精细地衡量住宅交易量的强弱,这里使用我们的住宅成交景气指数,进行分析和观察。

今年六月全国重点城市的住宅成交景气指数为 - 107,说明目前处于不景气区间,交易量比较低迷。

而且过去三个月,该指数是连续下滑的。即便是在去年九月底新政之后,四季度出现了量能反弹,12 月份的量能依然处于 2022 年全国楼市大幅降温以来的较低水平。

只有 2023 年的三月、四月,量能上升超过了零轴,进入景气区。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疫情管控放开,之前多个月份累积的住房需求集中释放,形成了较强的脉冲性冲高,但很快就回落了。

全国房地产市场稳住了吗

看历史数据,2015 年到 2021 年,大部分时间段的景气指数都是正值,处于景气区,交易量比较繁荣。

所以,判断房地产市场有没有稳住,暂且不看房价,单看住宅交易量,也只能说楼市大幅降温以来,量能基本上稳住了,但相比繁荣期或过去十多年的历史均值,目前还是低迷的。

要想房价止跌回升,当前的量能是远远不够的,住宅成交景气指数必须翻红,从 - 100 左右爬升到零以上,进入正值区间,才能真正推动房价止跌反弹。

这就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市场出清需要时间,要等、要熬;二是需要出台更多更有力的政策,刺激市场需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