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启动了一项史无前例的水电工程,装机容量抵得上三个三峡,印度却急得跳脚,甚至威胁要告到联合国。
其实,莫迪政府现在根本不敢和中国硬刚,三大压力缠身: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国内反对党的逼宫、俄乌战争的站队难题,随便一个都能让印度焦头烂额,莫迪只能对着中国超级水电站干瞪眼。更讽刺的是,印度自己才是把水资源当武器的“惯犯”。
观察者网消息,上周,中国宣布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这项总投资1.2万亿元、规划装机容量6000万-7000万千瓦的超级工程,不仅将刷新世界水电站纪录,更会成为中国清洁能源战略的关键工程。
工程选址在西藏墨脱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这里的地形堪称鬼斧神工,短短50公里内,河床落差超过2000米,如此惊人的势能背后是更惊人的建造难度,
300米级特高坝、全球最长的水电隧洞群,还要在海拔3000多米的复杂地质带施工。但一旦建成,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足以覆盖全国3%的用电需求。
然而,隔壁的印度却像被踩了尾巴一样,老早就开始叫嚷着要告到联合国,但现在,这些“叫嚷”不过又是印度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已经被3大麻烦缠身的莫迪,现在恨不得跟中俄绑在一起,怎么可能给中方找麻烦?
第一个麻烦来自美印关系开始走下坡路,让莫迪感到焦虑。而这份不安的导火索其实就是特朗普此前与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的会面。
当时印度政府就警告美国,此举可能动摇两国战略合作基础。一直以来,印度都将巴基斯坦支持的"跨境恐怖主义"视为红线,而特朗普的示好被印度解读为"释放错误信号"。
这直接惹恼了印度,也影响了原定推进的美印贸易谈判,印度不仅推迟了特朗普的访美邀请,还在世贸组织提议对美国加征报复性关税,但以特朗普的性格,报复性关税恐怕已在路上。
第二个麻烦是国内反对党的穷追猛打。5月印巴空战后,关于“到底被击落几架战机”的争论持续发酵,最大反对党国大党死死咬住这个问题,逼得莫迪政府左右为难,说实话可能引爆民怨,撒谎又会被抓把柄。
第三个麻烦是俄乌战争的站队困局。美国已明确警告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否则将面临二级制裁。但莫迪哪敢轻易得罪普京?一边是廉价能源的诱惑,一边是西方盟友的施压,印度的骑墙策略这回是真不好使了。
不过从最近印度的外交风向来看,莫迪政府更偏向于绑定中俄,从印外长五年来的首次访华到计划放宽中国投资限制等动作,可以看出印度正在对华示好。
印度曾幻想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棋子",但特朗普2.0的政策变数,让这个算盘显得愈发危险。现在印度已经意识到依赖美国市场的风险不亚于依赖中国制造。这也促使印度加速推进"自力更生"计划,同时谨慎保持与中美的等距外交。
但话说回来,印度即便现在碍于形势敢怒不敢言,但他们对此还是不满,至于原因其实就是怕被中国捏住水资源的脖子。
雅鲁藏布江出境后就成了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最终汇入恒河,滋养着印度东北部和孟加拉国。
印度此前声称“中国可能通过蓄放水操控下游流量”,甚至危言耸听地声称这会引发“生态灾难”。
但真相是,即便中国完全截流雅鲁藏布江,对印度的影响也远不如其国内水资源分配失衡的破坏力大。
而且,中国不仅承诺采用不影响下游的径流式发电,还主动共享水文数据,反倒是印度自己,这些年没少把跨境河流当政治武器使。
今年5月,印度单方面撕毁与巴基斯坦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威胁切断对方水源,理由是报复克什米尔的袭击事件。这种操作对印度来说轻车熟路,1960年世界银行斡旋的这份条约,原本是南亚水权分配的基石,规定印度控制东部三条河,巴基斯坦保有西部三条河。
但如今印度说翻脸就翻脸,巴方怒斥,农业是我们的命脉,印度不能随意剥夺国际条约赋予的权利。
印度此举既违约又违背公平用水原则,可惜在强权政治面前,仲裁结果往往只是一纸空文。
对比之下,中国在雅鲁藏布江项目上的克制显得尤为难得。事实上,印度东北部频繁的洪灾,更多源于其落后的水利管理和过度开发,而非上游中国的动作。
随着工程推进,中印可能不得不建立更完善的水权协调机制,就像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合作的经验那样。
说到底,印度的焦虑更多源于自身的不安全感。当一个国家习惯用断水来威胁邻国时,自然会以己度人,怀疑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手段对付自己。
但中国的发展逻辑完全不同,我们建水电站是为了清洁能源,而不是地缘博弈。如果印度真的关心水资源安全,或许该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