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就算找不到工作,这些岗位也不能去,不仅不挣钱,还可能上当受骗
21285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在求职过程中,保持警惕、避免落入陷阱确实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需要谨慎对待的岗位类型,以及相应的避坑建议:
1. 高薪诱饵但门槛极低的岗位
特征:零经验月入过万、轻松兼职日赚500等夸张宣传。对学历、技能无要求,仅靠"拉人头"或"充值入门费"获利。
风险:可能是传销、刷单诈骗或非法集资。前期可能要求交"培训费""押金",后期无法兑现承诺。
建议:查公司资质(通过天眼查、企查查等),核实薪资是否与行业水平匹配。
2. 要求"先交钱"的岗位
常见套路:以"办证费""服装费""保密金"等名义收费,甚至要求贷款培训(如IT岗常见的"培训贷")。
法律规定:正规企业不会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费用(《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
3. 模糊工作内容的岗位
可疑表现:面试时回避具体工作内容,强调"高提成""跟单跑业务"。实际可能是保健品推销、POS机推广等套路销售,甚至涉及灰色产业。
建议:要求书面合同,明确岗位职责和薪资结构,拒绝口头承诺。
4. 境外高薪招聘(尤其是东南亚、中东)
风险提示: 近年来多起"境外高薪工作"实为电信诈骗、赌博团伙,求职者被限制自由。
如何辨别:核查公司是否具备境外劳务派遣资质(商务部官网可查)。
警惕对方以"旅游签"代替工作签的要求。
5. 过度索取个人信息的岗位
陷阱:面试前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社保密码等,可能导致信息被盗用。
建议:仅在入职后按正规流程提交必要材料。
6. "试工"不给薪资的岗位
常见说辞:
试用3天不合适没工资"、"考核期不签合同"。
法律规定:即使试用期也需签订协议,劳动时间必须支付报酬(《劳动合同法》第20条)。
如何保护自己?
1. 查企业信息: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人社部官网等核实公司注册信息。
2. 警惕"暴利"诱惑:
超出行业平均薪资水平的岗位,大概率有猫腻。
3. 保留证据:
聊天记录、招聘页面截图等均可作为维权凭证。
4. 咨询反馈:
遇可疑情况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或警方举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